-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蒲蒲蘭繪本館 觀像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866595
- 條形碼:9787556866595 ; 978-7-5568-6659-5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蒲蒲蘭繪本館 觀像器 本書特色
1.陳志勇首部與他人合作繪本。當時的陳志勇不滿25歲,是以一種學徒的心態和恐怖小說大師蓋瑞·克魯以及編輯海倫合作。編輯海倫教會他以編輯的方式思考問題,讓他成長為自己的編輯,讓他了解什么時候加一些東西,什么時候減一些東西。這本書的文字他也參與了討論,2011年再版的版本要比1997年初版的版本去掉更多文字,畫面承擔了更多的作用。 2.觀像器到底是什么呢?本書的封面就是觀像器的圓形設計,高潮也是6個對頁的圓形觀像器和碟片內容,圓形代表無限循環往復。陳志勇認為要把這個危險的裝置設定成地球上的原生器物而非外太空產物。它是某種時間膠囊,也許從創世之初就存在了,同其他許多家喻戶曉的人工制品放在一個盒子里。于是,將觀像器設置成兒童玩具,并被一個二十世紀郊區的孩子撿起的情節也就順理成章了。所有裝置的用途基本上是未知的——這也是故事引人入勝的一部分——插圖中其實有一些暗示,裝置上刻滿了銘文,似乎裝有它們的盒子已經飽經風霜,經歷了漫長復雜的歷史和文化的洗禮。 3.眼睛的象征意義:6幅碟片對開頁,所有左頁黑白素描機械圖*中間的眼睛是崔斯坦,隨著碟片的播放,畫面中的景象越來越驚奇,崔斯坦的瞳孔越來越大;所有右頁彩色碟片圖中間的眼睛分別屬于原始人、古埃及抄寫員、中世紀修女、阿茲特克酋長、二戰女護士、清理核污染的工人,碟片內容分別是他們所記錄、見證或者在他們的時代所流傳的歷史。 4.我所理解的本書的價值觀。一開始人類在自然面前很渺小,自然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滅頂之災,人類面對自然顯得無能力為。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逐漸強大起來,從冷兵器時代到火器時代再到核武器時代,人類開始變本加厲地剝削自然,人與人也開始為了利益相互爭奪和廝殺,自然也開始讓人類嘗到破壞環境的苦果。本書記錄了自然與人類角斗的歷史,見證了人類文明自我毀滅的方式,成為文明愚蠢行為的被動“觀察者”確實是可怕的!队^像器》警示世人:我們不能做文明被動的觀察者,而是要行動起來,平衡自然與人類的關系,關懷地球的未來,停止做自我毀滅的行為。 獲獎情況 1998年澳大利亞克萊頓童書插畫獎(Crichton Award) 1998年澳大利亞童書協會(CBCA Notable Book)年度杰出童書獎 1998年澳大利亞科幻成就獎迪特瑪獎(Ditmar Awards)提名獎 創作者的話 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開始收集舊玩具。也許這樣做是想讓兒子擁有我父母不能買給我的東西。誰知道呢?在那些玩具中,有一種被稱為“觀像器”(Viewmaster)的光學玩具,兒童觀像者可以往機器里面插入一個可旋轉的圓盤,上面有連續的圖案,通常是與歷史相關的圖像。有一天,我打開那個觀像器來看,留意到圓盤上連續的圖像中有一幅不見了。難道是有人曾經來過,然后又穿越到歷史中去了? ——蓋瑞·克魯,2011年于澳大利亞馬萊尼 1996年,我與蓋瑞·克魯在珀斯初次見面。此前,我們曾為一個名為《黑暗之后》的系列故事遠程合作過。作為一名年輕插畫師,我對蓋瑞先前在圖像小說領域的實驗很著迷,同時也對他的一個新故事創意很感興趣,那是關于一個記錄各種文明崩潰的古老裝置的創意:一種人類歷史的視覺“黑匣子”,存在目的不明。一個非常奇怪的概念,一種非常規的敘事,對于一個初次創作繪本的插畫師而言,更是一個特別有挑戰性的任務!我認為結果與它的主題一樣頗為古怪:一個故意不連貫的故事,沒有任何道德信息或明確的結論,讓讀者對其意義感到困惑。也許在遙遠的未來,當這本書在塵封的書架上或是在一堆早已被遺忘的垃圾中被發現時,在它——就像許多其他東西一樣——不可避免地回到漫長而沉寂的黑暗中之前,還能引起一些短暫的興趣。 ——陳志勇,2011年于澳大利亞墨爾本 不安的話語和暴力意象助長了這種反烏托邦,它既是科幻小說又是我們所知道的生活。 蓋瑞·克魯 和 陳志勇創造了崔斯坦,他是一個好奇的男孩,喜歡修補被丟棄的物品。 有一天,在垃圾場,崔斯坦發現了一個盒子,上面寫著晦澀難懂的文字。 里面有各種鏡頭,還有一個不尋常的青銅面具。 三個金屬圓盤,每個圓盤周圍有九個圖像,適合這個設備,崔斯坦忍不住看著它。 陳志勇將這些出現在每頁右側的同心圓比作曼陀羅圖案、圓規和循環日歷,他將崔斯坦驚訝的眼睛的虹膜——通過觀察者(在左頁)凝視——與機械相機相匹配。拉動搖桿, 當男孩瀏覽**張光盤上的恐龍、咆哮的劍齒虎和穴居人的快照時,他聽到了“人類沙啞的哭聲”。 在下一張唱片中,伴隨著“石頭與石頭的摩擦”的聲音,藝術家描繪了古代奇跡(例如,巨石陣、復活節島); 第三個展示了貝葉掛毯和勃魯蓋爾的血腥場面(“他聽到了鋼鐵對鋼鐵的撞擊聲”)。 那天晚上入睡時,崔斯坦覺得自己“不再孤單”。 第二天,陳志勇展示了一幅受埃舍爾啟發的男孩房間的場景,就好像從面具的視角看到的一樣。 當崔斯坦看著這些光盤時,它們的內容已經變成了殖民時代、世界大戰和當今核污染的畫面。 蓋瑞·克魯的語言有著一種不安的氛圍,而陳志勇則用末日的混亂感來加載他奇妙的、深刻的圖像。 讀者幾乎可以感受到面具在這段令人不安的歷史之旅中散發出的力量及其警示性的視角。 6-11 歲。 (1997.4)——《出版人周刊》
蒲蒲蘭繪本館 觀像器 內容簡介
崔斯坦是一位極其好奇的少年。有一天,他從城市邊緣的大型垃圾場撿回一個極品的古怪盒子。晚上,在崔斯坦的臥室里,本來緊鎖的盒子為他打開,盒內滿是深埋已久的古董寶貝,其中一個古舊的玩具觀像器牢牢抓住了崔斯坦的好奇心。少年在觀像器中看到了從創世以來的久遠歷史,綿延至當下,直到未來,但滿眼都是災難與毀滅。崔斯坦滿懷恐懼,卻無法自拔,觀像器與古怪盒子似乎有某種魔力,將少年吸入其中……記憶被抹去,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過。
蒲蒲蘭繪本館 觀像器 作者簡介
蓋瑞·克魯(Gary Crew),澳大利亞著名作家,創作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和繪本。他在昆士蘭州陽光海岸大學擔任創意寫作教授。他對研究小說和非小說之間的創造性聯系,以及繪本的印刷載體和視覺表現之間的創造性接口特別感興趣。在他30多年的圖書出版生涯中,曾四次獲得澳洲童書委員會的年度圖書獎,其中兩次是小說,兩次是繪本;還獲得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州長獎、維多利亞州州長獎、奧瑞麗斯最佳兒童短篇小說獎、荒野協會兒童文學環境獎,以及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惠特利獎和美國杰出兒童圖書獎。他住在昆士蘭州布賴比島的亞熱帶海濱。當他不寫作或演講時,喜歡在海邊散步或閱讀。 陳志勇(Shaun Tan),1974年生于西澳大利亞的首府珀斯,在郊區長大。現居墨爾本。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是澳大利亞人。從小,班里個子最小的他就是全校知名的畫畫高手,十幾歲時即開始為科幻小說和恐怖故事繪制插圖。1995年從西澳大利亞大學畢業,獲得美術與英語語言文學雙學位。后成為自由插畫師,并在電影《霍頓與無名氏》和《機器人瓦力》中出任過造型設計。曾兩次獲得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美術獎”,四度獲得“世界奇幻獎最佳藝術家”稱號。2011年,榮獲由瑞典政府頒發的林格倫兒童文學獎,同年3月,改編自他的同名繪本并由他導演的動畫《失物招領》也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2020年,新作《內城故事》獲得英國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繪本作品還有《抵岸》《觀像器》《緋紅樹》《別的國家都沒有》《夏天守則》《蟬》等。 阿甲,中國首位“艾瑞·卡爾榮譽獎”得主,童書作者、譯者、研究者與推廣人,紅泥巴創始人,國家圖書館文津獎評委。著有參考書《圖畫書小史》《讓孩子著迷的101本書》《童年的力量》(合著)等,圖畫書《哪吒鬧海(立體書)》《李娜:做更好的自己》(文作者)等。譯有《親愛的天才》《圖畫書為什么重要》(合譯)等參考書與200多種圖畫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