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外國哲學(第44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8399
- 條形碼:9787100218399 ; 978-7-100-21839-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國哲學(第44輯) 內容簡介
《外國哲學》是由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主辦、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專業學術出版物,至今已出版了四十多輯。《外國哲學(第四十四輯)》由五個欄目組成,分別為“漢語哲學”圓桌會議筆談、基督教哲學研究、現代哲學研究、分析哲學研究、學術爭鳴。“漢語哲學”圓桌會議筆談欄目的文章選自2022年3月2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漢語哲學圓桌會議的與會者發言,主要圍繞是否有漢語哲學,漢語哲學的內涵與外延等問題進行理論探索。基督教哲學研究欄目刊登了徐龍飛教授的論文《梵蒂岡**次大公會議信理形成背景的歷史政治哲學之意義》,探討梵蒂岡**次大公會議關于教宗首席權與教宗無誤論問題,并且主要闡發與分析歷史事件的歷史背景對于這一事件所具有的意義,勾勒歷史背景對于信理問題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政治哲學的深刻意蘊。現代哲學研究欄目刊登了四篇論文,分別探討后期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觀、從現象學角度反思人與智能機器人的交互關系、薩特的道德存在論、客觀主義與視角主義之爭。分析哲學研究欄目收錄兩篇論文,分別屬于(元)形而上學領域和知識論領域。海外學者講壇刊登了A.W.Moore教授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學四場系列講座的后兩場,分別為數學中的無限和人類的無限。學術爭鳴欄目收錄的文章主要圍繞《文化的哲學辯護:來自儒學和卡西爾的視角》一書進行評論。
外國哲學(第44輯) 目錄
編者按
即席抒懷:賀北京大學漢語哲學研究中心成立
“漢語哲學”的三重語境
漢語哲學的未來在于能夠用漢語講出代表時代思想高度的哲學
“哲學本身”的事:賀北京大學漢語哲學研究中心成立
“漢語哲學”的獨立性何在?
漢語世界與漢語哲學的任務
漢語的“哲學性”是如何可能的
先秦類名和類名之實
漢語佛教哲學的文體和方法
“法治”:譯、名、實
談談漢語哲學研究的十個基本問題
化圓為方,哪種中心?
漢語哲學與學術轉移
漢語哲學的三個面向:過去、當下與未來
基督教哲學研究
梵蒂岡**次大公會議信理形成背景的歷史政治哲學之意義
現代哲學研究
試析后期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觀
人工智能時代身體異化的隱憂——從現象學角度反思人與智能機器人的交互關系
價值、反思與先驗幻象:試論薩特的“道德存在論”
客觀主義與視角主義之爭——對洛德的反駁
分析哲學研究
欄目主持人寄語
有無法言說的事實嗎?——評析霍夫韋伯的概念唯心主義
可分等級的形容詞與(命題)知識歸屬語句的語境敏感性
海外學者講壇
《“無限”的歷史》講座簡介
數學中的無限
人類的有限
學術爭鳴
欄目說明
《文化的哲學辯護:來自儒學和卡西爾的視角》
梗概
從“文化比較”到“世界主義”——讀項舒晨著《文化的哲學辯護》
形式游戲與世界文學——《文化的哲學辯護》及其思考
現象、符號和意義的同時性
《外國哲學》征稿啟事
外國哲學(第44輯) 作者簡介
韓水法,1958年生,浙江余杭人。現為教育部長江學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國圖賓根大學政治哲學研究中心通訊研究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康德哲學暨德國唯心主義、政治哲學、韋伯與社會理論、當代中國思想、大學問題、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文主義、漢語哲學。出版研究著作六部,譯著三部,并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