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朱熹晚年禮學思想研究——以《儀禮經傳通解》為中心的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5152
- 條形碼:9787100215152 ; 978-7-100-21515-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熹晚年禮學思想研究——以《儀禮經傳通解》為中心的考察 內容簡介
《儀禮經傳通解》是朱子晚年傾注巨大心血編撰的一部禮學巨著,既體現了朱子體大思精的禮學架構,又表現了與他中年不盡一致的學風。慶元以后,朱子學風漸向“漢儒之學”轉變,這種在整理禮學文獻時所發展出的接近于清儒樸學的學術方法,表明考據學本為朱子學所具足,這正是晚明至清考據學風興起的一個內生來源。
朱熹晚年禮學思想研究——以《儀禮經傳通解》為中心的考察 目錄
**章 導論
第二章 《儀禮經傳通解》的纂修
**節 《儀禮經傳通解》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朱熹纂修《儀禮經傳通解》的過程
第三節 朱門弟子在纂修中發揮的作用
第三章 《儀禮經傳通解》的版本及流布
**節 《儀禮經傳通解》宋刻諸本
第二節 宋以后《儀禮經傳通解》諸版本
第三節 《儀禮經傳通解》在宋代禮學中的位置
第四節 《儀禮經傳通解》在東亞的流布
第五節 《儀禮經傳通解》的校勘價值舉隅
第四章 《儀禮經傳通解》對三禮注疏的吸收與修正
**節 嘗試以“例”貫通三禮
第二節 補充或申發注疏
第三節 糾駁三禮鄭注
第四節 商榷三禮唐疏
第五節 不從注疏而另創新解
第五章 《儀禮經傳通解》所見朱熹的解經策略
**節 不薄今人愛古人:參考唐宋諸賢觀點
第二節 詳校異同:朱熹的校勘學
第三節 闕而存疑:朱熹的考據理念
第四節 朱熹的訓詁方法
第五節 黃榦對朱熹解經理念的繼承
第六章 《儀禮經傳通解》在經學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節 重審朱熹晚年的“考據學轉向”
第二節 《儀禮經傳通解》體例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節 《儀禮經傳通解》影響下的清代禮學
第四節 《儀禮經傳通解》存在的不足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二章 《儀禮經傳通解》的纂修
**節 《儀禮經傳通解》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朱熹纂修《儀禮經傳通解》的過程
第三節 朱門弟子在纂修中發揮的作用
第三章 《儀禮經傳通解》的版本及流布
**節 《儀禮經傳通解》宋刻諸本
第二節 宋以后《儀禮經傳通解》諸版本
第三節 《儀禮經傳通解》在宋代禮學中的位置
第四節 《儀禮經傳通解》在東亞的流布
第五節 《儀禮經傳通解》的校勘價值舉隅
第四章 《儀禮經傳通解》對三禮注疏的吸收與修正
**節 嘗試以“例”貫通三禮
第二節 補充或申發注疏
第三節 糾駁三禮鄭注
第四節 商榷三禮唐疏
第五節 不從注疏而另創新解
第五章 《儀禮經傳通解》所見朱熹的解經策略
**節 不薄今人愛古人:參考唐宋諸賢觀點
第二節 詳校異同:朱熹的校勘學
第三節 闕而存疑:朱熹的考據理念
第四節 朱熹的訓詁方法
第五節 黃榦對朱熹解經理念的繼承
第六章 《儀禮經傳通解》在經學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節 重審朱熹晚年的“考據學轉向”
第二節 《儀禮經傳通解》體例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節 《儀禮經傳通解》影響下的清代禮學
第四節 《儀禮經傳通解》存在的不足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朱熹晚年禮學思想研究——以《儀禮經傳通解》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簡介
李少鵬,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經學文獻)、近代東亞思想。在《圖書館雜志》《孔子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