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儒家功夫哲學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2589
- 條形碼:9787100202589 ; 978-7-100-20258-9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功夫哲學論 本書特色
積三十年功力,闡發兩千年儒家功夫哲學“功夫”的角度重新思考儒家的“八條目”,發掘與提煉儒家學說的哲學內涵。
儒家功夫哲學論 內容簡介
集三十余年研究思考成果而成,《儒家功夫哲學論》是作者系統闡釋其功夫儒學和功夫哲學的著作。廣義言之,“功夫”可以理解為“生活的藝術”。本書從“儒家”“功夫”和“哲學”這三個論域的交集入手,意在既“從功夫的視角詮釋儒家哲學”,還原儒學作為一個功夫修煉和實踐體系的本質特征;也“從儒學的角度發掘功夫哲學”,勾勒功夫哲學的基本視角和框架;并“從哲學的角度反思儒家功夫”,考察當代儒學的哲學意義。
儒家功夫哲學論 目錄
**章 從功夫論到功夫哲學
一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
二 西方哲學的合法性危機
三 哲學的功夫轉向
四 功夫論的哲學轉向
上篇 格物致知
第二章 格物致知與功夫認知
一 西方哲學中的“知”
二 功夫認知
三 超出真理的知識
四 知與德性的培養
五 對格物致知的理解
第三章 功夫認知的特征及其培養
一 知與行
二 知與體
三 知與思
四 楷模的學習與權威
第四章 功夫認知與科學技術
一 陽明格竹與李約瑟難題
二 作為科學的中國傳統醫學
三 技術與因果觀
四 功夫科學如何可能
第五章 儒家心性之學與功夫本體論
一 作為儒家心法的《中庸》功夫
二 孟子人性論的再認識
三 朱王心性論之異同
四 良知是假設還是呈現?——功夫的吊詭
第六章 儒家需要形上學嗎?
一 對解構形上學的回應
二 情本體?事本體?仁本體?
三 作為境界的和作為功法的形上學
四 關系形上學?故意的偏頗
第七章 如在主義:儒家功夫模式的精神性
一 從原始宗教到如在主義的轉折
二 如在主義是非辨
三 “有保證的”宗教信念及其儒家的對應
四 如在主義與后世俗時代的兩難困境
……
中篇 誠意正心修身
下篇 齊家治國平天下
后記
中文參考文獻
外文參考文獻
本書作者有關論著
索引
儒家功夫哲學論 節選
《儒家功夫哲學論/復旦哲學·中國哲學叢書》: 確實,古往今來,有不少“特異功能”的騙局。這類欺世盜名、惑眾謀利的騙術自然應當予以揭破。但是說由于某些現象可以通過騙術做到,因而所有這類現象均是騙術,則犯了簡單的邏輯錯誤。一個人可以通過偷盜而致富,但這并不證明所有的財富均是偷盜而來。一個人可能通過賄賂而當官,但這不證明所有的官員都是通過賄賂買來的。我們當然應當謹防受騙上當。如果懷疑某個特異現象可能是騙術,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查研究,或要求對象滿足某些防止欺騙手段的條件。但如果特殊潛能要成為科學,則對受驗證者必須有起碼的尊重。如果他能排除我們的各種合理的疑惑的話,我們就不能簡單地因為其特殊功能現象也可以用某種魔術來復制而予以否定。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可以說幾乎沒有創造不出來的魔術。如果以可以為魔術所復制為由而拒絕接受任何特異功能的話,那么同樣的邏輯也可以用來拒斥任何常見的事件。在這個領域里,“在證明有罪之前,應當假定其為無罪”這條原則同樣適用。 懷疑論者的第三個主要論據,是特殊潛能的現象均可被歸原為“正常”的物理和心理現象,因而并沒有什么“特異”可言。運用這個論據可以揭示某些表面上看來神奇的功能,例如赤足蹈火之類,實際上與特殊潛能無關,而是任何人在經過一定訓練、掌握了某些技巧之后均可做到的。但它只能在某種程度上有效。美國哲學家福多(JerryFodor)指出:當歸原主義被當作一個原則而非經驗總結的成果時,它就成了一個具有一種奇怪效應的障礙——在它面前,被檢驗的特殊科學越是成功,就越是被看作是應予摒棄的。因為在它看來,可歸原性證明了特殊科學之失敗——它沒有什么特殊可言;而不可歸原性,則被看成是其荒唐無稽的表現。因此對于那些無法被歸原為熟悉的心理和物理規律的現象,合理的態度是不排斥別的解釋的可能性。比如有些特殊潛能治療的效果往往被輕易地說成是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與服用毫無實際生理效應的淀粉藥片無異。然而,這樣的解釋有時非常缺乏說服力。我們沒有理由僅僅因為一個現象無法為已有科學知識所消化而簡單地將它說成心理暗示的結果。 懷疑論者的第四條主要理由是特殊潛能現象缺乏嚴格的科學證明。這當然是一條很合理的理由。某種說法要成為科學,必須接受科學家們所公認的一些基本原則。如果某人說他通過實驗科學地證明了某種特殊潛能的存在,他就必須能回答,該實驗之各種變量是否在實驗中得到控制調節,受試者們在年齡、性別、教育、心理素質和特殊潛能修煉程度上是否具有可對照性,有多少次重復實驗以供對照和統計其成功率,參加實驗者本身是否與某種實驗結果有利益關系,實驗的初始狀態、經過和后果是否盡可能地有詳盡的記錄,等等。這些都是可能影響到實驗的可信性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對于科學的標準和程序本身也應當進行反思。懷疑論者和特殊潛能的支持者們(像超心理學的創造者們一樣)常常不加批評地預設了一般的科學標準和程序對特殊潛能也同樣適用,而不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性或許要求對這些標準和程序本身做出適當的調整。例如,人們一般都認為在實驗室里做的實驗是*可靠的,但如布洛德(Stephen Braude)所指出的,這正是導致超心理學研究乏善可陳的一個大錯誤。在實驗室進行實驗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種影響到實驗結果的變量,但如果特殊潛能和超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話,那么至少所有參加實驗的人的心理狀態都屬于實驗中的重要變量,應當考慮進去。由于心理狀態只有在自然的條件下才能真實地產生,因而實驗室恰恰成了*不理想的環境。要讓一個受試者在實驗室里重復他在自然條件下能做到的事,可能會像讓一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有性高潮一樣的難以做到。因此,布洛德建議對超心理學應當采用半實驗性的檢驗或采用收集和調查各種報告的方法作為其基本的證明方式。 ……
儒家功夫哲學論 作者簡介
倪培民,美國格蘭谷州立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獲復旦大學哲學學士、西方近代哲學碩士后出國求學,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國際亞洲哲學與比較哲學學會會長、北美中國哲學家協會會長、紐約全球學術出版社《中外比較哲學叢書》主編、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等。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近代歐洲哲學、因果關系哲學,尤其專注于儒家功夫哲學。主要著作包括On Confucius(《論孔子》,2002),On Reid(《論里德》,2002),Wandering: Brush and Pen in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筆墨哲思游》,2002),Confucius Making the Way Great(《孔子——人能弘道》,2010,2012,2021),以及80余篇中英文哲學論文。由紐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UnderstandingtheAnalectsofConfucius-ANewTranslationofLunyuwithAnnotations(《孔子論語理解——論語的新英文譯注》,2017)是迄今為止英文世界非常詳盡的《論語》譯注本,該書2020年獲得美國現代語言協會頒發的“史嘉林圖書獎”(Scaglione book prize)。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