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9454
- 條形碼:9787218159454 ; 978-7-218-1594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現代中法文學與文化交流研究”叢書的一種,是研究法國外交官微席葉與近代法國漢字記音方案流變的語言文字學專著。書中介紹了近代中國語言文字發生的關鍵性變化,闡述了從字的表意向西方文字表音靠近這一語言變化過程,重點探究以西方傳教士和外交官為主的外力在此間的作用。該書謄抄出版1899年羅馬拼音方案,并做相關初步研究。同時收錄了法國檔案館所藏至今未出版和做過相關研究的中國語言珍稀文獻。文獻的出版有助于推動現代漢語語音和語義變化研究,也對中法文學關系與交流史有著獨特意義。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目錄
上編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引言
一、西人的漢字記音方案及國內外相關研究
二、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形成的歷史背景
三、法國漢字記音方案的基本形態、編寫基礎與記音情況
四、法國漢字記音方案的歷史意義與學術價值
余論
參考書目
下編 檔案與文獻
一、微席葉生平及其著述
二、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譯件)
三、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謄抄件)
四、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原件)
五、法國駐華公使團提交之北京官話記音表(原件)
六、《法國外交部漢字記音方案》及譯件
七、《法國外交部漢字記音方案》單行本
八、《我們的記音法》
致謝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節選
引 言 郭麗娜 語言問題是文化交流的首要問題,語言的國際化程度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漢語而言,漢字拼音化是語言國際化的表征之一。 漢字原無拼音字母,漢字拼音化受啟發于明末西方傳教士入華學習漢語的經驗。至20世紀50年代周有光先生主持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和《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范漢語拼音拼寫規則,漢字拼音字母形成史前后約三百年。從全球文化交流史的角度看,這是一個西人用拉丁字母對漢字進行記音,后被中國語文學者加以借鑒,對漢字讀音進行注音,使漢語具備國際語特質的多維度互動過程。其間的經緯脈絡錯綜復雜,值得厘清,以便更好地討論漢語語言形式之歷史嬗變,標定漢語在世界語言地圖上的位置。 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后,法國逐漸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力軍。法語屬于印歐語系羅曼語支,法文為表音而不表意的交流符號,如何與漢字表意符號之間實現有效解碼,也是法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19世紀鴉片戰爭之后,中法在外交、經濟、軍事和宗教等文化領域的交往更加密切,語言問題更為突出。為此法國外交部在1899年委托巴黎東方語言專校(École spéci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漢語講席教授微席葉(Arnold-Jacques-Antoine Vissière,1858-1930)制訂漢字記音方案,在法國政府各部門和公私科研機構進行推廣,形成統一規范。 本書以法國外交部檔案館藏相關檔案為主體,對法國漢字記音方案的形成過程進行考述,并指出該漢字記音方案之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法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全稱為《漢字之拉丁記音(1899-1914)》(Transcription des sons chinois en lettres latines),為法國外交部政策司檔,編號為SérieA Carton 34(A系列34檔),內含1899、1900、1901和1902四個年份的檔案,共九份文件,是法國外交部就微席葉所擬漢字記音方案一事與法國駐華公使館、軍事部、海事部、殖民地部、公共教育與美育部等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和協調的往返函件、附錄與備忘錄。內容概述如下: 1. 1899年11月11日法國外交部政策司備忘錄(檔案形態為打印稿)。記錄第十二屆東方學者大會羅馬會議第四小組發起編寫國際漢字記音指南的倡議。 2. 1900年3月30日法國外交部長德爾卡塞(Théophile Delcassé,1852-1923)致法國駐華公使畢盛(Stéphen Pichon,1857-1933)函件(檔案形態為手稿與打印稿),要求公使就微席葉所擬漢字記音方案向在華全體法國譯員征詢意見。 3. 1901年1月25日畢盛復德爾卡塞函(檔案形態為打印稿),內附微席葉1900年2月6日復法國外交部函件,即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檔案形態為手稿)。 4. 1901年1月25日畢盛復德爾卡塞函(檔案形態為手稿),內附北京話記音表。 5. 法國外交部政策司檔存文獻,無日期(檔案形態為手稿)。記錄法國漢字記音方案寄送法國駐華公使團、在華領事和副領事、殖民地部、軍事部和海事部等政府部門,也寄送法蘭西公學(Collège de France)、在華耶穌會以及《中法新匯報》、《時報》等機構。 6. 1901年11月23日法國外交部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寄送海事部等政府部門的函件(檔案形態為手稿)。 7. 1901年11月23日法國外交部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寄送法國駐華公使鮑渥(Jean Baptiste Paul Beau,1857-1926)的函件(檔案形態為手稿)。 8. 1902年1月14日法國公共教育與美育部回復法國外交部函件(檔案形態為打印稿)。 9. 1902年1月28日法國海事部回復法國外交部函件(檔案形態為手稿)。 本書分上編和下編。上編為“正文”,對記音方案形成的歷史背景、方案的性質和記音特點、方案的學術價值進行討論。下編為“檔案與文獻”,提供所用主體文獻之原件、謄抄件和譯件,以饗學界,亦有拋磚引玉之意,期待業界參與討論,共同推進相關研究。“檔案與文獻”部分含微席葉生平及其著述、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法國駐華公使團提交之《北京官話記音表》、1902年第3期《法國亞洲協會會刊》刊登的《法國外交部漢字記音方案》及其單行本、1902年第2期《法蘭西遠東學院院刊》刊登的《我們的記音法》,以及上述文獻的譯文。 全書分工:郭麗娜負責上編以及下編法國外交部檔案的整理和文獻(除文獻七之外)的采集,負責文獻(除“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外)的翻譯;桑瑞負責下編“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的謄抄和翻譯,負責文獻七的采集。譯文互校。 幾點說明:**,法國外交部檔案原文名稱為“Transcription des sons chinois en lettres latines”,直譯是“用拉丁字母標記漢字的讀音”,本書譯為“記音”,以區別于“注音”,因“注音”體現的是漢語之主體性,如王力先生在《中國語言學史》第二章第六節所云:“所謂直音,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樂,音洛’,‘說,音悅’。”第二,法國漢字記音方案的制訂者是微席葉,方案有初稿和定稿兩份,凡涉及初稿,本書均寫為“微席葉漢字記音方案”,定稿統稱為“法國漢字記音方案”,這既符合文獻的實質,也方便行文。第三,本書主要討論方案的形成過程、記音方式及其全球史意義,而非文字學研究,故在正文中,方案的繁體字均改為簡體,讀者若想了解方案原貌,請查閱下編內容。*后,本書所錄文獻為語言歷史文獻,涉及諸多歷史信息,尤其是微席葉的個人著述,作者已盡全力查找原件,盡量忠實于原文,但部分原件仍無法查獲,故標題翻譯可能有失,至于少量無法確認的人名、地名和書名,暫保留其法文拼寫;翻譯是件吃力不討好之事,譯文與原文肯定存有差異,譯腔也在所難免;作者學力有限,也會產生失誤。故懇請方家指正,也請讀者海涵。
微席葉與法國漢字記音方案 作者簡介
郭麗娜,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法國文學碩士、世界史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文學與西方文論、語文學與比較詩學、中法文化關系史、域外漢學。 桑瑞,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法國圖盧茲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歐洲漢學、翻譯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