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8508
- 條形碼:9787522708508 ; 978-7-5227-085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內容簡介
趙毅衡專注于意義的形式研究凡50年,《趙毅衡論意義形式》摘引他半個世紀以來的形式理論,提出要點,以及關鍵性的概念,俾于讀者一覽無余。所摘引的書包括《新批評》(1986)、《文學符號學》(1990)、《苦惱的敘述者》(1994)、《窺者之辯:形式文化學論集》(1996)、《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1998)、《禮教下延之后》(2001)、《符號學:原理與推演》(2011)、《廣義敘述學》(2013)、《哲學符號學》(2017)、《藝術符號學》(2022)等。這些觀點,都等待著讀者的批評與挑戰。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目錄
意義
意識
意義世界
形式
意義對象,局部化
區隔
共現
想象
人類共相
認知差與交流動力
意義的未來品質
元符號
第二編 符號學基本原理
符號與符號學
符號載體與空符號
“物-符號”二聯體
符號過程悖論
符號三性
理據性
雙重分節
伴隨文本
全文本與普遍隱合作者
雙軸關系
標出性
象征與象征化
反諷
元語言
解釋漩渦
……
第三編 跨媒介廣義敘述學
第四編 藝術的意義構成
第五編 詩的意義方式
引用文獻
編后記 形式論的意義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節選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二度區隔的“不透明”效果:由于與經驗世界隔開兩層,虛構敘述不能在經驗世界求證。(2014:77) 從符號學的雙重分節原理來理解這種區隔:框架把我們的體驗分開成再現外與再現內,虛構外與虛構內。我們的感知連續帶,就分成了幾個本體地位很不相同的獨立域界。忽視區隔造成的虛構敘述變成透明,從而獲得“真實性”的怪事。(2014:80) 處在任何一個再現框架區隔中的人物,無法看到區隔內的世界是符號再現,因為區隔的定義,就是把讓框架區隔中再現的世界與框架外世界隔絕開來,讓它自成一個世界。一個區隔層次,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其中的事物和人物,只有對同一世界的存在物具有意義。 在同一區隔中,再現并不表現為再現,虛構也并不表現為虛構,而是顯現為事實,這是區隔的基本目的。因此,塞爾指出,虛構文本中的“以言行事”,是“橫向依存”的,也就是說,在同組合段(同一文本)中有效! ≌驗樘摌嬍澜缰械娜宋锊⒉徽J為自己是被虛構出來的,這些人格存在于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世界中,被敘述世界對于人物來說,具有足夠的存在性。(2014:82) 再現世界中,如同在經驗世界中一樣,敘述文本*基本的品格是紀實型。虛構敘述在虛構區隔框架之內,是紀實的,否則虛構世界中的受述者,沒有理由接收這個敘述。(2014:83) 想象力的汪洋恣肆,文采的斐然成章,是讀者閱讀某文本的理由,卻不是受述者接收敘述的理由。虛構只是對虛構外的世界是虛構。(2014:83) 一旦虛構框架區隔暴露,虛構的“內真實”就被破壞。(2014:84) 電影虛構出來的故事,是在電影虛構區隔出來的世界中,正如我們在經驗現實中,只有當一度再現是紀實的,才能將二度再現的虛構故事說出來。也正是因為紀實型是敘述*基本的特征,任何敘述對于落在同一區隔內的世界,都是紀實型的。(2014:84) 虛構與謊言的根本不同點之所在:兩者都無指稱性,用指稱性解決不了兩者的根本區別。但謊言在一度再現框架中展開,被要求有指稱性;虛構在二度區隔中展開,二度區隔具有不透明性,是因此接收者對虛構文本不會有指稱性要求。謊言之所以是謊言,因為它是“紀實型”的一度再現。用塞爾原理的“作者目的”衡量,兩者是一樣的(作者都不想說實話)。就二度區隔原理來說,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虛構不是謊言,因為二度區隔使它不透明,也是讀者不能要求它透明。(2014:83) 各種謊言都不是虛構,而是紀實:懺悔可以翻案,因為是紀實型的,不然無案可翻;流言之所以可以證明是造謠,因為是紀實型的。而虛構敘述無法被證明為作假、翻案、造謠,也不是無案可翻,因為它們根本就不是紀實型的。流言的敘述者必須對是否對應經驗事實擔責,固然他可以設法以“聽說”等為借口逃避擔責,但在堂皇的紀實型敘述(例如審判書,例如歷史,例如預言),發出者也一樣可以以各種借口逃避擔責:逃避擔責本身就是對體裁擔責的反應。(2014:83) ……
趙毅衡論意義形式 作者簡介
趙毅衡,符號學家,敘述學家,藝術學家。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主持國家重大研究項目2項,個人項目4項。著有《遠游的詩神》(1985)、《新批評》(1986)、《苦惱的敘述者》(1994)、《禮教下延之后》(2001)、《對岸的誘惑》(2003)、《符號學:原理與推演》(2011)、《廣義敘述學》(2013)、《哲學符號學》(2017)、《藝術符號學》(2022)、The Uneasy Narrator(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The River Fans Out (2021)、Semiotique Philosophique(2021)、小說集《沙漠與沙》(1995)、散文集《有個半島叫歐洲》(2007)、《好一雙中國眼睛》(2012),另有《趙毅衡文選》八卷本(2013)。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