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618750
- 條形碼:9787501618750 ; 978-7-5016-187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本書特色
2021意大利“國家環(huán)境圖書獎”作品,從孩子的視角講述植物傳播演變的奇跡,讓孩子通過觀察植物,愛上大自然,了解萬物生存的智慧,汲取堅強成長的力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然感受力與科學思維能力 2021年度“國家環(huán)境圖書獎”獲獎作品 圖文并茂,百科與文學的巧妙融合 講述科學有趣的植物故事,揭開植物傳播的奧秘 領略植物生存的無限智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從平凡的生命中汲取堅強成長的力量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內容簡介
植物會旅行?可是植物又沒有汽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它們是如何長途跋涉的呢?難道它們有什么秘密手段?《旅行的植物》一書將植物的百科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一個爺孫倆探索菜市場的日常故事中,榮獲2021年度“國家環(huán)境圖書獎”。這是朱莉婭和植物們的一次聚會,也是一個關于植物發(fā)展演變的故事。植物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周遭的環(huán)境,其自身也在不斷改變。人類在馴化數千種植物的同時,也被它們所馴化。就這樣,在布魯諾爺爺的陪伴下,朱莉婭在大市場的每一個攤位上都收獲了一次與植物的奇妙相遇。每一種蔬菜或者水果背后都有一個驚喜等待著大家去發(fā)現。植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食物、香料、藥物和原材料,還啟發(fā)我們正確認識現在,勇敢面向未來!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目錄
引子
去格蘭德大市場準備一場全球美食盛宴! 001
**章
有籽的香蕉和有毒的扁桃仁 007
第二章
種子和面包的力量 027
第三章
美味易種植 043
第四章
埋藏在地下的寶藏 053
第五章
當兩個大陸相遇 067
第六章
來自海洋的饋贈 079
第七章
創(chuàng)造歷史的香料 093
第八章
得之不易的甜味 113
結尾
大市場里的環(huán)球旅行 123
一場全球美食盛宴 128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節(jié)選
“我明白了:他在午睡的時候觀察到有些植物和其他植物長得不太一樣,在吃點心的閑暇時間他做了‘選擇’! “嗯,在果樹下睡覺可能會讓人靈感大發(fā)。你肯定聽說過偉大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他就是因為一個掉在頭上的蘋果而發(fā)現了萬有引力。”爺爺指出。 “誰知道有多少人都曾經被水果砸過頭呢。那些求知欲很強的人總是喜歡留意他們周圍的生活,發(fā)現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事情。我弟弟總是在打電子游戲,下次我要帶他來格蘭德大市場玩,讓他放下手里的游戲機! “除了扁桃仁之外,還有很多野生蔬果品種都經歷了人工選擇的過程,比如利馬豆、甘藍、茄子、土豆和卡拉哈里的西瓜!眾W古斯特繼續(xù)說,“然而,人工選擇的方法無法百分之百地消除植物的毒性。因此,以花楸果為代表的水果就這樣被人類放棄了。再比如木薯,這種植物原產自南美洲,它的塊莖含有氰化物。為了去除它的毒性,人們在食用木薯時會切掉這個部分。芋頭的根部也含有氰化物,如果我們用手碰到了這個部分,*好不要再接觸嘴巴和眼睛! “為什么人工選擇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不管用呢?是因為人工選擇需要的時間很長嗎?誰是**個嘗試的人?在哪兒?為什么?”朱莉婭開始了連珠炮似的提問。 爺爺心想:“幸好她的父母總是準備好書來尋找答案!彼^續(xù)說道: “人類的飲食結構正是得益于動植物的多樣性才變得如此豐富。當然也離不開人類的奇思妙想,還有一代又一代的牧民、農民,像你奶奶這樣聰明的園藝師也功不可沒。人工選擇說到底并不是件難事,人們只需要飼養(yǎng)*溫順的動物,種植*宜食用的植物,減少植物的毒性,使其變得更加可口就夠了?纯慈祟惾〉玫某晒桑禾O果不僅變得更加甜美多汁,個頭也比野生品種大了三圈,豌豆大了不止十倍,香蕉和小柑橘不再有難以下咽的籽等。上述這些果蔬品種都無法在大自然中找到,因為它們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太妙了吧!這些蘋果真好,我們買一些當作禮物送給奶奶,怎么樣?” “這些蘋果原產于哈薩克斯坦,那兒才是它們的老家!眾W古斯特補充道。 “這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蘋果?您在逗我吧!這些蘋果明明來自特倫蒂諾。”朱莉婭充滿懷疑地看著奧古斯特,脫口而出。 “啊!這都是些什么話!親愛的朱莉婭,你看太多電視了……為了促銷,電視廣告會編出一些好聽的故事,但這些故事是有誤導性的!”爺爺忍不住說道。 “植物雖然扎根于土地之中,但它們也會旅行!科學家們發(fā)現……”停頓了一會兒之后,爺爺說,“朱莉婭,你手里不是一直拿著那個小玩意兒嗎,你來查查這些蘋果樹的原產地是哪里?” 朱莉婭馬上打開手機,手指在屏幕上飛快地移動著。 “為什么要用‘馴化’這個詞?聽上去好像是在馴化小貓小狗似的……” “確實,這個詞聽上去有點兒奇怪,但我們也‘馴化’植物!睜敔斀忉尩,“我們會發(fā)現,與野生品種相比,人工選擇培育出的果實更加碩大,或者沒有籽。那么,沒有籽的小柑橘和香蕉該如何繁殖呢?” “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那香蕉的籽去哪兒了呢?” “多籽的香蕉通過人工選擇一步步地被淘汰掉了……” “沒有籽的植物還怎么繁衍后代呢!”奧古斯特打斷了爺爺的話。 “植物的繁衍并不完全依靠種子。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些植物的花上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在這種情況下,它無須另一棵植物就可以自我繁衍?梢蚤L出兩種松果的松柏就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香蕉、橙子、菠蘿和柿子無須傳粉就可以結果并使其成熟。以這種方式結出的果實基本上都長得一模一樣,更容易出售,因此早期農民大量應用了此類種植方法,推動了單作的發(fā)展,但也嚴重破壞了生物多樣性。” “但是沒人會買有籽的香蕉!敝炖驄I說。 “是的。但野生香蕉可是有籽的。有性繁殖可以混合不同的基因,實現生物多樣性。如果缺失了有性繁殖的話,生物多樣性就會減少,植物種群會變得更脆弱,也更容易受到寄生蟲的傷害! “爺爺,謝謝您的解釋。但我聽膩了基因的故事。既然您和奧古斯特爺爺知識如此淵博,我想向二位提個問題:人類歷史上*早栽培的水果是什么?有世界紀錄的是哪個?” 奧古斯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好像電視問答節(jié)目里那些按下?lián)尨鸢粹o的人一樣: “我知道答案!我之前在書上讀到過,據說無花果是人類*早栽培的水果?纯次业臄偽簧嫌卸嗌贌o花果,各種大小一應俱全。這些是西克莫無花果,一種極其古老的非洲變種!早在古埃及的歷史記錄中就提到過無花果樹。在一處位于約旦河谷沿岸的考古遺址,人們發(fā)現了無花果的種子和燒焦的無花果殘骸,二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400年前。那時冰河世紀剛剛結束,連面包都還未被發(fā)明出來! “這些是什么?”朱莉婭問,她的注意力被一盒亮黃色的小花吸引了。 “小姑娘,這些是一種芥菜籽! “芥菜?芥菜是不是可以制成芥末醬?” “是的!將芥菜的種子磨碎,就可以得到芥末,這背后藏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睜敔攷е淌诘那徽{,插了句話。 “還有另一種馴化植物、培育新品種的方式也飽受大家的青睞:在不同品種的植物間進行雜交。甘藍是‘雜交’這種進化過程中的佼佼者,它與同屬的北非黑芥一起傳播至中東地區(qū)。歐洲油菜是由甘藍與蕓薹雜交而得,埃塞俄比亞芥由黑芥與甘藍雜交而得。之后,黑芥又與蕓薹雜交產生了芥菜! “芥菜、蕓薹、甘藍和歐洲油菜……簡直像一首兒歌一樣!” “這個過程要真像一首兒歌那樣簡單就好了。恰恰相反,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被人‘馴化’。就像你不能馴化所有的動物一樣,你永遠無法馴化一匹斑馬!” “爺爺,您在說什么啊!我可沒想過馴化斑馬!不過,植物不會像斑馬那樣踢人,馴化植物應該更容易! “這可不一定。舉個例子,我們既不種橡樹,也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吃橡子,這是為什么呢?一種值得人們花時間和精力栽培的植物必須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首先,這種植物必須營養(yǎng)豐富、產量高、生長速度快;它的味道不能太苦,果實和種子不能太硬;果實必須易于采摘,如果像包裹在豆莢里的豆子那樣就更好了。橡樹所需的生長時間較長,橡子極其苦澀,因此不適于種植。” “我明白了,農民們要想獲得滿意的結果,就需要謹慎小心地挑選要培育的品種。” “但我不知道選擇權是在我們人類手中,還是在植物那邊。”爺爺神秘地小聲嘟囔著。 “您在說什么呢?植物們才不會做選擇! “植物們肯定不會有意識地做選擇,但這是一場多么成功的進化!植物們被迫進入了比賽當中,這項比賽的評判標準是它們是否具有農民所期望的特征。為了變成更可口的食物,這些植物相互競爭。實際上,一些植物‘利用’人類作為傳播媒介,小麥、水稻和玉米就借我們之手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除此之外,植物也和我們一同進化,它們通過影響人類的食物、藥物、美容產品、香料和布料,改變了我們的生理特征。幾千年來,植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將我們的味覺和嗅覺牢牢控制住?傊,人類的目標是馴化植物,但也許是植物反過來將我們馴化了!
旅行的植物-[意] 特爾莫·普列瓦尼 安德烈亞·維科 作者簡介
特爾莫·普列瓦尼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教授生物學哲學,也是“皮卡蟲”門戶網站的負責人,曾撰寫過240多篇科學著作。他還策劃過大型科學展覽,組織過意大利境內幾個大規(guī)模的科學節(jié)。他出版了 《為什么我們是母雞的親戚》《沿著祖先的路》和最新著作《不完美:一部自然史》。 安德烈亞·維科生于都靈,全職從事科普工作已超過25年。他曾為意大利《新聞報》的科學板塊、《科學報》等出版物撰寫文章。他是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三臺《科學大爆炸》節(jié)目的策劃者之一,這是一檔面向兒童的科普節(jié)目。他寫過很多關于科技、環(huán)境、社會與科學進步之間關系的文章,曾獲數個新聞獎。 尼科洛·明戈利諾是一名出版策劃人、插畫師和作家,自2016年起與劍橋大學合作。2017年,他從烏爾比諾高等工藝美術學院畢業(yè)。自2019年以來,尼科洛·明戈利諾作為作家和插畫師,專心致力于為兒童和青少年出版圖書。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