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一場未完成的變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6088
- 條形碼:9787100176088 ; 978-7-100-17608-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場未完成的變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 本書特色
一場無法完成的土地改革該書詳細介紹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政策、具體實施、成果,并分析了南京國民政府無法妥善并深入推行鄉村地籍整理的原因,用翔實的史料展現了歷史上這場未完成的變革。時局動蕩、技術落后、人心不穩,諸多因素的疊加,使得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愿景終究無法實現。從文字中,我們能感受到推行一場變革所遇到的阻力,以及制度無法完整“落地”的無奈和教訓。這是一場未完成的變革,也是一場無法完成的變革,更是南京國民政府國家建設的失敗。
一場未完成的變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 內容簡介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是國民政府土地政策的核心部分,旨在通過現代地籍制度的建立,加強政府對鄉村社會的控制,并解決鄉村土地問題。但受制于動蕩的時局、落后的測量技術、基層吏治的腐敗,以及鄉村社會的抵制,聲勢浩大的地籍整理只取得一些有限的成果,政策預期與實踐效果之間存在巨大落差。地籍整理的過程再次表明,國民政府通過集中、分權、制度化來建構國家政權體系的努力顯然是失敗了。
一場未完成的變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 目錄
**章 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節 產權理論
第二節 國家理論
第三節 制度變遷理論
第四節 農民理性假說
第五節 兩部門經濟理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歷史背景
**節 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
第二節 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第三節 小農經濟的變化
第四節 地主制經濟的變化
第五節 鄉村社會結構的蛻變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地籍制度的沿革
**節 先秦地籍制度
第二節 秦漢至唐宋時期的地籍制度
第三節 明清地籍制度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南京國民政府鄉村地籍整理的政策目標
**節 完善地籍管理
第二節 改革農業稅制
第三節 增加財政收入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鄉村地籍整理的實施
**節 國民政府的地政方針與地籍整理機構
第二節 土地測量
第三節 土地登記整理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南京國民政府鄉村地籍整理的績效分析
**節 對地籍管理的影響
第二節 對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
第三節 對土地稅率的影響
第四節 開征地價稅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影響鄉村地籍整理的原因分析
**節 人才與經費的制約
……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20世紀初葉中國農村經濟增長制約因素的計量分析
附錄二 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地權分配與貧富分化的計量分析
附錄三 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地價的影響因素分析
附錄四 民國時期政府間財政關系的計量分析
一場未完成的變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鄉村地籍整理 作者簡介
李鐵強,男,湖北公安人,1968年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訪問學者。現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中國農村經濟與社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數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已出版的著作有《土地、國家與農民——基于湖北田賦問題的實證研究(1912-1949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法近代重農思想比較——一種文化史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改造傳統農業——一個學說史的梳理與分析》(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