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3717
- 條形碼:9787100113717 ; 978-7-100-11371-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二版)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戰勝國沒有采用同態復仇或血腥的報復政策,立即處死戰犯,而是采以合乎現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過設立軍事法庭,對戰犯個人和犯罪組織進行了公開審判和懲處,以此記錄歷史、警醒未來。要進行審判,就必須解決一系列法律問題,本書即是圍繞這些問題而展開:歐洲戰場有四大戰勝國,究竟由誰來主持審判?充滿罪惡和雙手沾滿鮮血的納粹分子如此之眾,到底審判誰?指控他們犯有哪些罪行?應依據何種法律進行審判?……通過紐倫堡審判,推動了國際人權法的發展,為國際刑法、國際刑事訴訟法建構了理論、發展了學說。由此次審判確立的基本規則,被稱為“紐倫堡原則”;也正是這次審判,為常設國際刑事法院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二版) 目錄
題記
一 序章
二 通向紐倫堡之路
三 倫敦會議和《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四 起訴準備
五 審判概況
六 共謀罪判決的達成
七 判決中的一般規定和犯罪組織
八 對中央高官的審判
赫爾曼·戈林
魯道夫·赫斯
馬丁·博爾曼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恩斯特·卡爾滕布龍納
威廉·弗里克
九 對軍方代表的審判
威廉·凱特爾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埃里希·雷德爾
卡爾·鄧尼茨
十 對經濟界頭面人物的審判
瓦爾特·馮克
阿爾貝特·施佩爾
弗里茨·紹克爾
雅爾馬·沙赫特
十一 對占領區高級官員的審判
漢斯·弗蘭克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康斯坦丁·馮·牛賴特
弗朗茨·馮·巴本
十二 對納粹思想鼓吹者的審判
尤利烏斯·施特賴歇爾
巴爾杜爾·馮·席拉赫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
漢斯·弗里切
十三 尾章
法庭宣判與刑罰執行
紐倫堡審判的歷史意義與啟示
……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片文獻來源
主要人物列表
索引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二版) 節選
杰克遜先對戈林、繼對沙赫特的盤問都一敗涂地。杰克遜長于辭令,但并不擅長法庭盤問的游戲規則,他先在司法部的官僚機構中供職多年,又在聯邦*高法院干了四年,脫離格斗場的時間太久了。他起初漠視了戈林的堅韌辛辣,到后來又嚴重低估了沙赫特。戈林和沙赫特都懂英語,杰克遜對德語卻一竅不通。兩個被告能夠迅速領會杰克遜發問的本質所在,當他們裝作等待翻譯的時候,贏得了充足的時間打腹稿,全心準備問題的回答。這樣一來,杰克遜難以自如地利用法庭盤問的經典戰術:他不能用一連串迅速、尖銳的詰問來“擠壓”證人;被告巧妙地避其鋒芒,躲開了詰問精心設置的陷阱,并以冗長的回答故意混淆每個問題。 對戈林進行盤問的**天到了*后,法庭已經感受到杰克遜的心境狂躁不安。伯基特認為法庭對這種意想不到的失敗負有一定責任,他想命令戈林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勞倫斯起初也想支持伯基特的意見,但比德爾不贊成法庭“保護”杰克遜,于是勞倫斯倒向了比德爾一邊,法庭沒有采取行動。 帕克和比德爾都憎恨杰克遜,反對發布命令對控方援手相助。從審判一開始,美國法官,也許還有其他法官,對杰克遜反復無常的行為以及專橫霸道的態度大光其火。此時看到杰克遜遭遇困難,法庭作出決定放任不管,他們不免帶有幸災樂禍的快意。 無論如何,經歷了艱難的開端之后,杰克遜完成了對戈林的第二節的盤問。然而,此事產生的效果還影響著以后的審判。杰克遜試圖制服戈林的行動失敗,法庭又遲遲不愿抑制戈林,導致審判失去了控制。由于法庭對杰克遜-戈林的對抗采取放任主義,隨后的被告陳述都散漫冗長。 整個盤問過程讓杰克遜深感恥辱,他脆弱的自制力終于崩潰了。與戈林對決三周后,杰克遜安排了一次與帕克和比德爾的私人會談,他情緒激動,毫無保留地傾倒他對法庭及其成員的不滿和憤怒。他指責勞倫斯總是否決美國檢察官,批評比德爾挫傷控方的士氣,*后威脅著要辭職。比德爾和帕克盡其所能地安撫杰克遜,并試圖打消他的疑慮。然而,這些都沒有消除杰克遜對比德爾的深刻憎恨。法庭盤問的艱難和失敗,沉重打擊了杰克遜的神智,但他還是一直堅持到5月,當時是他對德國前經濟部長和國家銀行總裁沙赫特進行盤問。這次盤問以無聲的形式再現了與戈林對決的艱險一幕,沙赫特以其無與倫比的技巧性知識,讓杰克遜和法庭難以應付。這次盤問也以失敗告終,完全徒勞無功。至此,杰克遜早些時候主導法庭和審判的痕跡已被消除殆盡。 即使控方遭遇了如此嚴重的失敗,辯方也沒能有效地利用他們在講壇上的五個月時間。他們所做的大部分證詞不僅啰嗦重復,而且與案件主題毫無關聯。辯方從來沒能針對敏感問題集中火力進行攻擊,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比控方更缺乏團結一致。22名被告彼此背景不同,職位和階層的差異把他們區分開來——有些被告相互仇恨,比如沙赫特和戈林;而資深貴族不屑于屈尊理會平民;軍人看不起文職官員;其余的被告則認為卡爾滕布龍納和施特賴歇爾粗俗不堪,恥于與之為伍。由于這些人被控方選為被告,是為了代表形形色色的組織以及納粹整個體系的各個方面,因此,他們早期的政治活動和面對的指控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當卡爾滕布龍納在納粹帝國*后時期權勢顯赫時,牛賴特已經退休了,施佩爾則開始有計劃地違反希特勒的命令。在倫堡,戈林自命為帝國的忠誠捍衛者,而在戰爭后期被關押在集中營中的沙赫特卻公然抨擊納粹政權。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富有成效的聯合辯護毫無可能,即使對*基本的指控,比如發動侵略戰爭的陰謀計劃,被告之間也達不成共識來確定辯護的方法。雖然所有被告都被指控參與了**條罪狀所列舉的總共謀活動,但是其中6人,包括博爾曼、弗蘭克、施特賴歇爾、卡爾滕布龍納等在內的*臭名昭著的被告,卻沒有被控參與第二條罪狀所涉及的侵略戰爭的策劃。即使被控參與侵略戰爭策劃的16個被告也仍然難以形成統一意見。如果辯方強調,侵略戰爭發生在軍事進攻波蘭之前的指控不成立,那么在1939年之前已經失去重要職位的被告,如沙赫特和巴本,雖然可能置身事外,但是1939年的軍事領導,如雷德爾、約德爾和凱特爾,就要承受指控的大部分責任。同樣,如果辯方試圖辯解說,隨后的軍事行動,比如入侵蘇聯,不是單獨的侵略行為,而僅僅是*初的軍事進攻的結果,那么如羅森堡這樣深深卷入后期行動中的被告就有可能逃脫罪責,但是更大的負擔將落在那些*初決定進攻波蘭的領導人身上。 面對總共謀指控,每個被告本能地辯解說,他對此毫不知情,并竭盡全力地擺脫自己與帝國*恐怖活動的干系。如果被告為了表明自己反對滅絕猶太人,或者其他同類被告干過此類事情,就應該承認對大屠殺知情,這樣他就很容易被當成為了實施危害人類罪而參與犯罪共謀的從犯或主犯,受到法律追究。 總之,由于控方過分強調共同策劃和納粹的整體性,這迫使辯方片面夸大納粹體系內部的多樣性和異質性。于是,兩幅十足的納粹主義漫畫展現在人們面前:控方描繪的那幅圖畫是巨大而統一的共謀,它通過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和暴行來貫徹實施;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2個被告組成的拼貼畫,每個被告都辯稱自己不知情,對此也沒有責任。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第二版) 作者簡介
何勤華,上海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前任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西方法學史》《20世紀日本法學》《中國法學史》等多部作品,在法學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80余篇。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第二屆中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2015年7月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 朱淑麗,河南汝州人。法學博士。著有《法律與民間規范:以榮譽決斗為視角》《歐盟民法法典化研究》等,并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馬賀,遼寧沈陽人。法學博士。2008—2009年,留學于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著有《歐盟區域刑事合作進程研究》;參與合著《20世紀的比較法》《大陸法系》。現任教于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