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4612
- 條形碼:9787100214612 ; 978-7-100-21461-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本書特色
作為形而上學的黑格爾法哲學本書把黑格爾置于德國觀念論的思想脈絡中,以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思想發展(1788—1807年)為主線,圍繞著青年黑格爾對主觀理性立法的批判和重建客觀理性的努力,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進行一個探源性的考察,深入發掘其總體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展開過程,揭示了作為一種思辨形而上學的黑格爾法哲學的重要意義。全書語言明白曉暢,論述詳略得當深入淺出,因此,除專業研究者外,本書也適合普通哲學愛好者閱讀。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內容簡介
黑格爾法哲學一直是德國古典哲學研究中的一門顯學,關于它的解讀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尤其是*近三十多年來,國內外學者熱衷于通過對黑格爾哲學的去形而上學化來復興他的實踐哲學,希望借此將黑格爾法哲學納入到當代政治哲學論爭的語境中來,進而將其轉化為應對現代性的困境與危機、建構當代規范性理論和為現代自由民主國家提供理論基礎的思想資源。但是,這種去形而上學的解讀很容易矮化黑格爾的哲學旨趣,使得黑格爾哲學中更為深刻的洞見也因此被掩蓋起來。如果從黑格爾自身出發來理解黑格爾,那么我們就會發現,黑格爾的法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形而上學,而且正是基于他對近代以來理性的主觀化和以此為基礎的理性主義、人本主義政治所表現出來的內在矛盾的洞察,才使得黑格爾必須將法哲學問題作為一個形而上學問題來進行體系性的思考。本書將把黑格爾置于德國觀念論的思想脈絡中,以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思想發展(1788—1807年)為主線,圍繞著青年黑格爾對主觀理性立法的批判和重建客觀理性的努力,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進行一個探源性的考察,深入發掘其總體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展開過程,揭示作為一種思辨形而上學的黑格爾法哲學的重要意義。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目錄
**節 黑格爾法哲學作為一種形而上學
第二節 黑格爾法哲學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探究青年黑格爾思想歷程的意義與路徑
**章 理性立法的悖論
**節 青年時代的理想
第二節 理性信仰的矛盾
第三節 生命的源初統一
小結
第二章 批判主觀理性
**節 主體性反思哲學的困境
第二節 批判反思哲學
第三節 客觀理性的原則
小結
第三章 作為倫理自然的理性之法
**節 近代自然法學說的局限
第二節 “倫理自然”的理念
第三節 自然法的科學與“倫理自然”的構建
小結
結語
附錄 黑格爾法哲學中的理性與現實
**節 詮釋鏡像中的黑格爾法哲學
第二節 理性與現實
第三節 理性的訴求與理性的異化
第四節 黑格爾的理性一元論
第五節 黑格爾法哲學的基本問題
參考文獻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節選
黑格爾指出,猶太教的律法主義根源于猶太人的立法者與自然的對立。大洪水時代在猶太人的祖先心中造成了深刻的分裂:自然的巨大破壞性和人類命運在自然中的偶然性使得自然在猶太人的祖先看來從一種*初的和諧狀態變成為完全無規定、雜亂無序、不可理喻的物質世界,自然成了某種完全異己的、不可信任和揣度的敵對力量。自然本身不再是一個有序的、規范性的整體,將這個物質世界的雜多統一起來的*高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不在世界中,而在一個外在于世界的絕對主體中,這個絕對主體就是猶太人的上帝。在上帝的絕對命令中,世界的統一性才有其根據。但是對猶太人來說,世界的統一和秩序化只是一個無法完全實現的理想,因此只有臣服于這個外在的上帝的命令,猶太人才感覺到自己有能力統治自然。他們將自然變成思想物(Gedachtes),即作為被征服的對象(Beherrschtes)置于上帝的統治之下。猶太人的祖先與上帝訂立契約,這個上帝是猶太人唯一信仰的上帝,而上帝也只承認猶太人是他唯一合法的子民,由此猶太人在他們專屬的上帝那里獲得了保障和統治自然的能力。猶太人的上帝對他們來說只是命令而不是真理,因為它不在世界之中,它是與有限世界分離的無限的思想和自我規定;因此上帝的立法只能信仰而不能再去追問它的根據,猶太人的道德就是去服從上帝的命令,使自己能夠從上帝那里取得統治自然的資格。 這種思想與存在的二元論將人與自然的對立永恒化(Werke 1:275)。 與猶太人的祖先對待自然的態度完全相反,希臘神話中的丟卡利翁和皮拉,這兩人在當時的洪水之后,又重新引導人們同世界友好,重新回到大自然,使得人們在歡樂和享受中忘記了他們的災難和仇敵,而歸結到愛的和平,這兩人就成為更優美的民族的祖先。希臘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實現了與自然的和解,他們不像猶太人那樣將世界分成有限與無限、思想與存在、理想與現實的二元對立,相反,自然對希臘人來說是思想與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同一。自然的客觀法則和客觀秩序對希臘人來說不是一種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他們不認為自己與自然是敵對的,不會想要在對自然的征服中來將世界置于自身的統治之下。 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為了成為自己的主人,為了獲得自身的獨立,而與自然、與他的親族及其他民族割裂開來。這種與自然的分裂,比其他民族更為劇烈,這就是猶太教的精神。①因為對他來說,統一性不在世界當中,既不在自然中,也不在猶太人與其他民族的共同存在中,所以只有通過與他者的對立猶太人才能保持自身的抽象的自我同一性,維持自己作為規范性主體的統治力量;這種精神以嚴格的對立態度對待任何事物,維持自己,把思想提高為支配無限敵對的自然界的統一體,因為敵對的東西只有處于支配的關系中才能被統一(Werke 1:278)。在他看來,自然和他們的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分有神性的東西,一切事物都受異己的上帝的支配,只有服從上帝的命令才能分享他的統治權力。所以黑格爾說,猶太民族的命運是麥克白式的命運,它屈從于異己的力量,在為異己力量服役的過程中,踐踏了人類本性一切神圣的東西,*后還是被它的神靈所拋棄,為它的信仰本身所毀滅(Werke 1:297)。 ……
理性、自然與倫理形而上學——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探源 作者簡介
羅久,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形而上學、實踐哲學的研究。出版專著1部、澤著2部,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項。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