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547152
- 條形碼:9787508547152 ; 978-7-5085-4715-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本書特色
《如果國寶會說話》又與讀者見面了,第三季仍然帶來25件國寶文物,數十段精彩故事。從《洛神賦圖》、《蘭亭序》 神龍本,到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云岡曇曜五窟、敦煌飛天,以及昭陵六駿、鎏金鐵芯銅龍、法門寺地宮茶具等,它們跨越千年歲月,把多姿多彩、豐富厚重的美呈現在我們面前,體現著中華文明的博大輝煌。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內容簡介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制作, 中宣部、國家文物局、中央電視臺共同實施的國家涵養工程百集紀錄片。第三季先后在央視紀錄頻道、愛奇藝等平臺播出, 一如既往地受到觀眾好評。本書完整呈現了《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25 件國寶的故事內容, 以流暢生動的語言講述國寶背后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在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尋找中華魂魄,引領讀者領略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此外, 圖書增加了大量有關文物的制作工藝、相關中國文化、中外文化對比的輔文, 使本書更具人文性、知識性和藝術性, 使歷史文物愛好者和廣大讀者繼紀錄片后, 能對文物傳奇、歷史探索、中華文化有更為深入的探尋。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目錄
洛神賦圖: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王羲之《蘭亭序》 神龍本:神往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六朝模范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生命
飛天:天衣飛揚
云岡曇曜五窟 :世界在這里大同
花樹狀金步搖:一步一歡喜
鎏金銀壺:遠來的風
唐代仕女俑:胖妹的春天
立獅寶花紋錦:大唐新樣
昭陵六駿:奔騰的紀念碑
水晶綴十字鐵刀:百煉成刀
回洛倉刻銘磚:天下糧倉
黃河鐵牛:穿越時空的基建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時間之門
阿斯塔那俑與文書:折疊時空
三彩載樂駱駝俑:樂舞大唐春
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酒籌筒:將進酒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詞壺:一別行千里
阿斯塔那伏羲女媧圖:化生萬物
鎏金鐵芯銅龍:龍行在唐
唐彩繪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
鑲金獸首瑪瑙杯:一杯敬萬國
法門寺地宮茶具:不如吃茶
敦煌經變畫:出塵入畫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節選
黃初三年(222年),曹植自洛京東返封地。黃昏時,疲憊的旅人到達洛水,車馬暫歇。此時,一陣微風吹起。恍惚之間,有位伊人,映入眼簾。煙波浩渺中,那如朝陽般新鮮的一瞥,瞬間擊中了旅人內心。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曹植《洛神賦》 洛神有多美?旅人如此形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又如云籠月,雪回風般朦朧。” 旅人借洛水傳情,以玉佩為邀約。伊人有情,指向流水,以為期許。而命運恰如潛流,動無常則,進止難期。與洛神的盟誓雖近在咫尺,旅人卻因人神殊途,陷入猶豫和狐疑。天地間的神靈,都為這未及開始,就已結束的相逢嘆息。 風神屏翳(yi)收斂晚風,水神川后止息波濤,河伯馮夷擊響神鼓,女媧發出清泠的歌聲。而伊人終跨上玉鸞,乘六龍云車離去。旅人逆流而上卻追索不得,悵然踏上歸途。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曾經的太子候選人曹植,備受猜忌。前路已暗淡,心事更難言。回首西顧,他留戀的究竟是洛神,還是那個與洛水相連,牽系著他精神生命的洛京?洛水中映出的究竟是至美的愛情,還是窮途之際,超越理性極限的幻境? 魏晉三百年來,個體的自我意識,在秩序解體的痛苦中覺醒。繪畫也從旨在教化,轉向對個體情感與多元價值的表達。一曲失意人的哀歌,化作線縷絲絲,落在超過五米的長卷上,綿長婉轉。 《洛神賦圖》存世九個版本。學界多認為,故宮甲本和遼寧省博物館的藏本,是臨自同一母本的宋人摹本,畫風有六朝遺韻。母本應當創作于公元6世紀,傳為東晉顧愷之所作,未有確論。 洛神,從《詩經》的蒹葭蒼茫和《離騷》的萬千云氣中浮現,帶著對美的無限向往,卻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東方審美的底色,也為中國繪畫帶來了**縷靈動的微風,吹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洛神的象征意義 《洛神賦圖》的創作源于三國時代曹植的《洛神賦》,此賦詞句華麗優美,且用了大量創新的比喻去描寫作者見到的洛神,使讀者無不沉醉于洛神之美。究竟曹植筆下,那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是誰?是真有其人,還是一種理想的象征?歷年來,人們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少爭議。 對于洛神的象征意義,學界*主流的看法有兩種。一是把《洛神賦》視為一個愛情故事,洛神反映曹丕的妻子,甄氏;另一個則把《洛神賦》看作政治諷刺的文學作品,洛神反映了曹植心中的君王。 把《洛神賦》視為愛情故事一說由來甚久。這種觀點來源于唐代李善。他為《文選》作注的時候,寫到《感鄄賦》又為《感甄賦》,意思是曹植感慨甄氏之死。后來甄氏之子魏明帝曹叡因為避嫌將其改名為《洛神賦》。 后來的很多文人都采用了李善的說法,把此賦視為寫給甄氏的文學作品,例如唐代詩人元稹在《代曲江老人百韻》寫到“班女恩移趙,思王賦感甄”,李商隱在《東阿王》寫到“國事分明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為了傳頌曹植與甄氏的愛情,唐代更有小說《感甄記》,人們無不為這段感情而惋惜。 P3-8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3季 作者簡介
《如果國寶會說話》創作團隊隸屬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以總導演徐歡為核心,一直是中央電視臺歷史人文類紀錄片重要的創作力量,從《東方時空》創辦起開始從事紀錄片創作,近二十余年堅持創作大量歷史文化紀錄片,主要作品有《故宮》《故宮100》《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china??瓷》《園林》《我從漢朝來》等。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