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33759
- 條形碼:9787516833759 ; 978-7-5168-33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本書特色
※利德爾·哈特精選閱讀書單 既有前線作戰經歷,又曾自己著書立說,這樣一位大師從自己的藏書中精選了近70部著作,匯集于本書。除了阿里安、丘吉爾、杜黑等如雷貫耳的名家作品,利德爾·哈特還發掘了德布爾塞、德吉貝爾、厄普頓等滄海遺珠的作品。入門讀者可按圖索驥;進階讀者可查漏補缺。 ※戰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從天才統帥到普通一兵,從參戰原因到練兵后勤,從高屋建瓴的戰略到某一類型的戰斗,從私人戰場日記到影響幾代人的戰爭文學——多維度展示古希臘至20世紀上半葉的戰爭觀點演變,探索過去那些用劍和筆參與戰爭的人的思想。從戰爭的科學、物質、精神方面,展望未來戰爭的發展道路。 ※全彩印刷,鎖線裝訂,可讀可藏 銅版紙全彩印刷,細膩呈現200多幅精美圖片;鎖線裝訂,結實耐翻。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戰爭著作的書,選取了幾十位作者的70余部重要作品,摘取精華段落,輔以對作者和作品的簡介、點評,以及對相關人物、戰役的介紹。全書以時間為軸,分為古代、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理性時代、革命年代、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這6個時間段。取材側重于西方的杰出軍事著作,此外有零星涉及戰爭的詩歌和小說。本書不僅有助于讀者快速了解各種軍事理論、不同時期的軍事著作,一覽西方關于戰爭與軍隊的觀點的演變,還是一本可供讀者按圖索驥的閱讀指南。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目錄
目錄
古代世界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長征記》
《羅馬帝國的崛起》
《高盧戰記》
《論將》
《編年史》
《亞歷山大遠征記》
《兵法簡述》
《哥特戰爭史》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
《戰爭與和平法》
《致函尊敬的威廉·倫索爾閣下》
理性時代
《夢想》
《山地戰原則》
《回憶錄》
《軍事教令》
《軍事狂想曲》
《德國近代戰史》
《致函里克森少校》
《戰術概論》
《致函海軍中將凱爾桑》
《論陸軍的編組、軍紀、經濟》
大革命時期
《特拉法爾加備忘錄》
《日記》
《格言集》
《回憶錄》
《公函集》
《滑鐵盧戰役后的信件》
《回憶錄》
19世紀后期
《1869年大兵團指揮官教令》
《1863年致函胡克將軍》
《1864年致函R. M. 索耶少校》
《1854—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地報道》
《現代武器與現代戰爭》
《偉大的備忘錄》
《美國的軍事政策》
《全民皆兵論》
《作戰原則》
20世紀
《戰爭的轉變》
《總體戰》
《河上的戰爭》
《一名非傳統軍人的回憶錄》
《起義的演變》
《劍鋒》
《間接路線戰略》
《**次世界大戰史》
附錄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節選
《羅馬帝國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讀者大概知道,羅馬人有充分的理由孕育野心,企圖打造一個世界帝國,也有充分的手段實現他們的目標。” 作者生平 波里比阿(約前200—約前118) 波里比阿,公元前200年左右出生于阿哈伊亞,青年時期被放逐到羅馬。他在那里成為普布利烏斯·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即小西庇阿)的老師,第三次布匿戰爭期間陪同這位“非洲征服者”前往迦太基。迦太基陷落時,波里比阿就在現場。在撰寫《羅馬帝國的崛起》一書期間,波里比阿探訪了各個舊戰場,還獲準查閱小西庇阿的案卷。據說他還遠航進入過大西洋。阿哈伊亞與羅馬再度發生紛爭后,波里比阿返回希臘談判解決問題,公元前118年左右去世。他對西方史學的貢獻不僅在于他所寫的《歷史》,更在于他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史學理論和史學方法,樹立了西方史學史的**個典范。 內容提要 原名《歷史》,*初寫了40卷,但只有前5卷完整保存下來。本書從**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敘述到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生動地記錄了羅馬擴張的關鍵階段:在地中海各地的戰役,漢尼拔造成的暫時挫折,以及迦太基的*終毀滅。 摘錄 (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在坎尼擊敗羅馬軍隊,贏得輝煌的勝利。) 次日,瓦羅接掌指揮權,日出后立即從兩個營地同時出動他的軍隊。他率領從主營出發的軍隊渡河后,擺出作戰隊形,把另一個營地的部隊布置在旁邊,形成一線,全軍朝南。羅馬騎兵沿河流占據右翼,在他們一旁據守同一戰線的是步兵支隊,但這些支隊排列得比以往更緊密,每個支隊的縱深是其寬度的好幾倍。盟友的騎兵置于左翼,輕裝部隊部署在全軍稍前方。羅馬軍隊的全部兵力,包括盟軍,共8萬名步兵、6000多名騎兵。 與此同時,漢尼拔也命巴利阿里的投石兵和長矛兵渡過河去,把他們部署在主力前方。然后他率領主力離開營地,在兩個地點渡河,部署在敵人對面。左翼靠近河流處,他安排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騎兵對付羅馬騎兵;騎兵身旁部署了半數利比亞重裝步兵;再過去是伊比利亞和凱爾特步兵,他們身旁是另一半利比亞重裝步兵,努米底亞騎兵部署在右翼。漢尼拔的軍隊排成直線后,他把位于中央的幾個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中隊前移,兩旁的其他中隊排成規則的梯次,這樣就讓整條戰線形成新月形,兩側的縱深逐漸減小:他的目的是以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部隊接戰,讓利比亞人在戰斗中擔任預備力量。 利比亞人穿戴著羅馬的盔甲,因為漢尼拔從先前交戰繳獲的裝備中挑選了*好的發給他們。伊比利亞人和凱爾特人使用的盾牌大小相似,但刀劍完全不同。因為羅馬刀劍可以砍殺,也可以突刺,都能發揮致命效力,而高盧刀劍只能劈砍,需要些空間。一個個中隊交替部署,凱爾特人光著上身,伊比利亞人身著帶紫色條紋的亞麻短衣,看上去怪異而又駭人。迦太基有1萬名騎兵,但他們的步兵,包括凱爾特人在內,不超過4萬人。 埃米利烏斯統率羅馬軍隊右翼,左翼交給瓦羅,去年擔任執政官的雷古魯斯和塞維利烏斯位于中央。哈斯德魯巴率領迦太基軍隊左翼,漢諾指揮右翼,漢尼拔和他的弟弟馬戈居中。如我前面所述,羅馬軍隊正面朝南,迦太基軍隊正面朝北,升起的陽光沒給任何一方造成麻煩。 交戰始于兩支軍隊前鋒的沖突,起初只有輕裝步兵涉入,戰斗平分秋色。待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騎兵沖向羅馬人,戰斗才以野蠻的方式趨于激烈:因為這里沒有常見的正式前進或后退,雙方一旦相遇,便立即下馬步行廝殺。迦太基人在這場遭遇戰中占據上風后,殺掉了大部分敵人,因為羅馬人頑強抵抗,死戰不退。迦太基人毫不留情地沿河岸追殺羅馬人,就在這時,幾個羅馬軍團接替了輕裝步兵,開始近身接戰。伊比利亞人和凱爾特人英勇奮戰,一度穩住隊形,但隨后被敵人強大的實力擊敗,朝后方退卻,迦太基軍隊的新月戰線就此破裂。幾個羅馬支隊奮勇追擊,輕而易舉地突破敵軍戰線,因為凱爾特人的戰線較為薄弱,而羅馬人是從兩翼朝中央和*危險的地點卷擊。迦太基軍隊的兩翼沒有與中間同時行動,而是中間部分先行接戰,因為高盧人部署在新月的弧線上,新月的突出部分面朝敵人,所以在兩翼之前率先與敵人發生接觸。可是,羅馬人追擊敵人,匆匆攻往對方中央和正在退卻的敵軍,他們滲透得太深,這樣一來,兩翼的利比亞重裝步兵就對他們的翼側發起打擊。右翼的利比亞重裝步兵面朝左側,從右面沖向羅馬人翼側,而左翼的利比亞人面朝右側,迂回攻擊羅馬人右翼,他們完全清楚緊急情況下該如何行事。戰事發展不出漢尼拔所料:羅馬人貿然追擊凱爾特人,結果陷入利比亞人兩條戰線之間。面對攻向翼側之敵,羅馬人再也無法保持戰線,但仍以單打獨斗或支隊的形式頑強戰斗。 雖然埃米利烏斯從一開始就在右翼,還參加了騎兵交戰,但他安然無恙。他決心按照自己激勵士兵的訓詞行事,認為這場會戰的結果主要取決于主力軍團,因而策馬趕到戰線中央,親自率領沖鋒,同敵人廝殺,還給自己的人馬鼓舞打氣。對面的漢尼拔同樣如此,戰斗開始后,他一直待在戰線中央。 與此同時,迦太基軍隊右翼的努米底亞騎兵沖向羅馬軍隊左翼的騎兵。可他們的戰斗方式非常奇特,沒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自身也沒遭受嚴重損失。他們先從一個方向攻擊敵人,然后又從另一個方向發起沖擊,以此牽制羅馬騎兵,讓對方毫無用武之地。但哈斯德魯巴消滅了河畔的敵軍騎兵后,從左側趕來支援努米底亞人。意大利盟邦的騎兵看見他率部沖來,一時間亂了陣腳,隨即四散奔逃。 哈斯德魯巴此刻指揮得嫻熟而又謹慎。他知道努米底亞人占有數量優勢,也知道他們追擊潰逃之敵非常有效,因而派他們去對付退卻的羅馬人,自己率領部隊匆匆趕往步兵鏖戰的戰場,支援利比亞人。然后,他從后方攻擊羅馬軍團,從若干個地點同時投入一個個中隊,以此擾亂敵人,利比亞人士氣大振,羅馬人驚慌失措。就在這時,渾身是傷的埃米利烏斯在激戰中陣亡了。此人終其一生,為國家盡忠盡職,生命的*后時刻更是如此。只要羅馬人設法保持戰線不破裂,然后轉向一方,再轉向另一方,以此應對敵人的攻擊,他們就能堅持下去。但外圍士兵不斷倒下,包圍圈越來越小,所有人*終戰死疆場…… 坎尼會戰就這樣結束了,勝利方和失敗方都在這場斗爭中展現出巨大的勇氣。證明這一點的是,6000名羅馬騎兵,只有70人跟隨瓦羅逃往維努西亞,還有300名盟邦騎兵逃到附近各個城鎮。未經戰斗而被俘的步兵約有1萬人,而那些參戰的步兵,只有3000人逃到鄰近的城鎮,多達7萬人英勇戰死。和前幾次戰役一樣,迦太基人大獲全勝主要歸功于他們在騎兵方面的優勢。這場會戰帶給后人的教訓是:戰爭中,比起各兵種與對手旗鼓相當,寧愿步兵力量只有對手的一半,但騎兵兵力須占有優勢。漢尼拔一方陣亡4000名凱爾特人、1500名伊比利亞人和利比亞人、200名騎兵。
何不向歷史學習 改變世界的75本軍事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利德爾·哈特: ●參與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軍事記者,知名軍事史學家,杰出的軍事思想家 ●和克勞塞維茨齊名的戰略大師,曾榮獲英國女王頒發的爵士勛銜 ●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先驅,他所倡導的“間接路線”戰略對20世紀西方的軍事行動影響深遠 ●他的軍事思想深深啟發了后世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如隆美爾、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 ●其代表作為《戰略論:間接路線》《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編有《閃擊英雄》《失去的勝利》《隆美爾戰時文件集》等。 小小冰人: ●自由翻譯者,從事軍事圖書翻譯工作十余年,為中國讀者帶來超過30部譯著。 ●已出版譯作有《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焦土:1943—1944年的蘇德戰爭》《普魯士戰場:蘇德戰爭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從閃電戰到沙漠風暴》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