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zhàn)爭陰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6500
- 條形碼:9787547736500 ; 978-7-5477-36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zhàn)爭陰影 本書特色
“全球**思想家”寫給殘酷世界的理性建言直面人性與歷史的暗黑時刻,深入探究是什么讓人類如此殘暴不仁? 二十世紀的強權與戰(zhàn)火又催生了怎樣的藝術花朵? 直視人性中的邪惡深淵,剖析暴力、殘酷、權力與藝術的神秘聯(lián)結。從電影、攝影、繪畫,到文學、音樂和舞蹈,談論備受爭議的納粹導演萊妮·里芬施塔爾、德國新電影代表者法斯賓德、表現(xiàn)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馬克斯·貝克曼、美國西部片精髓象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稱為“搖滾變色龍”的大衛(wèi)·鮑伊等藝術家,到德布林、永井荷風、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文學家,見證他們?nèi)绾位貞獜姍嗯c戰(zhàn)爭、對抗殘酷的現(xiàn)實,*后從中開出藝術的花朵。 以史實和理性,取代狂熱與悲情,探討20世紀影響全人類命運的戰(zhàn)爭與種族屠殺。本書從不同藝術家和烽火下的“普通人”的經(jīng)歷,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柏林和巴黎的慘況、猶太大屠殺的悲劇、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攻擊、《安妮日記》的爭議、冷戰(zhàn)下的東德、巴以沖突、美國帝國主義等,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這些事件背后的權力機制與人性沖突,分析人們對20世紀動蕩時代的歷史認知與解讀。 從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到作品的時代精神,理解人類當前的處境與危機。布魯瑪不僅僅聚焦于“二戰(zhàn)”,其關懷擴及今日世界的認同危機、找尋歷史真相的無力感、底層社會的暴力、年輕世代的虛擬世界生活、當代新聞媒體怪象、亞洲國家經(jīng)歷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產(chǎn)生的迷惘等,重新賦予20世紀的經(jīng)典電影、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全新的時代意義。 美國筆會“迪亞蒙斯坦—施皮爾福格爾藝術評論獎”(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得獎作品。 布魯瑪?shù)呐d趣廣泛,并對此充滿熱情,勇于批判……盡管他剖析的創(chuàng)作者天馬行空,他的見解評論卻總是鞭辟入里。 ——《書單》 布魯瑪寫作風格行云流水,探討題材廣泛多樣……展現(xiàn)一般文化評論者缺乏的器度……在藝術作品分析上多有著墨,雖然世道日益艱難,但他在字里行間仍對歷史抱持正面態(tài)度。閱讀他的作品,是一趟獨樹一格的知性之旅,與藝術文化獨一無二的邂逅。 ——《科克斯評論》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zhàn)爭陰影 內(nèi)容簡介
《殘酷劇場》是伊恩·布魯瑪多年來在《紐約書評》發(fā)表的藝文評論和歷史散文精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世界各地發(fā)生了慘絕人寰的屠殺和種族滅絕。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邪惡的納粹,只等著適當時機爆發(fā)。伊恩·布魯瑪則想問:究竟是什么讓人類如此殘暴不仁?民族?國家?信仰?理想?或只為了滿足變態(tài)快感?為了追根究底,布魯瑪帶領讀者探索納粹的宣傳影片、德國占領下的巴黎、猶太人的命運、被盟軍炸成廢墟的柏林、爭議不斷的《安妮日記》、珍珠港事變、神風特攻隊、墮落藝術、冷戰(zhàn)下的東德、巴以沖突、戰(zhàn)后的日本的前衛(wèi)藝術等等,從電影、文學、繪畫、音樂、劇場、舞蹈的表現(xiàn)中,重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現(xiàn)場以及戰(zhàn)后重建的世界,試圖找出答案。藝術家為了回應強權的壓迫與殘酷的現(xiàn)實,在作品中揭露文明行為背后的黑暗面,直視人性中邪惡的沖動。赫爾佐格、法斯賓德、馬克斯·貝克曼、喬治·格羅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衛(wèi)·鮑伊、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村上隆、克魯伯等,都試圖探究人類處境的深淵,從中開出藝術的花朵。布魯瑪從不同的人物切入戰(zhàn)爭,結合對作品的分析、對歷史的洞察,輔以敏銳的美學判斷,提供讀者一個理解人類當前處境的面向,讓我們對生活中所見之美、暴力和殘酷,有更深刻的體會。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zhàn)爭陰影 目錄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zhàn)爭陰影 作者簡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生于荷蘭海牙。曾擔任《遠東經(jīng)濟評論》和《旁觀者》雜志記者與《紐約書評》主編,為《紐約時報》《新聞周刊》等報刊撰寫關于亞洲的政治和文化評論,并曾任教于牛津、哈佛、普林斯頓、格羅寧根等大學。現(xiàn)為紐約巴德學院保羅·威廉斯教席之民主、人權和新聞學教授。出版的著作有《零年:1945現(xiàn)代世界誕生的時刻》《罪孽的報應:德國和日本的戰(zhàn)爭記憶》《創(chuàng)造日本:1853—1964》等。2008年被授予“伊拉斯謨獎”以表彰他“在歐洲對文化、社會或社會科學做出的重要貢獻”,同年以其卓越的著作幫助美國讀者理解亞洲的復雜性而獲得“肖倫斯特新聞獎”。2008年和2010年被《外交政策》雜志選為“全球頂尖思想家”。 周如怡,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與科技研究博士,專攻19至20世紀歐洲醫(yī)療、文化與哲學史。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經(jīng)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