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唯美 上海,上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4605
- 條形碼:9787100214605 ; 978-7-100-21460-5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唯美 上海,上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人文藝術學者、愛好者1. 本輯“上海,上海”邀約了60位當代文學藝術家,他們或出生于上海,或成長于上海,或成就于上海,或鐘情于上海,他們用個人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講述著他們心中的上海,內(nèi)容涵蓋文學、詩歌、繪畫、建筑、攝影、音樂、戲劇、服裝等方方面面,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審美與趣味,全面呈現(xiàn)了上海跨越近代與當代的文化魅力和活力。 2. 作為一本有關美的雜志書,《唯美》集結了當代華人文學家、藝術家和文化名人,以不拘一格談美為宗旨。《唯美》本身就必須是美的,它不僅有美的文字、圖片,本身也將以一種唯美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為此,《唯美》每輯均由著名書籍設計師擔綱,共同探索一種美輪美奐的雜志書,努力使《唯美》成為當今閱讀界、文化界的標志性讀物。
唯美 上海,上海 內(nèi)容簡介
本輯《唯美》的主題為“上海,上海”,主要以展現(xiàn)上海獨特的文化魅力為核心,收錄了60位當代文藝大家的作品,主要分為六個欄目:“文心”,邀約王安憶、裘小龍、金宇澄、孫甘露、陳子善、嚴鋒、沈宏非等22位文學家、學者、文化名人的作品24篇,呈現(xiàn)了上海的城市空間、社會變遷、飲食文化、個人記憶、詩意聲韻等,展現(xiàn)了五彩斑斕的海派文化的獨特印記。“建筑師”,邀約張永和、俞挺、趙城琦等4位建筑師的作品4篇,呈現(xiàn)了上海現(xiàn)代建筑空間與傳統(tǒng)城市面貌的共存給上海帶來的歷史感和現(xiàn)代感,展現(xiàn)了上海深厚的文化積淀與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形象。“藝術家”,邀約余友涵、李山、丁乙等6位藝術家的作品6篇,從油畫、生物藝術、裝置、電影、雕塑、當代藝術等眾多藝術門類呈現(xiàn)了上海藝術的魅力和現(xiàn)代性。“詩與音樂”,邀約王寅、陳鋼、王愷等15位詩人、音樂家、歌唱家、藝術史學家的作品12組,從音韻、節(jié)奏、詩意、想象等角度展現(xiàn)了上海獨特的聲音美學所蘊含的中西融合的文化。“影像”,邀約陸元敏、雍和、逄小威等8位攝影師、導演等的作品8篇,以紀實的攝影手法展現(xiàn)了上海的眾生百態(tài)和人間煙火,圖片以大版面呈現(xiàn),極具視覺沖擊力和張力。“其他”,邀約相關文藝品牌及攝影、漫畫作品6篇,講述了“浦東美術館”“金澤工藝社”“之禾”等品牌等成長故事,展現(xiàn)了上海的深厚文化為地方品牌發(fā)展提供的豐厚的養(yǎng)料與根基。
唯美 上海,上海 目錄
冷冰川 008 隔空對話
文心
王安憶 015 南陌復東阡
裘小龍 018 制服
金宇澄 038 緩慢移動的梅花和料峭柳色
孫甘露 049 懸鈴木濃蔭下的衡山路
陳子善 051 新見張愛玲上海時期史料三則
江 青 058 上海童年往事
嚴 鋒 063 上海1981
陳 沖 065 因為歲月
棉 棉 070 這場戀情開始前發(fā)生了太多事情
小 寶 076 野蠻戰(zhàn)勝文明
079 做人
毛 尖 082 上海食色
沈宏非 084 蘇州河邊
086 吹吹那冷面
小 白 088 上海的城市空間
王占黑 090 二床的夢
張怡微 093 舶來的記憶
李 舒 095 饞癆坯
尤 永 099 讀畫錄——劉海粟《復興公園雪景》及其他
江 山 108 直到走入大海
盛 韻 114 靠譜地豁胖
吳有音 117 我的上海印象
楊致儉 120 島
張之匯 123 我的“不眠之夜”
建筑師
張永和 125 六個上海
俞 挺 138 名為上海的迷宮
趙城琦 150 散點透視老城廂
何晉嘉 156 修繕與滋味
藝術家
余友涵 165 問答錄
李 山 180 隨機
丁 乙 190 關于我作品的簡述
劉建華 202 無題
楊福東 218 過程即電影
徐 震 234 我們的當代藝術觀
詩與音樂
王 寅 249 組詩
王子瓜 砂 丁 胡 桑 張千千 252 四人詩選
陳 鋼 269 上海留聲——從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的幾個維度
金承志 276 西岸營地的風箏
蕭濟子 283 看排練
王 愷 396 上海越劇發(fā)生史:私語,傳奇,以及被國家化的古典情事
姜慶共 286 音樂,為錢君匋叩開了設計的大門
王作欣 288 致,那個聲音
張 樂 290 詩琴話藝
高 平 294 雨歌和耳蟲
沈次農(nóng) 298 黑夜聞巴赫
王莫之 301 他們的電臺故事
影像
陸元敏 023 90年代的上海
雍 和 305 上海呼吸
逄小威 318 他們在上海
殷立勤 335 上海的場景
董天曄 348 上海的表情
謝東皓 359 蘇州河邊
btr 363 延慶路
朱未末 371 是麥田呀
其他
朱亞萍 381 關于浦東美術館開幕展的故事
梅冰巧 387 下江南,金澤工藝社二十年
陶曉馬 411 之禾的種子
陸 杰 422 浦東三十年變化
我是白 442 火
443 錄音
唯美 上海,上海 節(jié)選
上海1981 嚴 鋒 1981年11月,我因為高考失利,在南通市第三中學插班復讀。一起復讀的還有同學M、C、P。復讀的日子是緩慢而焦慮的。有一天,M提議說:我們?nèi)ド虾M姘伞Kf他有個表哥叫王伯昭,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已經(jīng)拍過幾個片子,是個小明星了,我們可以住他在戲劇學院的宿舍。我們都很來勁,家長也不反對,給了一點路費,幾個復讀生就興高采烈地出門遠行了。 當時從南通到上海,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江漢客輪,叫“東方紅某某號”,分五種等級的船票。我們買的是*便宜的五等票,在*下面一層船艙,里面擠滿了人和各種雞鴨水產(chǎn)。舷窗密閉,煙氣、水汽與家畜的氣息混合在一起,濃郁熏人。我們幾個情緒高昂,一路說說笑笑。早上十點鐘的船,下午四點多鐘到達十六鋪碼頭,上岸后直奔上海戲劇學院。 我至今還記得公共汽車下來的那一站叫美麗園站,這個名字很難忘記。當時的我不會知道,幾十年后我會在這附近的某一個建筑里工作。穿過華山路高大的法國梧桐,我們來到了上海戲劇學院門口。 門衛(wèi):找誰? 我們:找王伯昭。 門衛(wèi):王伯昭不在。 我們:他去哪里了?什么時候回來? 門衛(wèi):他在外地拍《筆中情》,這幾天不回學校。 這簡直是五雷轟頂,我們完全懵掉了。今天大家可能會覺得在上海市中心路邊隨便找個旅館是多么容易,可是在那個年代,住旅館是要單位介紹信的,我們幾個復讀的中學生,連單位都沒有,哪里的介紹信? 沒辦法,我們只好離開原定的目的地,去碰碰我們的運氣。暮色降臨,寒風刺骨,我們穿著父母的軍大衣,拎著那個年代的長方形的旅行袋,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家小旅館。在一個非流動性的年代,哪怕在*繁華的大上海,旅館也是一種稀缺的奢侈品。 果然要介紹信。我們一路上想好了措辭,低聲下氣,苦苦哀求:我們是學生,是來找朋友玩的,可是朋友臨時有事不在,我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旅館的人說:我們也沒有辦法,別說你們沒有介紹信,就是有介紹信也住不了,因為客房都滿了。*后,他看我們實在可憐,給指點了一條迷津:去找澡堂子,那里可以過夜,而且可能不需要介紹信。 我現(xiàn)在還很驚奇,在一個沒有手機、百度和電子地圖的年代,我們是怎么在一個陌生的大城市找到一家公共浴室的。我還記得的是,那個浴室的名字叫大觀園。 服務臺的人提都沒有提介紹信,過夜沒有問題,6角錢一個人,晚上10點以后才能入住,早晨6點鐘要離開。那時候已經(jīng)很晚,沒等多久就10點了,我們拖著疲憊的步伐,懷著敬畏的心情,跟著服務員進入了大觀園。 大觀園內(nèi)溫暖如春,煙霧繚繞,人影綽綽。服務員把我們帶到休息廳,*后一批浴客正在離去。我們要睡的是一排排供浴客休息的躺椅,椅背是斜的,上面鋪著藍色條紋的毛巾。地面鋪著彩色的瓷磚,踩上去有點粘滑。我邊上的躺椅上還躺著一位老先生,安逸地抽著香煙,手持一只小收音機,毫無離去的跡象。服務員也不催他走,指指我的軍大衣,示意我脫下,又讓我把錢放進口袋,然后他用一把海神三叉戟那樣的叉子,嗖的一下把大衣掛到了高高的屋頂。那里有一排掛鉤,就算是浴客的儲物箱和衣帽間了。 我躺到躺椅上,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濕漉漉的,包括身下的毛巾,帶著人肉的氣息。身邊的老先生不知啥時已經(jīng)離去,投宿的人不斷加入,一件件大衣不斷騰空而起,飛向屋頂。我看著那一排排懸掛在半空的鬼影,聽著外面逐漸沉寂的車聲人聲,度過了我在上海大觀園的**個夜晚。 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被趕著起來,開始在這個大城市游蕩。我那時對外語很感興趣,就直奔福州路外文書店。上了二樓,右手有一個小門,掛著一個牌子:外國人不得入內(nèi)。我知道這就是我此行真正的目的。這就是中國簽署國際版權公約之前,出售翻印的原版外文書的地方,那些書的背后一律印著“光華出版社”,以及“內(nèi)**料,注**存”的字樣。這個書店中的書店門口還有一個保安,我很擔心他也會像旅館里的人那樣向我要介紹信,但他只是看了我一眼,一聲不吭。我懷著僥幸過關的喜悅進到里面,猶如老鼠掉進米缸,可惜身上的錢太少,只能撿起一本放下一本。那次我買了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格林的《人性的因素》,還有幾十年后在中國大紅大紫的暢銷書作家福萊特的成名作《針眼》。 后來回南通以后,這本書一時也沒去看,因為當時英文水平有限,看看簡寫本還可以,看原文足本就困難了。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我父親辛豐年正捧著《針眼》看得起勁。這有點奇怪,因為我相信父親對任何“暢銷”的東西,都是沒有興趣的。到了晚上,他完全沒有放下那本書的意思。到了第二天,他看完了。這本書寫得非常吸引人,父親對我說,“就是太H了”。父親的遺憾,立刻轉(zhuǎn)化為我學習英語的強大動力。我花了整整一個月,連猜帶蒙,活生生把這本書硬啃了下去。這是我平生讀完的**部英文小說原著,翻到*后一頁的時候,只覺得自己有一種突飛猛進、脫胎換骨的感覺。今年4月,出版社安排我和福萊特進行了一場對談,我講起這本書與我的淵源,福萊特高興地說:他**次知道自己的書可以用來學外語! 晚上,我們?nèi)チ送鉃?981年的外灘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那種天堂般的光彩比今天更覺震撼。然而,當我們把頭轉(zhuǎn)向江邊,卻看到遠比那些傳奇的建筑群更為壯觀的風景。在靠江一側(cè)的防汛堤邊,在馬路對面老洋房燈光的映照下,在11月的寒風里,密密麻麻地排滿一對對的情侶,從南到北,一望無際。我們后來才知道,這就是上海傳說中的情人墻,一個缺少私密空間的年代的約會圣地。我們幾個從小城市來的復讀中學生,平生**次看見這陣勢,口干舌燥,渾身麻木,如遭電擊。不敢走近,又舍不得離開,只呆呆地停在離人墻十來米開外。那些情侶們相互纏繞,千姿百態(tài),視世界如無物,但一律向著黃浦江,無人回頭。 我們也朝著黃浦江,背后是曾經(jīng)的十里洋場,百年外灘,千盞燈火。對面十米之外是動人心魄的旖旎風光,在那后面是流過整個中國近代史的滔滔江水。在江水的那一邊,是零星的幾點光亮。 我們當時不知道,那零星的幾點光亮,就是陸家嘴,就是上海的未來。
唯美 上海,上海 作者簡介
冷冰川,當代藝術家,1996年畢業(yè)于荷蘭國立米納瓦設計藝術學院,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藝術系繪畫博士,40多年來,一直堅持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刻墨,憑空造出一個浪漫又詩意的世界,作品多次入選海內(nèi)外國際藝術展覽并獲獎,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等重要藝術機構收藏。出版有《閑花房》《觸處似花開》《冷冰川》《蕩上心》等。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