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記精編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64675
- 條形碼:9787541164675 ; 978-7-5411-646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精編本 本書特色
★史學界大家、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大可史記精編白話本。 ★讀史何需苦泛舟,掌握《史記》十大名篇就夠了! ★選取國學大師梁啟超指定的《史記》十大名篇。 權威視角選定精品標桿,白話講析還原經典篇目。 ★通俗性與學術性并重,精準解讀《史記》之內涵。 ★讀書既要博覽,更要選讀精品,尤其那些陶冶性情、敘事狀物的智慧,定讓你受益無窮。
史記精編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紀傳體史書《史記》的精編白話本。《史記》是中華文明的根柢,魯迅評價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體量宏大,客觀地說,今天年輕人去讀《史記》,總是很難耐心地讀下去。本書則精選《史記》*經典的篇章,以白話文重新翻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精妙之處,可謂給當代史學愛好者的一份美好禮物。本書選篇以國學大師梁啟超指定的十大名篇為準,涵蓋《項羽本紀》《信陵君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貨殖列傳》《太史公自序》,這些篇目都是傳誦不朽的經典,記載和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本書依照梁啟超先生的提示,對《史記》的“十大名篇”進行解讀、翻譯和賞析。讀懂讀透了這些篇目,也就掌握了《史記》這部巨著的精華。
史記精編本 目錄
項羽本紀
信陵君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魯仲連鄒陽列傳
淮陰侯列傳
魏其武安侯列傳
李將軍列傳
匈奴列傳
貨殖列傳
太史公自序
附錄
史記精編本 節選
項羽本紀 《項羽本紀》是一篇破例為體的本紀。以名分論,本紀載朝代帝王,項羽未成帝業,名止霸王,司馬遷為之作本紀,表現了他的卓越史識和獨具匠心的編排。究其旨趣,要點有三。一曰紀實。項羽滅秦,分封十八王,“政由羽出”,故定名本紀以紀實,用以表彰項羽的滅秦之功。二曰通變。秦楚之際,變化劇烈,項羽是一中心人物。項羽定名本紀,編列在秦始皇、漢高祖之間,既符合“通古今之變”的歷史序列,又是“見盛觀衰”的一個關節點。因項羽是秦始皇者流,以殘酷并天下,以強力霸諸侯,故人心不附而驟興驟亡。三代以德治天下,傳世久遠。漢行功德,卒并天下。始皇、項、劉三人本紀蟬聯并編,上承三代,下啟劉漢,構成強烈的對照和轉折,用以說明殘暴政治是不能持久的。三曰項、劉對比。楚漢相爭大事,項、劉兩紀,詳此略彼,互見互補。項、劉兩人品格、功業、成敗、興衰,因蟬聯并編而成的強烈對比,是十分鮮明的。 【語譯】 項籍是下相人,表字羽。*初起兵時,二十四歲。其叔父叫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將領項燕,被秦國將領王翦所殺。項家世世代代做楚將,受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年少時,學習識字書寫,沒有學成便放棄了;學習劍術,又沒有學成。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籍說:“學認字寫字,能記寫名姓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夠對抗萬人的本事。”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等到學了一陣子,略微知道兵法的大意之后,又不肯學下去了。項梁曾因罪遭櫟陽官吏追捕,就請蘄縣的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的獄掾司馬欣,看在過去有交情的分上,事情才得以了結。項梁殺了人,和項籍在吳中逃避仇人。吳中賢能的士大夫都不及項梁。每當吳中有大徭役和喪事發生時,項梁常為他們主辦,暗中用兵法組織部署賓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們各人的才能。秦始皇出游到會稽,渡錢塘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小子,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會滿門抄斬的!”項梁因此認為項籍有奇才。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氣很大,能舉起大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的子弟,也都已畏懼項籍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人在大澤鄉起義。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長江以西全都反叛了,這也是上天要讓秦朝滅亡的時候了。我聽說先下手的能制服人,后下手的會被人制服。我想要起兵,請您和桓楚為將領。”這時桓楚正逃亡在湖澤之中。項梁說:“桓楚逃亡,人們不知道他的藏身之處,只有項籍知道。”于是項梁出去告誡項籍持劍在外等待。項梁又進去,和郡守坐在一起,說:“請召見項籍,讓他接受使命去召回桓楚。”郡守說:“好。”項梁召喚項籍進來。過了一會兒,項梁用眼色暗示項籍:“可以行動了!”這時項籍就拔出劍來砍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提著郡守的頭,佩戴著郡守的印綬。左右侍衛大驚,場面一片混亂,項籍砍殺了幾十上百人。滿府的人都感到害怕,屈服于他,沒有人敢動手反抗。項梁就召集過去和他有交往的豪強官吏,告訴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起兵反秦,于是調集吳地的兵士。派人收占所屬各縣,得到精兵八千人。項梁安排吳中豪杰擔任校尉、候、司馬。其中有一人沒有被任用,便去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從前辦理某個人的喪事,讓你主辦某件事,你沒能辦成,因此不任用你。”眾人就都拜伏了。就這樣項梁擔任了會稽郡守,項籍擔任副將,巡行攻下所屬各縣。 廣陵人召平這時替陳王攻打廣陵,沒有攻下。聽說陳涉敗逃,秦兵又馬上要到了,就渡江南下,假托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說:“江東已經平定,趕緊帶兵向西進攻秦。”于是項梁便帶領八千人北上渡江向西。聽說陳嬰已攻下東陽,就派遣使者想與他聯手,一起西進。陳嬰是過去東陽縣令屬下的小吏,在一縣之中素來誠實謹慎,被稱為長者。東陽的年輕人殺死縣令,聚集了幾千人,想推舉首領,沒有適宜的人,就來請陳嬰。陳嬰以才能不及謝絕,他們便強行立陳嬰為首領,縣中跟從的有兩萬人。年輕人想擁立陳嬰立即稱王,用青巾裹頭,標明是異軍突起。陳嬰母親對他說:“自從我做了你家的媳婦,還沒有聽說你家先祖以來有過顯貴的人。現在你忽然獲得這么大的名聲,不是好兆頭。不如有所歸屬,事情成功了能夠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亡,并非世人特別注意的人物。”于是陳嬰不敢稱王了。他對軍吏說:“項氏世世代代做將軍,在楚國很有名望。現在想發動大事,將帥非這等人不行。我們依靠有名望的大族,就一定能滅亡秦朝。”這時眾人聽從他的話,以軍隊歸屬項梁。項梁渡過淮河,黥布、蒲將軍也以部隊歸屬他。總共六七萬人,駐軍在下邳。
史記精編本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大可 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方向的研究。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其主要著作有《三國史研究》《三國史》《史記研究》《史記新注》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文獻學》等。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1—10卷。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