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9434
- 條形碼:9787100209434 ; 978-7-100-20943-4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人文學科學保羅??阿扎爾用一副紛雜廣闊的畫卷,向我們描繪了當時各種思想、各種人物風起云涌的壯麗景象,讓我們領略到一出一直延續到今日并永不落幕的偉大劇作,那就是人類的命運。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內容簡介
保羅·阿扎爾在本書中描述了17世紀和18世紀之間的一段歷史,以及其間發生的引人入勝的思想變遷。這是一個從神法時代到自然法時代的轉折,“曾幾何時,大部分法國人的思想還是以博絮埃為參照的;但轉瞬間,法國人就全效仿起了伏爾泰:這分明是一場革命”。 通過研究1680—1715年間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的偉大思想流派,作者用一幅紛繁復雜、波瀾壯闊的畫卷,向我們展現了舊制度下各種生機盎然、活力無限,矛盾沖突又無比激烈的思想理念的群像,由此,也讓我們領略到一出一直延續到今日且尚未落幕的偉大劇作。 本書敘述清晰透徹,記錄了當時許多重要人物——如皮埃爾·貝爾、理查·西蒙、萊布尼茨、斯賓諾莎、洛克、芬乃倫等——的生平與個性,并以嫻熟的手法還原了這個“轉承時代”中的萬千動態,再現了歷史中的這場“思想的危機”——這場危機并非抽象的概念之爭,而是一個個鮮活個體之間復雜的較量。 從一定程度上說,本書是一部當代歐洲的起源史。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目錄
前 言
**卷 巨大的心理變化
**章 從穩固到運動
第二章 從古代到近代
第三章 從南方到北方
第四章 異 端
第五章 皮埃爾??貝爾
第二卷 與傳統信仰的斗爭
**章 理性主義者
第二章 對神跡的否定:彗星、神諭和巫師
第三章 理查??西蒙和*經的評注
第四章 博絮埃和他的斗爭
第五章 萊布尼茨和教會聯盟的失敗
第三卷 重建的嘗試
**章 洛克的經驗主義
第二章 自然神論和自然宗教
第三章 自然法
第四章 社會道德
第五章 地上的幸福
第六章 科學與進步
第七章 追求新的人類典范
第四章 想象和情感的價值
**章 無詩年代
第二章 生活中的如花風情
第三章 笑與淚:歌劇的勝利
第四章 國家、大眾與本能
第五章 不安的心理學、情感的美學、實體的形而上學和新科學
第六章 狂熱的靈魂
結語
索引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節選
我們能清楚認識到的,就是我們不僅無法從古代史中獲取真相,而且連獲取真相所必需的工具和方法都沒有。古代人采用什么計量標準?他們如何計數?總歸要先知道這些,才能斗膽去談他們生活的真實面貌啊,否則的話,我們注定永遠得不到精準的事實,我們所談的只能是空中樓閣。這種憂慮開始在各種學術會議上被人表達出來,比如說法蘭西銘文與美文學士院的會議。確實,這種會議的與會者不會缺少學識,也不會缺乏誠意,但他們缺可靠的方法。人們苦苦尋覓,人們不斷懷疑,想要了解真相的欲望卻一直得不到滿足;人們*終能得到的,只是一種可悲的智慧,那就是他們明白了,其實自己什么也不明白。 算了,世俗的歷史我們暫且不談了;讓我們重點討論一下唯一的信史吧,那就是上帝默示的歷史。分析這段歷史,情況會變得清楚明了。自創世開始到耶穌基督降生,當中經過了4004年(如果一定要取整數的話,那就是4000年)。在第129年,大地上的居民開始迅猛增長,罪惡的行為也不斷增多。第1656年,發生了大洪水;第1757年,人們嘗試建造巴別塔。亞伯拉罕受神諭的時間是在第2083年。神賜給摩西律法發生在亞伯拉罕受神諭后的第430年,即大洪水結束后的第856年,在這同一年,希伯來人離開了埃及。因為每件大事的時間都清晰確鑿,博絮埃在創作他那部氣度不凡的《世界史敘說》時,會發現各個時代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時間定位;在一排莊嚴雄偉、彼此協調的廊柱下,延伸著一條通向彌賽亞的康莊大道。能走上這樣一條大道真是愜意舒心,多少純樸真誠之人從此一生充實,時常能找到紀念敬拜的機會,*經上記載的各種值得追懷之事,他們不僅能知道年份,還能精確到月份,精確到日期。信徒只要打開祈禱書,便可對一切了然于胸:2月18日,在我主耶穌誕生前第2304年的這一天,諾亞把1只鴿子放出了方舟;3月10日,是耶穌得知拉撒路患病的日子;3月21日,耶穌咒詛無花果樹;8月20日,在世界紀元930年的這一天,**個人亞當去世了…… 這條路看似安全可靠,但年代學認為這只是天真的輕信。 年代學看起來只是門不起眼的學科,它對學生確實有用,能培養他們博聞強記的能力,幫他們避免一些張冠李戴的荒唐錯誤。但這是一門枯燥呆板的學問;它仿佛是具瘦骨嶙峋的身體,只見骨頭看不到肉。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烈地意識到,人類的歷史檔案是混亂無序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年代學的重要性體現了出來,這門學科也逐漸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它變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甚至是一門必不可少的科學。人們將其稱作研究時間和時代的學問;“水手在大海上航行時有航海學提供規則和指引,他才不會在長途航行中迷失方向,同樣,有了年代學,我們才能安全可靠地在古代這片遼闊而晦暗的疆域里暢游”。這確實是一場長途航行,因為要游歷過去的一個又一個世紀,探訪消失的一個又一個民族!盡管年代學的規則還沒有得到準確的歸納,但在實踐運用中已經形成:不論什么樣的文章,究竟是偽是真,年代學不會根據寫作者的權威性來判斷,它看的是算術上的邏輯;文章究竟用什么語言寫成,不論是法語、拉丁語還是希臘語、希伯來語,對它來說都不重要;文章的來源、行文的風格.也不在它考慮范圍之內;一篇文章究竟是外行之作,還是神圣的杰作,對它來說只與一種屬性有關,這種屬性就是計算;年代學只認一樣東西,那就是計算上一定要精確。這些審查真偽、驗證歷史賬目的專家們,他們在圖書館里鉆研各類書籍,細細查閱,反復比較,干著不討好但表面上也不得罪人的苦差事。然而這就是他們的樂趣,這就是他們的愛好:要么是搞清楚某些事發生的具體時間,要么是加加減減地驗證年份。他們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高聲爭辯;外界俗世中的人偶爾聽到他們的爭論時,只能付諸一笑:這些學究們真是無聊。 ……
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作者簡介
保羅??阿扎爾(Paul Hazard,1878—1944),法國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1925年起任法蘭西公學院比較文學教授,1940年當選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代表作《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其他重要作品有《18世紀的歐洲思想,從孟德斯鳩到萊辛》等。 譯者簡介: 方頌華,南京大學法國文學碩士,自1999年起翻譯、合譯著作十余部,主要譯作有《伯里克利》《自由》《梅西埃與卡米耶》《沉默的戰斗》《感謝這一刻》等。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