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130854
- 條形碼:9787572130854 ; 978-7-5721-308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傳記,它橫跨90多年時光,將袁隆平的生命足跡——記錄回放,還原了一代功勛科學家偉大又平凡的一生。 ★這是一部勵志傳奇,每當人生面臨選擇,袁隆平都將他全部的熱誠奉獻給摯愛的事業(yè)——雜交水稻研究,用恒心、細心、耐心堅持筑造兩個夢,*終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 ★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袁隆平的人生是一首指引新時代少年精神成長的詩歌,值得永久傳唱!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傳記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中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全人類戰(zhàn)勝饑餓做出了很好的貢獻,也因此獲得國家優(yōu)選科學技術獎,獲得總書記親自授予的“共和國勛章”。 從歷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的少年時代,到充滿挑戰(zhàn)的大學生涯 ;從探索田間教學,到挑戰(zhàn)世界難題……本書全景式描述了袁隆平成長過程中的感人細節(jié)、人生歷程中的閃光足跡和豐富的心靈世界,展現(xiàn)了袁隆平院士平凡又偉大的一生。他的傳奇人生折射出共和國艱苦卓絕的發(fā)展歷程,展現(xiàn)了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辛、直面挑戰(zhàn)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他的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無時無刻不在散發(fā)著昂揚向上的生命光芒。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目錄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節(jié)選
禾下乘涼夢 1961年,迷人的春天散發(fā)著芳香的氣息,布谷鳥隱藏在枝頭唱著催耕催種的歌兒,喚醒人們心中綠色的希望。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袁隆平鄭重地將稻種撒播在他那半畝水稻試驗田里,過了一些日子,秧苗慢慢生長出來,鮮嫩鮮嫩的。他每天下課之后都要去觀察秧苗的生長情況,那神態(tài)極為細心、專注,仿佛是母親在呵護襁褓中的嬰兒,看著它們一天天變化,盼望它們一天天長大。30多天后,那秧苗長得一片蔥郁,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片綠宛若寶石一樣閃著光! 有人說: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能把握住機會。初夏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待下課鈴聲響過之后輕輕地拍了拍身上的粉筆灰塵,掖著書夾急匆匆地來到了試驗田里。他將書夾輕輕地放在田埂上,麻利地卷起褲腳下了田。他非常認真地觀察著每一株秧苗的生長情況。 忽然,一蔸形態(tài)奇特、“鶴立雞群”的稻株吸引了他的視線。他把眼睛睜得老大,心跳迅速加快,興奮地脫口而出:“天哪!這是多么奇特的一株禾啊!”那俏麗挺拔的株形,豐滿粒多的長穗格外顯眼,他小心地撫摸著這珍貴的稻穗,仔細地數(shù)了數(shù)穗數(shù)和粒數(shù)。這一穗竟然有230粒!他幾乎不敢相信,又仔細地數(shù)了一遍,沒錯,確實是230粒。他真是如獲至寶,仿佛發(fā)現(xiàn)了一座金礦似的驚喜萬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袁隆平的一生,也是這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讓袁隆平影響了整個世界! 袁隆平連忙將這蔸稻穗上結出的230粒金燦燦的種子精心地收集在一塊。等到第二年清明時節(jié),他把這些種子栽插在學校的試驗田里,渴望它們成為希望的一代。當時許多優(yōu)良的品種,比如勝利秈、萬利秈等都是通過系統(tǒng)選育方法培育出來的。然而,這次試驗的結果卻有些事與愿違:那株原本優(yōu)勢非常明顯的種苗,其后代的性狀卻發(fā)生了分離,居然沒有一株能同它的上一代相媲美,秧苗長勢也是參差不齊,高的高,矮的矮;禾苗懷胎、抽穗、揚花、灌漿、成熟的時間也不同步,早的早,遲的遲…… 袁隆平的心像掉進了冰窟窿,涼透了。他癱坐在田埂上,心里亂成一團麻。他心中暗忖:難道水稻沒有雜交優(yōu)勢?他搖了搖頭,無力地拍了拍褲腿上的泥巴,正要起身回家,驀地想到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說,他眼前一亮,靈感頓時涌上心頭。是啊!從遺傳學的分離律觀點分析,純種水稻品種的第二代是不會有分離的,唯有雜交第二代才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而今,這株水稻的后代既然發(fā)生了分離,那么,去年那株“鶴立雞群”的稻株,就可以判定是一株天然雜交稻! “天然雜交稻!”這個概念一下子定格在了袁隆平的腦海里。他高興得像孩子似的從田埂上跳了起來,再次下到田間,對那些變異的植株逐個做詳細記錄,有的還用布條做上記號。他一回到宿舍就進行精確的運算,力求從理論上找到依據(jù)印證猜測。 那些日子里,他白天吃不好飯,晚上睡不著覺,整天在琢磨、推敲,腦殼里裝了滿滿的問號。他左思右想,聯(lián)想到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雜交優(yōu)勢已經(jīng)成功地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玉米這個異花授粉作物在配制雜交種前,兩個親本都必須先自交多代提純,育成自交系,然后進行雜交才產(chǎn)生雜種優(yōu)勢。可以推測,既然經(jīng)過多代自交提純的玉米可以產(chǎn)生更強的雜交優(yōu)勢,那么,經(jīng)過多代自交提純的水稻是否同樣也可以產(chǎn)生雜交優(yōu)勢呢?他甚至聯(lián)想到,那株“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稻的稻種第二年不出現(xiàn)性狀分離,倘若按之前那株雜交稻的產(chǎn)量來估算,也許畝產(chǎn)能達到600千克,這就是水稻雜交的目的所在。 多年來,袁隆平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頂住巨大的壓力,提出與經(jīng)典遺傳學說相悖的觀點:水稻雜交有優(yōu)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些日子,袁隆平滿腦子里都是稻花。一天晚上,他想著想著,因疲勞過度,不由自主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在夢里,他看到白霧蒙蒙、水天一色的地方,飛來一只潔白的仙鶴。忽然,從那仙鶴飛過的天空中,飄落下一粒粒飽滿的稻種,播撒在灌滿春水的稻田里。很快,秧苗出水了,長高了,抽穗了。 他看到,那水稻長得同高粱一般高,谷穗如掃帚一樣長,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自己和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哩!他們說說笑笑,臉上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一覺醒來,袁隆平還沉浸在禾下乘涼的夢境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個神奇的發(fā)現(xiàn) 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挑戰(zhàn)的探索者、充滿智慧的思考者、親身實踐的行動者。誰曾想到,他身為一名普通教師卻欲挑戰(zhàn)世界難題,身處鄉(xiāng)野卻磨礪出環(huán)顧世界的眼光!如果不是這樣,袁隆平也不會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1964年盛夏,太陽把地面烤得滾燙滾燙,一陣南風刮來,從地上卷起一股火燒火燎的熱浪,使人感到窒息。 太陽正當頭,袁隆平又下田了。他生怕錯過了苦心尋找的稻穗。他拿著鑷子和放大鏡在不停地尋找,他移動身子的時候,放大鏡反射出來的陽光極其刺眼,照得他一時睜不開眼。要知道,這已經(jīng)是他在田間觀察、尋找雄性不育株的第2個年頭了。稻穗的揚花期只有十幾天,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恐怕又要等到明年了。 袁隆平在與時間賽跑。
讓世界不再饑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簡介
賈建湘,1960年2月出生于湖南華容 ,軍旅作家,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yè),當過知青。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中共岳陽市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中共岳陽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1979 年開始文藝創(chuàng)作,已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約 150 萬字,出版散文集《遙遠的美麗》、長篇傳記文學《袁隆平傳奇》,主編《岳陽文學藝術作品精選 ( 政法卷 )》,作者簡介詞條收入《中國散文家大辭典》,作品收入《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 其作品曾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岳陽市第二屆文學藝術獎”等多個獎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