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孔子紀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48761
- 條形碼:9787519048761 ; 978-7-5190-48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孔子紀行 本書特色
儒學在日本的樹立、圣堂的設立,孔子圣跡與故事圖、孔子圣賢像和釋奠圖的制作……作者從作品的樣式、構圖、形象、場景、線條、筆墨等多個角度進行詳盡的比對和解讀。你將在此,遇見不一樣的孔子。
孔子紀行 內容簡介
中國、韓國和日本的知識分子長久以來所尊敬的圣賢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前551—前479)。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終生致力于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謀求建立人類社會秩序的哲學家。孔子不僅是出生于魯國的中國人,更是全世界的知識分子都尊崇的東亞至圣之賢。本書以圖文的形式分析了“故事人物畫”中孔子的形象以及與孔子的趣聞軼事相關的塑像。通過系統的分析古畫中的元素,還原了孔子的生平、孔子敬慕之士、孔子的弟子、孔子圣跡圖、孔子的思想和事跡等,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孔子及儒家文化對東亞各國的深刻影響,展現出東亞文人志士的價值觀以及對儒家高士的憧憬之情。
孔子紀行 目錄
003孔子的一生
011孔子相貌與服飾
2孔子敬慕之士
027堯舜
045周公
059老子
3孔子,與弟子同行的先師
069孔子喜愛的弟子
080杏壇——孔子講學地
091曾點,鼓瑟徜徉沂河
4孔子圣跡圖與故事圖
109孔子一生的視覺化呈現及圣跡圖的制作
115韓國國內流傳的圣跡圖
123座右銘——昭示中庸之美的容器
5儒家學者,追隨孔子的思想與事跡
147孔子稱謂及孔子廟的發展
156道統的確立與視覺化
162尹斗緒與蔡龍臣創作的道統圣賢圖
177宋朝學者的融合及鄭敾的故事圖冊
199朱子圖——嫡統的人物形象
6東渡日本的儒學
217儒學樹立與圣堂設立
222孔子圣賢像與釋奠圖制作
230附錄
231后記
237謝詞
240參考文獻
孔子紀行 節選
孔子喜愛的弟子 在孔子波瀾壯闊的一生中總有其喜愛的弟子陪伴左右。如前文提到的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的弟子有七十二人之多。孔子的教誨可以說是存在于與弟子的平凡交談或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常點滴生活中。這豈不是與那些主張宏觀大論和深奧理論,進而留下邏輯性文章的其他哲學家迥然不同嗎? 七十二名弟子中孔子*信任顏回。顏回是魯國人,又叫顏淵,字子淵。他德高望重,才智超群,是*受矚目的弟子。雖身居茅屋陋巷,卻不畏貧苦,從不發脾氣,也不從政。孔子稱贊這樣的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同時還高度評價他的人品“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贊揚顏回的逸話在《論語·雍也》中也有所記載: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被老師先后兩次稱贊為“賢良高尚”的顏回四十一歲就去世了。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痛哭哀嘆說:“天喪予!”后世文人學士尊稱顏回為顏子,對顏回推尊有加,封為復圣。似乎是為了印證孔子和顏回篤實的師生關系,顏回隨師周游列國的場面經常被制作成視覺化作品。命名為“行教”或“小影”的孔子與顏回的同行像被認可為“*真”之像,經常出現在表現孔子的故事圖中。譬如,康熙帝有一次去往曲阜祭拜孔子,巡視過孔廟圣跡殿擺放的孔子石刻之后,向衍圣公孔敏圻咨詢,孔敏圻回答說 “孔子行教小影”顏子從行像“*真”。 然后又補充說孔子去世那年,行教小影由其弟子子貢謄寫,之后顧愷之又重新描摹。在孔氏家門族譜《家譜》中也評價說:“孔子身穿燕居服(王與官吏的日常便服),顏回同行,可認為此行教像*真,即‘于圣像為*真’。” 身著燕居服的孔子與顏回的行教小影像現在被展示在山東省曲阜孔廟的碑石(圖3-1)上。該碑石是1095年由孔家第四十八代孫孔端友出資建造的。1118年其侄子孔瑀刻制了行教小影像。① 描繪的是孔子與顏回兩手聚攏,恭敬步行的場面,展示出摒棄世俗欲望,專心致志做學問的姿態。孔子與顏回同行的行教小影像之后還被收錄在記述孔子四十九個身體特征的《孔氏祖庭廣記》和明朝書籍《闕里志》的**章中。此外在描繪孔子一生的畫作《圣跡圖》的*開始部分也出現了《先圣小像》的畫題。由此可見,行教小影像是非常有價值的畫像。
孔子紀行 作者簡介
作者宋熹曝、韓國高麗大學設計造型學系特邀教授。研究領域為韓國古畫,近來還從事對20世紀韓國畫進行重新解讀的研究。著有《朝鮮后期的夜會圖》《通過韓國畫看大韓民國歷史》《士大夫社交風流之場,夜會圖》等。譯者金海鷹、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博士后,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曾為韓國延世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文學、文化比較、對外漢語教學、中韓互譯。社會兼職有國家教材委專家、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專家、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朝鮮-韓國文學研究分會理事。著有專著10余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重大項目子課題等10多項。曾獲“沈連洙學術研究貢獻獎”(韓國)等。王為玲,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文學博士,現任魯東大學韓語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韓國文學。參與完成中華學術外譯、教育部國別和區域課題各1項,主持完成煙臺市科研項目1項。編寫出版韓國教學著作多部,發表韓國語教學及文學研究論文數篇。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