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類精神的本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1665
- 條形碼:9787515821665 ; 978-7-5158-216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類精神的本質 內容簡介
這里向各位書友推介的是被中國現代新文化運動先驅者的胡適先生稱為“奇書”的《哈佛經典》。這是一套集文史哲和宗教、文化于一體的大型叢書,共50冊。 在建校380多年的歷史中,哈佛培養出7位美國總統,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政界、商界、科技、文藝領域的精英不計其數。但有一點,他們都是銘記著“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的校訓成長、成功的。正像《哈佛經典》的主編,該校第二任校長查爾斯·艾略特所言:“我選編《哈佛經典》,旨在為認真、執著的讀者提供文學養分,他們將可以從中大致了解從古代直至19世紀以來觀察、記錄、發明以及想象的進程,作為一個20世紀的文化人,他不僅理所當然地要有開明的理念或思維方法,而且還必須擁有一座人類從荒蠻發展為文明進程中所積累起來的、有文字記載的關于發現、經歷,以及思索的寶藏。”這些文字是真正的人類思想的富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人類精神的本質 目錄
歷史總論
古代西方的歷史
文藝復興
法國大革命
美國領土的擴張
哲學
哲學總論
蘇格拉底、柏拉圖與羅馬斯多葛學派
現代哲學的興起
康德導論
宗教
宗教總論
佛教
儒教
希臘宗教
帕斯卡
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總論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府理論
亞當·斯密與《國富論》
美國憲法的發展
法與自由
人類精神的本質 節選
雖然我們不能通過常識來證明哲學,但至少我們可以把它跟常識進行比較。既然我們要承認哲學與常識有所不同,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種不同。那么,到底何為常識呢?首先,有一點很明確:這不是一個對常識的質疑。因為常識所特有的一個屬性就是:它一定不能被質疑,它應被視為本該如此。它由無數的確信所組成,而人們普遍承認這些確信是絕對可靠的;你不能提出任何對它們的質疑,而是要借助于它們來確定什么樣的問題才能稱為問題。它們是保守的意見,是堅不可摧的信念,人們把它們奉若真理,它們是人類推理的無意識的條件。作為一個有常識的人,我把常識視為生活的依據或思考的依據;它已經成了我和我的同胞們所達成共識的一種實際上和理論上的指導,而我根本不會花費時間去思考它。 現在假設,我們在某種天馬行空的、毫無理性的精神狀態下去思考常識。結果令人震驚:這個從未被質疑過的權威,輕而易舉就被證明是非常容易出錯的。它的魔力消失了。舉一個明顯的例子,這就是:常識也有它的歷史,它也是不斷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變化的。昨天的謬論卻成了今天的常識,而昨天的常識如今已經不再被人記起,甚至變得詭異。16世紀的異類是那個說地球是可以轉動的人,20世紀的異類是那個說地球是靜止的人。由此可見,我們這樣來反思常識,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完全非理性的力量,比如,習慣和模仿。人們一直相信的,或一次又一次斷言的,從這一事實中獲得了穩定性。所以,在日后跟*近的或新鮮的東西相比,它總是更容易被人相信,并不會被懷疑。我們身邊其他人所相信的東西,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反映在我們自己的信念中,就像我們的言談體現了我們生活環境中的某些特點和風格一樣。甚至,一個曾經廣為流傳的信念,儼然已經成了不可抗拒的權威。它得到了民意的認可,就像任何約定俗成的或正規的東西得到認可一樣。而對于那些提出質疑的人,人們往往帶著含有敵意把他們看成不可靠的人,不可捉摸的人。“你絕對無法估計他們即將做什么。”甚至他們被當作會對公共治安產生威脅的壞分子而遭到迫害。我把習慣和模仿稱為“非理性”的力量,我之所以這樣說是覺得它們對真理沒有特殊的尊重。它們既能證實和傳播正確的思維方式,又以同樣的方式證實和傳播錯誤的思維方式。不遵循某些常識就一定會犯錯。事實上,我們可以擺出很多理由,來證明常識確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導師。但即便這樣,接下來還可以憑借其他的理由來證明有些常識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它本身并不具備終審的權力。常識雖然穩定而流行,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穩定和流行而受到批判。雖然我們不能絕對肯定,但它也許確實阻擋了真理的前進——通過陳舊和根深蒂固的東西以毫無根據的權威,關閉了我們的頭腦不讓新的陽光照射進來, 而哲學家恰恰是這樣的人:他們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常識發起挑戰,堅定地與多數人為敵,目的是引導多數人來質疑由于惰性或盲目而曾被想當然的東西。他們是不計后果的批評者,是不可壓制的反對者,他們不知道該在哪里停止腳步。他們有辦法扼住人類的智力——當他們思考的時候,它就開始沉睡。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次對哲學關注的熱情,都有一次新的哲學運動,它們周期性地出現。有些有個性的或熱愛思考的人,比如,蘇格拉底、培根、笛卡爾、洛克或康德,總是喜歡摒棄舊思想,因為他們發現,雖然走老路更輕松,但如果你開辟出一條新路的話,則更有可能達到目標。這樣的思想者,總是要求重新審視歷史和舊的方法;他把自己擺在一個新的中心的位置,重新設定一個方向標。 所以,只要常識是習慣性的和模仿性的,哲學就無法對常識表示認同;但常識還有其他的特征,真正的哲學天才也與之相悖。只要思考一下那些站在常識的立場被用來表示贊揚或批判的詞語,就會清楚地看到這些特征。當一些觀念被指責為與常識相悖的時候,人們一般會怎么評價它們呢?我發現,有三個*慣用的批判形式:這些觀念分別是“不切實際的”“太普通的”或“無形的”。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都會感覺到這些都是譴責之詞。它們同時暗示了可以被常識接受的觀念應該是“實際的”“特殊的”和“有形的”。為了矯正常識,哲學就必須要證明:這樣的判斷(不管是明顯的還是隱喻的)絕不可能作為*終裁決。 ……
人類精神的本質 作者簡介
[美]查爾斯·艾略特(1834-1926年),生于波士頓一個富裕家庭,1853年哈佛大學畢業。1854年秋任哈佛大學數學老師,1858年晉升數學和化學助理教授。1869年任哈佛大學校長,直到1909年退休,任職40年,是哈佛歷史上任職時間長的校長。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