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二):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2342
- 條形碼:9787100212342 ; 978-7-100-21234-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二):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內容簡介
儒家復現于中國,是一個充滿問題和挑戰的精神現象。本書共包含兩個部分,共七章,**部分以熱思和儒家傳統作為關鍵詞開展論述,后續章節中論述了儒家在中國現代的衰危及其出路。本書以現象學的觀念與方法對儒家的重要思想展開分析,其中對于“孝”“仁”等儒家重要概念的闡釋發人深省,觀點獨特。第二部分解說《尚書?堯典》,仍以現象學的方法入手,融合多種材料對《堯典》的思想和歷史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評析。附錄部分是作者設計的儒家婚禮,意在突出儒家思想在家庭組建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和獨特性。本書從多角度來回答乃至深化了儒家再臨的核心問題:曾經那么成功的儒家為何特別不適應西方造就的大變局,以至于在歷史的瞬間喪失了自己的團體存在?儒家的生命根基何在,可作為當下和將來復活自身的源頭?應該不應該重建儒教?如何在這樣一個充滿高科技崇拜的時代中識別儒家的原本他者性,從而為儒家尋找復興的契機?在體制外建立儒家特區的必要性、正當性和技術可能性何在?儒家與西方的哲理及方法有什么關系?
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二):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目錄
**部分 儒家再臨·儒家特征·熱思
第1章 熱思的特點與實現
——哲學如何與人生共鳴
第2章 深層思想自由的消失
——新文化運動后果反思
第3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衰危與出路
第4章 棲居中的家何在?
——非高科技的建筑現象學探討
第5章 為什么個體的永生在世是不道德的?
——《哈利·波特》與儒家之孝
第二部分 時與孝:對《尚書·堯典》的現象學解說
第1章 《堯典》的真書身份
第2章 此書此篇的基本結構、版本和內容
第3章 什么是人類*美好的生存方式?
第4章 《堯典》中的“時”
第5章 堯知人之能與舜行孝之難
第6章 堯對舜的測試:孝的時性和能力
第7章 《堯典》中的親子關系
附錄 儒家當代婚禮儀式
——保真與從時的嘗試
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二):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節選
首先,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基礎和所依恃原則并不是真理。這思想基礎和原則可以被簡略地表達為兩條:弱肉強食型的進化論和西方科學普遍的、唯一的真理性。真正的進化論講物競天擇、物種進化,但由于有時間之幕或未來的不確定性,并不敢斷言哪種品質(比如強者、智者)就一定會獨霸未來。后來批評進化論的科學家們強調的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它的深層表現就是一種非漸變論的天擇,比如在某些時代大量新物種的突現可能。西方科學會像培根講的帶來強大力量,起碼在相當一段人類的歷史時期中,但它的具體形態并不能代表普遍化的唯一真理,比如西醫并不能代表人身疾病治療的唯一真理,盡管它多半是真理之一。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令人信服地說明,科學研究依靠范式(paradigm),而范式可以是復數的,而且相互之間不能還原為一。這也就意味著,即便通過“科學”的視野來談真理,也沒有新文化人士心目中的西方科學的唯一真理性。在“科學”前面加上形容詞,比如“西方的”“東方的”“中國的”,并不是贅語。中醫可以是不同于西醫的另一種治療疾病的范式,甚至中國的古代數學也可以有自己的范式。① 其次,新文化運動與人類先進思潮絕緣,甚至背道而馳。從十九世紀下半葉、特別是二十世紀初開始,西方的科學、哲學乃至社會思潮都出現了重大變化,傳統西方的那種非此即彼的二分化思維方式(普遍化的唯一真理觀即它的表現之一)受到強烈挑戰。非歐幾何、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出現,在改變人們對于空間和物理世界看法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對于真理的存在方式的看法。總的傾向是認為,真理并不與歷史和文化絕緣。當然,由于這種改變威脅了西方中心論或從本質上講的西方優越論,它的充分實現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要通過尼采、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羅姆巴赫、庫恩、龐加萊、海森堡、玻爾、吳文俊、李繼閔、鄧鐵濤、李約瑟、甘地、潘尼卡、希克這些敏銳者的努力被逐漸真切感到。 **次世界大戰更是暴露出西方文化的某些深層問題,引起西方人和東方人的反思與調整。甘地在印度發動了非暴力抵抗英國殖民的運動,其中糅進了印度的傳統哲理智慧;晚年嚴復反省到西方“三百年來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①;連梁啟超也寫了《歐游心影錄》,反映出世界思潮的轉變。胡適則寫出《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來抵消和阻塞這新消息。就在**次世界大戰進行的同時和其后的一段時間,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如火如荼地展開,卻采取了與這個世界新潮幾乎是逆行的文化方向。它崇拜傳統的西方文化,相信真理的普遍唯一性,判定中華傳統文化的低級、無能甚至罪惡,要搞文化基因層次上的西方化。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新文化人士常常用尼采作為不拘傳統、大膽造反的典型,以鼓吹文化革命。但尼采本人要反對的卻是傳統西方文化的幾乎所有基本原則,包括標榜科學的知識觀。他的哲學見地與中國的《周易》《莊子》倒有幾分相似。陳獨秀、魯迅崇拜的尼采與實際的尼采的文化方向交叉換位,新文化運動的文化方向與世界的新方向交叉換位。 由此看來,新文化運動并不新。相反,從思想的敏銳和對真理的追求角度看,她相當陳舊,還在堅持一些很有問題的近代西方教條。這種與世界有生命的潮流絕緣或逆行的文化導向,嚴重影響了這個運動的思想質量和真實的創新能力。現代中國沒有出現一位像泰戈爾那樣為世界公認的文學巨匠,也沒有像甘地那樣有長久的世界性影響的政治、文化思想的明燈,只是在廣義的西方后邊猛追,注定了此形態的二三流的命運,這與新文化運動造就的文化單質性有內在的關系。她沒有過去,沒有深遠的將來,只有一個貧乏的現在。一躍進便是天人之災,一守成便是體制性腐敗。
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二):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年生于香港九龍,后隨父母遷居北京,先后在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和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獲得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哲社學院人文社科一級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講座教授,《世界哲學》《哲學們》《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等刊物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東西方哲學比較,西方現代哲學(現象學、海德格爾、解釋學、維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東西方宗教哲學。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西方哲學筆記》《從現象學到孔夫子》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