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1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388
- 條形碼:9787100216388 ; 978-7-100-21638-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1期) 內容簡介
本期《江南社會歷史評論》收入了20余篇論文。其中復旦大學鄒振環教授的論文通過珍稀文獻《幸存錄》來探討清初江南民間畫師聶璜學者型的一面,對其身份和地位進行了重新定位。中山大學吳滔教授和鮑純晨的論文從價格史的視角出發,通過數據統計和案例分析來考察明中后期南京地區的財政體制和價格系統,揭示了折征制度下官方價格體系的形成與演變。復旦大學張海英教授的論文通過剖析明清時期地方佐貳官制度,揭示明清政府對地方基層的治理實態。善后局是清朝在進行軍事活動省份設立的處理特殊事務的臨時機構,在經歷了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的破壞后,善后局在善后及重建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南京大學羅曉翔教授的論文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東華大學楊茜副教授的論文通過解讀明末蘇州有名官僚姚希孟給兒子的家書,掀開了明末士大夫父子關系中日常而又不被我們常見的溫情的一面。王剛、許文軒的論文則對杭州鼓樓這座歷史建筑所凝聚的時代記憶、所體現的城市變遷進行了全方位的探查。本期《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的作者既有老一輩資深學者,也有中生代新生代學者中的佼佼者,各位作者的論文新見迭出,給江南區域史的研究帶來新的氣息。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1期) 目錄
明代南京財政折價初探
江南社會
明清政府對基層管理的路徑分析——以江南地區的“佐貳官”為視角
再論江南“宗族”與“宗族社會”——兼答濱島敦俊教授
科舉的競爭:明代南直隸鄉試中《易》經的地域分布與演變
飲藥沁香:明清時期的蒸露風尚與江南文化
江南城市
善后局與晚清江南都市行政
解體與重構:明清以來杭州鼓樓的生命史
被遮蔽的“局部”:辛亥革命前夕杭州商學公會的籌設與運行
城市商會的競爭者:清末新政時期“商學會”在上海和天津的建立、活動與聯系
江南醫療衛生
近代上海租界與華界的防疫舉措及其比較研究
孟河醫派早期的發軔與起步:以江南武進法氏醫學世家為個案
江南文化
沙船·海輪·港城——江南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互動會通
近代上海報刊廣告視閾下蘇州評彈的歷史演進
電影《茶花女》渡日事件與戰時電影政治化問題研究
江南文獻
明末宜興蔣如奇及其《凈云枝藏帖》述略——兼論《詠荊溪十景》組詩的作者問題
江南與評彈文化
江南書評
2021年江南研究目錄索引(論著部分)
江南社會歷史評論(第21期) 作者簡介
唐力行,教授、博導、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師大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為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員,蘇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理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95”規劃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和碩士點通訊評議專家組成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國家教委(教育部)規劃項目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曾被評為江蘇省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其著述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圖書獎等。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