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音樂何需“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0963657
- 條形碼:9787810963657 ; 978-7-81096-36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何需“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 內容簡介
為什么歷經數十年的音樂普及與音樂教育工作之后,嚴肅音樂仍然令人有曲高和寡之感?音樂藝術的基本審美特征有哪些?音樂藝術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怎樣?現代音樂探索的得失在哪里……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僅是音樂美學理論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也是音樂工作實踐中經常遇到并且亟待回答的問題。《音樂何需“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是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20余年來在這些問題上思考的成果,這些文章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而有實質性推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與實踐的意義。
音樂何需“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 目錄
走出用文學化、美術化方式理解音樂的誤區——對普及嚴肅音樂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分析
對現代音樂的美學思考
開創的一代轉折的一代矛盾的一代——青年作曲家的創作、苦衷與矛盾
從“不美”到“不是”——藝術的底線
藝術與藝術家的本質及現代藝術“打假”
關于“高雅音樂”與通俗音樂審美價值
問題的分析
“藝術的功能”與“藝術的本質”
“音樂特殊性”及音樂藝術的本質與功能——由《音樂審美經驗感性論原理》而發之一
“內容”與“形式”問題的梳理——兼再談音樂美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同構聯覺——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中介轉換的基本環節
音樂音響結構的審美特征
音樂音響結構的基本審美原則及其心理依據
音樂創作活動的審美特征
音樂美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存在”與“音樂的存在”兼及這一論題本身
社會科學成果評估的基本理論問題
危機中的抉擇——對改造、發展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再認識
對關于中國音樂發展問題討論的分析與思考——兼又談學術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一切來得太容易
溫暖是一種力量
親切同樣能夠征服——從黃亞蒙談到演奏中的“奧林匹克”精神
宏大的悲歌——關于秦文琛作品的斷想
感性的智慧與內心的真情——借為秦文琛作品評論集作序而作的自我表白
逝去者的永存——懷念蔡仲德老師
關于生命、生存、人格、道德等問題的斷想
我的導師張前
后記
音樂何需“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 作者簡介
周海宏,1989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同年保送研究生,1992年畢業留校任教。199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1999年畢業,獲博士學位。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專職研究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先后開設“音樂心理學”、“音樂學研究方法”、“計算機應用基礎”、“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賞析”等課程。曾先后發表《音樂美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對部分鋼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等論文40余篇。合作出版《音樂美學》、《兒童鋼琴學習指南>、《社會科學成果評估的指標體系的研究與設計》、《鋼琴之路——結構定向設計鋼琴集體課教材》等著作。博士論文《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獲得“200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現代音樂的美學思考》、《走出用文學化、美術化方式理解音樂的誤區——對普及嚴肅音樂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分析》,分別獲得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三等獎。 2003年獲第三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