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問茶 本書特色
本書一共分七章,集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于一體,詳盡地闡述了茶的起源、歷史、典籍、人物、茶俗、茶食、茶文化以及與茶飲生活相關的選茶、論水、擇器、賞評等諸多內容,為廣大茶友和茶葉工作者、在校學生提供充實、細致的茶學指導與參考。在了解、學習、體驗茶學及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能獲得舒暢愉悅的視覺享受。
問茶 內容簡介
茶于中國人而言,是四季三餐品一盞人間煙火,樸樸實實,清清淡淡,卻也心生歡喜。 《問茶》,以品飲為指引,探尋茶文化的神韻,答疑解惑,糾偏扶正,引領讀者品盡茶之美妙。 品茶、愛茶、懂茶,觀茶、觀心。
問茶 目錄
001.*早發現茶的人是誰/12
002.茶樹起源于哪兒/12
003.“茶”字是怎么來的/13
004.中國古代怎樣制茶/13
005.中國古代如何飲茶/15
006.茶文化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17
007.什么是貢茶/20
008.中國有哪些茶區/23
009.我國有名的茶典有哪些/26
010.世界上**部茶葉專著是什么/29
011.我國古代有名的茶人有哪些/29
012.茶祖是誰/35
第二章茶之分類
013.茶分為幾類/38
014.什么是綠茶/38
015.什么是紅茶/40
016.什么是青茶/41
017.什么是白茶/43
……
問茶 節選
001 *早發現茶的人是誰 據陸羽《茶經》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中國是發現與利用茶葉*早的國家,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扎下了根。若從神農時代開始算起,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距今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 據考證,*早利用茶的為神農氏——古本《神農本草經》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神農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采集草藥,并對采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鑒別草藥的功能。有一天,神農在采藥時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干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拾了兩片放在嘴里咀嚼,一股清香在口中散播開來,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奇怪,于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便采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后來將它定名為“茶”,這就是茶的*早發現。此后茶樹逐漸被發掘、采集和引種,人們將其用作藥物、供作祭品、當作食物和飲料。002.茶樹起源于哪兒 中國是世界上*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云南的普洱縣有一棵“茶樹王”,樹干高13米,當地人稱其已有1700年的歷史。近年,在云南思茅鎮的森林中,人們又發現兩株當地人認為樹齡為2700年左右的野生“茶樹王”,需要兩人才能合抱。在這片森林中,直徑在3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樹有很多。 茶樹原產于中國,一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近幾年,有些國外學者在印度也發現了高大的野生茶樹,就貿然認為茶樹原產于印度。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雖然兩國都有野生古茶樹存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國已經有文獻記載“茶”的時間,比印度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的樹齡還要旱了1000多年。當印度人還不知道茶的作用,甚至不知道有茶樹這種植物時,我國的茶文化已有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從茶樹的歷史還是分布情況,或是地質變遷,又或是氣候變化等等方面來看,都只能說明一個事實: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茶樹的故鄉。003.“茶”字是怎么來的 在唐代之前,人們大多把茶稱為“荼”,期間也用過其他字形,直到中唐以后,“茶”字才成為官方的統一稱謂。在中唐之前,有稱“橫”“茗”“辯”的。*初,茶被歸于野外的苦萊——“荼”類,沒有單獨的名稱,如《詩經》n中“誰謂茶苦,其甘如薺”,人們用“荼”字作為茶的稱謂。 《爾雅》一書中,開始借用“摜”字來代表茶樹。《爾雅·釋木》之中為其正名,“摜,即荼”;但“櫝”的原義是指楸、梓之類的樹木,用來指茶樹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楨、苦荼”的基礎上,又造出一個“搽”字,用來代替原先的“楨”“荼”字。到了陳隋,出現了“茶”字,改變了原來的字形和讀音,多在民間流行使用。直到唐代陸羽**次在《茶經》中使用統一的“茶”宇之后,才漸漸流行開來。 如今世界各國關于茶的讀音,大多是從中國直接或間接引入的。這些讀音可分為兩大體系,一種是采取普通話的語音——“CHA”:一種是采取福建廈門的地方語“退”音——“TEY”。 P11-12
問茶 作者簡介
于凌漢 黑龍江省茶藝師協會會長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 國家評茶高級技師 國家評茶師職業鑒定高級考評員 國家茶藝競賽裁判員 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文化講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