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96150
- 條形碼:9787512696150 ; 978-7-5126-9615-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叢書之一
☆由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教授擔任總主編,邀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專家,共同完成本書編撰工作。
☆本書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內涵釋義、理論基礎、發展歷程、現實境遇、體系框架、科學構建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探索性研究,為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學理和實踐體系方面提供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的學術著作。教育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必須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不斷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治理視域下深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研究,既是適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又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意。本書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內涵釋義、理論基礎、發展歷程、現實境遇、體系框架、科學構建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探索性研究,為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學理和實踐體系方面提供參考。書中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設的目標導向、基本思路、科學思維作出深入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研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良好局面的形成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目錄
導 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導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科學思維
**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內涵釋義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基本內涵
一、主客雙向互動為其核心能力
二、多元協調共治為其運行基礎
三、空間協同聯動為其統籌依據
四、實踐動態反思為其發展保障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主要特征
一、堅持與時俱進,樹立系統理念
二、堅守教育初心,樹立人本理念
三、堅定“三全”育人,建立協同機制
四、崇尚德法結合,樹立法治思維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內在延展
一、政策領悟能力
二、基層組織效力
三、多元共治合力
四、執行創新動力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理論基礎
**節 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理論
四、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理論
第二節 習近平關于國家治理的重要論述
一、關于國家治理的基本原則
二、關于國家治理的目標導向
三、關于國家治理的領導核心
四、關于國家治理的戰略部署
第三節 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思想
一、古代中國國家治理的思想理念
二、古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設置
三、古代中國國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發展歷程
**節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曲折
探索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探索時期(1949—195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偏航期(1956—1966)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停滯期(1966—1976)
第二節 改革開放至黨的十八大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恢復與
常態化發展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恢復期(1978—199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發展時期(1992—200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整體建設時期(2002—2012)
第三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不斷深化與
完善時期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現實境遇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環境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宏觀環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中觀環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生成的微觀環境.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現實狀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系統的改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能力的現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觀念的變化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動的現實呈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目標的時代變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結構的現狀分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機制的邏輯演進
第四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載體的現實運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活動載體運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管理載體運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傳媒載體運用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體系框架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思想引領力
一、思想引領力的內涵與特點
二、思想引領力的體系構成
三、思想引領力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社會服務力
一、社會服務力的內涵與特點
二、社會服務力的體系構成
三、社會服務力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協同合作力
一、協同合作力的內涵和特點
二、協同合作力的體系構成
三、協同合作力的意義與價值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現代技術力
一、現代技術力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意義
二、現代技術力的特征
三、現代技術力的體系構成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體系的科學構建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體系構建的理論遵循
一、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
二、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理論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論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論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系統性和局部性相結合的原則
二、動態性和靜態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協同性和聯動性相結合的原則
四、主體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原則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體系構建的基本方法
一、理論分析與實踐應用
二、典型示范與全面推廣
三、相互借鑒與自我創新
四、專業評審與對象參與
第四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思想保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實踐機制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能轉化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能力提升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系統構成
一、以政府、高校黨委為代表的治理決策主體
二、以高校行政部門為代表的治理執行主體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課程思政課教師為代表的治理引導
主體
四、以高校學生為代表的治理反饋主體
五、以社會、家庭為代表的治理協同主體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能力要求
一、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政策領悟力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基層組織力
三、匯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多元協同力
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的執行創新力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能力的提升方法
一、優化治理主體系統,形成多元主體協同綜合治理格局
二、完善治理主體隊伍,構成多種育人力量匯聚治理生態
三、優化治理主體要素,推進各要素多維度的系統化治理
四、完善治理主體機制,為實現治理系統化提供有力保障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分類建設
**節 思想政治引領能力
一、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政治導向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引導
三、以立德樹人為實踐目標
第二節 協同合作能力
一、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的能力
二、德、智、體、美、勞教育協同的能力
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能力
第三節 社會服務能力
一、社會控制能力
二、社會協調能力
三、社會動員能力
第四節 信息技術能力
一、有的放矢,提升網絡育人本領
二、內外結合,優化網絡育人環境
三、整體聯動,促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果評價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特點、原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效果呈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特點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原則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指標體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系統構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依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實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主體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過程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效果評價的應用
第十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運行保障
**節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運行保障理念
一、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理念
二、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系統化理念
三、堅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精準化理念
第二節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運行保障制度
一、以全過程民主推進高校制定規章制度的權威性
二、以強化頂層設計完善高校制定規章制度的科學性
三、以動態化跟進保障高校運行規章制度的可持續性
第三節 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運行保障模式
一、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功能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優勢打造“動態閉環”工作樣態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形成“共建共享”工作合力
第四節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運行保障監督
一、突出政治監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強化日常監督壓實領導干部主體責任
三、健全監督體系構建齊抓共管監督格局
參考文獻
后 記
展開全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節選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作為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其建設具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導向,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重要構成。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要依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奮力寫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篇大文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即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要實現總體目標,必須各領域同向發力,相向而行,整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為教育治理的關鍵環節,對于保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具有決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則決定這種作用發揮的程度和大小。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要求出發,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為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前提和政策保障,進而通過治理能力的提升實現從治理體系現代化到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轉化。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要發揮治理體系的優勢,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道”,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核心理念、基本原則和普遍規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術”,蘊含著實施治理體系的謀略與技巧、手段和方法,是“道”的實現手段和外在表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就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即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優勢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現代化。要實現這一轉化,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要緊緊扣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時代之問,把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一根本任務作為能力建設的價值追求,重視思想政治引領力建設,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正確政治方向,增強多元主體的協同能力,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服務功能,把握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切實做到用現代化治理能力確證現代化治理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優勢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設要適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改革創新能力。今天,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普及化發展階段,建成了世界上*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進入全球**方陣。面對貫穿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進行整體謀劃,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樣態,表征的不僅是從數量擴張到質量優先、從模仿學習到創新引領的轉化,同時包含從單一行政化管理到科學系統化治理的轉化,這種轉化需要建構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為治理體系優勢向治理效能優勢的轉化提供制度前提。在建構科學高效的治理體系的同時,需要高校治理不斷適應新的形勢進行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自在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應當著力于治理體系的建構、治理主體的能力提升、治理環境的優化、治理機制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破除各種妨礙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因素,做到因時而進,因時而化,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良好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作者簡介
張小飛,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BU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分教指委委員,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負責人。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BU項目1項,省重大項目1項。主編和參編著作8部,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理論視野》等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
李琳,廣東科貿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全國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聯盟、廣東省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廣州市委宣傳部“廣東鄉村社會治理與文化價值引領服務團隊”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級、省級課題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