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華傳統家訓選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11956
- 條形碼:9787553811956 ; 978-7-5538-1195-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教:中華傳統家訓選讀 本書特色
1.本書從當下家庭教育的現實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精選諸葛亮、顏之推、朱熹、曾國藩等37位名人的166篇經典家訓,
為當代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鑒。
2.選編緊貼生活,切近實用,注釋精當,譯文曉暢明白,再輔以導讀,*大程度地方便讀者閱讀。
3.雙封面設計,版式疏朗大方,采用進口純質紙,印制精美,品質優良,閱讀體驗良好。
家教:中華傳統家訓選讀 內容簡介
家訓是中國傳統社會開展家庭教育的教科書或者文本文獻,它的主要內容是教家族、家庭子弟讀書、修身、處世、治家、善待親族鄰里等,因其具有約束性、強制性,甚至有懲戒性,對在全社會實現儒家倡導的修身、齊家理念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如此,由于家訓體現了制定者的人生經驗、感悟、教訓、治家理念與心得以及對子弟的期許,其針對性更強,更能打動家族、家庭子弟,從而能起到更好的家教效果,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家族因恪守家訓而長盛不衰。時至今日,中華傳統家訓中所體現的優秀家教經驗對當下的家庭教育依然有借鑒意義。本書從歷代經典家訓中精選38位名家的50篇,輔以導讀、注釋和白話文翻譯,以使更多的讀者讀得懂、愿意讀,由而更有效地有益于當下的家庭教育。
家教:中華傳統家訓選讀 目錄
司馬談: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001
劉向:有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004
馬援: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 007
鄭玄:勖求君子之道,研鉆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010
諸葛亮家書二則 015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015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 016
羊祜:言則忠信,行則篤敬 018
嵇康:不須作小小卑恭,當大謙裕;不須作小小廉恥,當 全大讓 021
陶淵明: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 032
顏延之:欲求子孝必先慈,將責弟悌務為友 037
顏之推家訓六則 043
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044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046
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 053
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 056
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063
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 079
姚崇:位逾高而益懼,恩彌厚而增憂 081
柳玭:門地高者,可畏不可恃 087
邵雍: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 093
蔡襄:人之子孝,本于養親,以順其志,死生不違于禮 096
司馬光家訓二則 100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 100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107
黃庭堅: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 115
葉夢得家訓二則 124
兄弟輯睦,*是門戶長久之道 124
儉者,守家**法也 130
陸游: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 135
朱熹家書與家訓二則 143
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記錄之 143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48
袁采家訓三十三則 151
人不可不孝 152
孝行貴誠篤 153
順適老人意 154
父母不可妄憎愛 155
教子當在幼 156
子弟須使有業 157
子弟不可廢學 158
家業興替系子弟 159
和兄弟教子善 160
性不可以強合 161
人必貴于反思 163
父子貴慈孝 164
處家貴寬容 166
人貴能處忍 167
處富貴不宜驕傲 168
人不可懷慢偽妒疑之心 168
人貴忠信篤敬 170
厚于責己而薄于責人 171
處事當無愧心 172
人能忍事則無爭心 173
小人當敬遠 174
與人言語貴和顏 175
子弟當謹交游 176
家成于憂懼破于怠忽 177
興廢有定理 177
用度宜量入為出 179
起家守成宜為悠久計 180
荒怠淫逸之患 181
不可輕受人恩 182
報怨以直乃公心 183
富家置產當存仁心 183
稅賦宜預辦 185
造橋修路宜助財力 186
方孝孺家訓十五則 187
正 倫 189
重 祀 189
謹 禮 190
務 學 191
篤 行 192
自 省 193
絕 私 193
崇 畏 194
懲 忿 195
戒 惰 196
審 聽 197
謹 習 198
擇 術 199
慮 遠 199
慎 言 200
薛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倫理而已 202
陳獻章:人家成立則難,傾覆則易 207
徐媛:能盡我道而聽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 210
王守仁家書與家訓四則 213
夫學,莫先于立志 213
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圣賢自期 220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 能已 223
勤讀書,要孝弟 227
霍韜:凡立家業,須為子孫久遠圖 229
呂坤:家長,一家之君也 233
姚舜牧家訓二十一則 245
不孝不弟,便不成人了 246
為父母者切不可毫發偏愛孩子 246
兄弟間須無傷親愛 247
結發萬萬不宜乖棄 248
驕養起于一念之姑息 249
議婚姻不可徒慕一時之富貴 250
人須各務一職業 250
交與宜親正人 251
交游一本乎道義 253
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絕妄求 255
有必不可已的事,即宜自身出 256
珍玩取禍,從古可為明鑒矣 256
風水不可信,富貴利達自有天數 257
創業之人,其本要在于一仁字 258
子孫之福履為祖父昔日之勤劬 260
一部《易經》,只說得善補過 261
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 262
人要方得圓得,方圓中又有時宜 263
人須先立志,常咬得菜根 263
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264
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 266
高攀龍:以孝弟為本,以忠義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 為要 267
王夫之:能士者士,其次醫,次則農工商賈 274
朱柏廬: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278
張英家訓十八則 284
知足即為稱意,得閑便是主人 285
以“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 285
慈、和、儉、靜為致壽之道 286
人生于珍異之物,決不可好 291
家道盛衰增減,決無中立之理 293
己身無大譴過,外來者平淡視之,為處貴之道294
儉于居身而裕于待物,薄于取利而謹于蓋藏,此處富 之道295
父母盡責盡心,為處多子孫之道 296
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298
盡人子之責唯有立品、讀書、養身、儉用四事 299
待人接物中見品格 300
讀書養身以安父母之心 302
人生以擇友為**事 303
治家之道,謹肅為要 304
世家子弟,其修行立名之難,較寒士百倍 305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 308
凡事*不可想占便宜 310
縱讀難得之詩書,快對難得之山水 311
鄭燮家書二則 314
教子讀書,**要明理作個好人 315
夫擇師為難,敬師為要 316
紀昀家書三則 319
父母同負教育子女責任 320
教子不宜盛氣凌人 321
告誡勿持傲謾,勿尚奢華 322
林則徐:宜常持勤敬與和睦 325
曾國藩家書與日記三十二則 328
士人讀書,**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329
和睦兄弟為** 332
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333
君子但知有悔,小人則時時求全 335
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后人 338
但愿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愿其為仕宦之家 341
總以習勞苦為**要義 342
但愿子孫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343
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45
圣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347
兄弟和睦、貴體孝道、行“勤”“儉”二字 348
改葬先人之事,須將求富求貴之念消除凈盡 350
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 352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 354
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355
吾家自概之道不外“廉”“謙”“勞”三字 356
子侄若與官相見,總以“謙”“謹”二字為主。 358
“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以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 359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361
懲忿窒欲為養生要訣 363
應能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 364
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365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 367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368
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370
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則福澤悠久 372
修身要以不忮不求為重,治家要以勤儉孝友為先 373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377
養生與力學,二者兼營并進,或是家中振興之象 385
所貴乎世家者,在乎能自樹立子孫 388
以少忍待其定,退讓守其雌,擇善約守之處事 388
內外勤儉、兄弟和睦、子弟謙謹等為興家之道 390
左宗棠:知義與順之理,得肅與雍之意,室家之福永矣 392
主要參考文獻 399
展開全部
家教:中華傳統家訓選讀 作者簡介
李兵,湖南大學教授,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法律講堂》、精品在線視頻課程“中華傳統家教家風”主講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科舉史、中國教育史。著有《習訓齊家:中華傳統家教家風》《科舉:不止是考試》《血榜:中國科舉舞弊案》等。
彭昊,湖南工商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著有《曾國藩與道家思想》《左宗棠家訓譯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