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入魂槍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4355
- 條形碼:9787020174355 ; 978-7-02-0174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入魂槍 本書特色
1.絕境求生,一發入魂,在電競和現實兩個世界,這一次為誰而戰? 2.現實里的孤獨癥青年,游戲電競中的超級玩家;生活或是游戲,都拒絕乏味與潰敗! 3.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篇力作——我所寫的,也許是網絡時代的斯巴達克斯。 4.《入魂槍》——絕境求生,一發入魂,這次為自己而戰! 《入魂槍》寫的是一個電子游戲競技題材的精彩人生故事。作品zui動人之處,不在于青春與熱血,也不在于浪子回頭的情感攻勢,而在于它呈現了一群現實意義里“失敗者”真實又真摯的另一面——為摯愛“事業”的癡情,對生活中公道的信賴,以及在電競世界里的探尋與掙扎。幾個被誤解并鄙夷的早期電競玩家,在電子游戲和現實生活的夾縫中艱難求生,渴望蛻變,渴求成就。草莽年代過后,曾經逐夢的“不良”少年已被時代和科技遠遠甩在了身后,但投入到那個世界中的愛與誠,足以成為他們在現實世界的精神出口和情感寄托。一發入魂,這次為自己而戰!
入魂槍 內容簡介
《入魂槍》寫的是一個電子游戲競技題材的精彩人生故事。作品zui動人之處,不在于青春與熱血,也不在于浪子回頭的情感攻勢,而在于它呈現了一群現實意義里“失敗者”真實又真摯的另一面——為摯愛“事業”的癡情,對生活中公道的信賴,以及在電競世界里的探尋與掙扎。幾個被誤解并鄙夷的早期電競玩家,在電子游戲和現實生活的夾縫中艱難求生,渴望蛻變,渴求成就。草莽年代過后,曾經逐夢的“不良”少年已被時代和科技遠遠甩在了身后,但投入到那個世界中的愛與誠,足以成為他們在現實世界的精神出口和情感寄托。一發入魂,這次為自己而戰! 內容簡介: 魯獎作家石一楓全新長篇力作,講述一段關于電子游戲競技的傳奇故事。瓦西里,是一位神槍手的名字,也是“我”多年前一位朋友的游戲ID。在現實中備受欺侮又被孤獨癥困擾的“瓦西里”,一進入游戲,竟能“一發入魂”,成為橫掃對手的超級玩家。彼時電子競技剛剛興起,“我”和同校生魚哥、小熊一心投入,拉上搬運工“瓦西里”四下征伐,滿懷豪情地想大展拳腳,卻又不得不搖擺在現實與游戲兩個世界之間。*終,在一場決賽和一次意外后,四散而去,狠狠地墜入生活……宇宙縹緲,生活奇妙。兜兜轉轉,當這個名字再次出現,我們還能否找回“瓦西里”和他的“入魂槍”? 1. 那個年紀,宇宙縹緲,生活奇妙。 2. 后來我時常會想,那個夜晚向我昭示著什么?但每當念及此,我也提醒自己 :往事不是游戲,不能重來,一旦流過就將永遠定格。 3. 他像一臺自行其是的機器,只要內部齒輪維持運轉就能心滿意足。 4.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這事兒很深刻,我也不明白。” 5. 那天從青年公寓走出來,我感到神清氣爽,仿佛每一個毛孔都在吸納著涼風。我獲得了靠前、確定無疑的存在感。那時我不知道,這并不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這甚至也不是我的故事。 6. “我不是那種能把日子過出意思來的人,但我猜你是。現在看來,我猜錯了……” 7. 他的存在本身也令我重新煥發了對于“真實世界”的興趣,原來那世界不僅乏味堅硬,也藏匿了微小的、在不經意間發散出來的幽光。我好像再次發現,我所過著的日子其實是活生生的。 8. 面對往事,我們束手無策,如同眼睜睜地望著野火蔓延。 9. “瓦西里”的確變了,他不再自我封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人發生聯系的渴望。他好像從另一個世界回來了,樂不思蜀地沉浸在這個世界之中。 10. 在黑夜里,那背影像截樹樁,又讓我想起了**次見到他時,他背負著十幾臺顯示器的模樣。我還感到,此刻他的背上雖然空無一物,但多年以來,那重負從來未曾卸去,而他必須死撐著才不會被壓垮。 11.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們沒有任何撤退的余地。”
入魂槍 節選
往事尋常,但若深究也浩如煙海。時隔多年,再次得知瓦西里的消息,則是在2018年夏天了。當時我正躺在北京“通利福尼亞”一套商住兩用公寓的地板上,捧著手機對戰《王者榮耀》。一個電話切了進來,我煩躁地掛斷,不想對方鍥而不舍,掛了又撥。這導致游戲里的我中了敵人的大招,瞬間被“秒了”。 我惡狠狠地按了接聽鍵,電話里傳出來姜咪的聲音。她大大方方地說想讓我“幫個小忙”。具體情況如下:她們家那個菲律賓保姆本著專業精神,休息日是一定要休息的,而她呢,臨時有個“規格很高”的商務活動——上述種種,也就造成了她從美國空運回來的兒子“小本”無人看管。 “想了一圈兒,在我認識的人里,只有你閑著也是閑著。”姜咪又說。 我知道這娘們兒一旦主意已定,即使明知我連養活自己都困難,也會不留情面地委派她那個小崽子上門蹭吃蹭喝。這就把難題甩給了我:對于一個前女友和她前老公所生的孩子,我該如何定位自己與他的關系? 她聽我吭嘰了兩聲,又逼問道: “怎么,你還不樂意嗎?” “不不不,”我搪塞道,“我只是覺得外事無小事。” “有這個態度就好。”她掛了電話。 片刻后,來到小區門口那條街邊,我很快找到了姜咪的“特斯拉”。記得她上次回國時,曾經在機場附近的“中央別墅區”安了個家,空曠的六環路連接著我們兩人的住處,開車過來花不了多少工夫。她摘下墨鏡打量了一圈兒街景,轉向我: “你怎么捂得這么白,跟剛從子宮里掏出來似的。” 我則手搭涼棚,與汽車天窗里鉆出來的一個蓬松的蓋兒頭對視。這就是“小本”了吧,小模樣還挺漂亮,左顧右盼的神態也機靈得很。必須得說,如果換我親自上陣,也未見得能跟姜咪制造出同樣出色的產品。 “How are you?”我用他們國家的語言打招呼。 “你就是老呂?”他用我們國家的語言反問我。 姜咪從天窗里把孩子拽下來,勒令他背好書包。她還順便噎了我一句,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的常態。我問道:“你是不是有點兒太記仇了?” 她沒再搭理我,戴上墨鏡又按動按鈕,讓茶色的車窗玻璃擋住了臉。隨著我們之間的那條縫隙緩緩合攏,車中的光線發生了偏移,將她鼻翼兩側的紋路照得格外深邃。唉,她也見老了,雖然保養得總體還算粉嫩,也越來越會化妝了。片刻之后,當那輛電力驅動的轎跑車悄無聲息地遠去,就剩下我和她的兒子木然地站在大街上了。 至于我和小本相處的那個白天,說來倒頗為愉快。 小孩兒嘛,其實都是很會看人下菜碟的,饒他在家是個混世魔王,一旦淪落到和陌生人相依為命的份兒上,也就自然而然地乖巧起來了。而我雖說沒有育兒經驗,但卻懂得一個道理:如果想讓孩子高興,*好的辦法莫過于允許他做一些平常想干但又干不成的事兒。畢竟,還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貴的呢?又畢竟,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也不大可能向往什么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于是,當我提出午飯可以去吃麥當勞,而不必專門給他外賣一份味道寡淡的“健康輕食”之后,小本在言談之間就儼然把我當成哥們兒了。 而當垃圾食品吃了,作業也寫完了,我們便陷入了預料之中的無聊。我固然也可以把電腦打開,讓他自己去網上“沖浪”,又擔心他從我的硬盤里看到一些令人尷尬的玩意兒。我想給姜咪打個電話,可一看時間,離她把小本送來才過了兩個多小時,如果這就催著她把孩子接走,無疑會顯得很傷人。傷了姜咪我倒不怕,反正我們也不是沒互相傷害過,可小本招誰惹誰了?看著孩子皮膚下淡藍色的血管,我的心里忽然溫柔地一疼。 于是我胡嚕了一把他的腦袋:“出門兒。” “干嗎去?” “帶你干點兒有勁的事兒。” 二十分鐘以后,我和小本下了地鐵,未經地面就鉆進了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內部。這棟造型奇異的大樓是兩年前新建的,也像所有商場一樣因為“網購”的沖擊而門可羅雀。頂樓一角有個震耳欲聾的游戲廳,我領著他進去,掃碼買了幾十枚硬幣。 在我比小本大不了多少的時候,類似場所還被稱為“镚兒廳”,開設在縣文化館承包給某位“社會狠人”的臨街門臉房里。“镚兒廳”里擺放著十幾臺老舊的投幣式“街機”,據說都是從廣東淘汰過來的,內容無非是《三國志》或《恐龍快打》,記得還有一種“脫衣麻將”,如果你有幸和出一把“大三元”,屏幕上那女的就會驚鴻一瞥地露出大腿。當我們這些小崽子湊在機器前狂拍狂按,旁邊還有一群地痞流氓正在打臺球,更遠處則傳來錄像廳里“哈哈哈”的打斗聲和“啊啊啊”的叫床聲。那些臺球愛好者偶爾還會晃悠過來,“小哥們兒給倆镚兒”,如果不給,一人一嘴巴;如果給了但他們卻沒在麻將機上如愿以償地看見大腿,同樣一人一嘴巴。如果我媽打著嗝兒沖進來把我抓住,那個嘴巴就是我獨享的了。 相較于我,小本他們這茬兒孩子是否就要幸福多了呢?從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到處都是明亮而絢麗的裝潢,娛樂設施也今非昔比。每種機器和每個孩子都在發出奇異的聲響,小本穿梭在他們之間,興奮得兩只眼睛都快不夠使了——我猜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姜咪都禁止他光臨此類場所。沒一會兒,他已經消耗了一整筐嘩嘩作響的“镚兒”,我則跟在他身后,每當“存貨”告罄之時立刻予以補充。 “你怎么不玩兒啊?”從屏幕里把眼睛拔出來的間歇,他問我。 “我又不是小孩兒了……”我慈愛地回答。 但又過了一會兒,我也終于經受不住慫恿,親自下了場。那是一款復雜的游戲,參與者需要手持鐳射槍,對著巨幅屏幕上的外星怪物迎頭痛擊,并且子彈有限,敵人身上還覆蓋著堅硬的外殼,必須精確地命中某些特定部位才能構成傷害。我向小本講解了游戲技巧,然后和他一人一桿大槍,踏上了遠征。雖然長久未曾上手,但這種“FPS”(**人稱射擊游戲)對我而言毫不生疏。但也令我沒料到,這款游戲越往下玩兒,就越超出了“街機”層面的水平——不僅關卡極多,而且愈發驚險,到了后面,傾巢而出的外星生物簡直像中國導演策劃的大型慶典活動一樣密集,僅憑兩人合力,完全應接不暇。我意識到,這款游戲的開發者一定很有追求,甚而說是怪癖也不為過。他們不滿足于只在市場上盈利,或許還想在玩家中樹立某種技術標桿。 在被又一條外星蛔蟲吞噬后,小本扔下槍:“我得歇會兒。” 這也是一般玩家面對此類游戲的態度:當意識到挑戰是無謂的,他們只能知難而退。況且不能用多高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孩子。但我只是“嗯”了一聲,自顧自地繼續投入了戰斗。我跟這款游戲較上勁兒了。 就像姜咪曾經說的,我要是在別的事兒上也這么不屈不撓就好了。 歷經艱險,我終于獲得了一場慘勝。盡管遍體鱗傷,不過一命通關,這個戰績在游戲廳里應該也不多見。但轉瞬之間,我被驚出了一身冷汗:小本跑哪兒去了?接下來的幾分鐘,我一邊在游戲廳里倉皇地亂轉,一邊高聲呼喊:本,本,本杰明!真可笑,我那失魂落魄的模樣也許還真像個父親。而當繞場一周回到原地,我卻看見小本從距離剛才那臺機器不遠的人堆兒里鉆出來,興奮地朝我揮著小手。 我躥上去薅住他,照著屁股踢了一腳:“你要丟了,你媽能活剝了我。” 美國孩子也許是皮實一些,小本嬉笑著齜了齜牙:“你看你看。” 我盡棄前嫌,索性把小本扛到脖子上,和他一起越過層層疊疊的頭顱向里眺望。還以為他發現了什么新鮮玩意兒呢,人群圍繞的不過就是一臺機器,屏幕上的畫面,正是我業已打通的那款游戲。一個十七八歲、肩膀瘦弱的男孩兒正舉著鐳射槍,神態像方才的我一樣投入。但多看兩眼,我隨即被“震”住了:他也打到了我剛剛經歷的生死關頭,然而陣腳絲毫不亂。這堪稱一次完美的射擊表演,男孩兒的訣竅不是跑位、隱蔽或聲東擊西等等復雜的戰術,僅僅在于反應快、槍法準。他甚至懶得撿拾那些火力強大的連發武器,從頭到尾只靠一把單發步槍。那是庖丁解牛般的洞察力,能將游戲還原為“瞄準、射擊、命中”的簡單流程,而這也正是所謂“高手”和普通玩家的分野所在。 不光我看得入迷,身邊的半大孩子們也高呼著“666”,這是他們那代人對“牛逼”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連跳舞機旁邊的幾個cosplay成漫畫人物的女孩兒都湊了過來,紅的紫的粉的頭發像綻開的煙花。他們也許從未見過有人以這種方式通關這款游戲——我掃了眼屏幕左下角的信息欄,男孩迄今為止失血量為零,單槍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如果把這個成績發給游戲公司,那邊的工程師一定會以為有人開掛了。在眾人的吶喊中,男孩兒不為所動地繼續開槍,眼神近乎呆滯。當*后的大“boss”在一團烈焰中化為灰燼,他才甩了兩下手,攤開巴掌在松松垮垮的工裝褲上擦了擦。 又是一番“666”,人群便散去。只有我還站在原地,肩上扛著小本。 這時我發現,那男孩兒的后背已經濕透了,糟朽的T恤衫緊貼在肩胛骨上,從底下滲出肉色。他像剛跑完一場馬拉松,又讓人想起超市貨架上被塑料薄膜包裹的玉米。幾乎沒人懂得一個專注的玩家會在游戲中消耗多少能量,就像大多數人很難理解為什么職業棋手需要吸氧、賽車手的肌肉強度堪比重競技運動員。更令我吃驚的是男孩兒隨后的舉動:當屏幕上彈出一副虛擬鍵盤,他便用鐳射槍點射其中若干字母——先是“V”,后是“A”,然后是兩個“S”,接著是一個“I”……難不成,后面又會是一個“L”和一個“I”? 果然如此! 那些字母依序跳出,像步槍撞針一樣砰然作響。 連小本都察覺到了我的肩膀微微發抖。他拽拽我的耳朵:“老呂,那人干嗎呢?” “簽名存檔。”我說,“有些人打出一個新紀錄,就希望能讓別人看到。” “他的名字很怪。” “那是個俄國名字。瓦西里,一個神槍手。” “That’s fucking awesome!”小本終于蹦出一句母語。
入魂槍 作者簡介
石一楓,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著有長篇小說《紅旗下的果兒》《戀戀北京》《借命而生》《心靈外史》等,小說集《世間已無陳金芳》《特別能戰斗》等。曾獲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百花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獎??中篇小說獎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