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9128290
- 條形碼:9787119128290 ; 978-7-119-1282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本書特色
★以個性化筆觸描述不同城市的前世今生。一本書,了解一座城,愛上泉州。 ★本書作為泉州這座城市的傳記,寫出了泉州這座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風格。為中外讀者提供一套集欣賞性、歷史感、時代性于一體的嶄新文學讀本。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內容簡介
《絲路百城傳》是中國外文局重點圖書出版項目,呼應“一帶一路”中國倡議,遴選絲綢之路沿線約100座城市進行傳記創作、出版和延伸宣傳,以多語種文字向世界呈現這些如珍珠般鑲嵌在絲路沿線的城市風采與精神。叢書邀約中外優秀作家以個性化筆觸,既描述不同城市的前世今生又挖掘城市內動力和人文精神以及這些城市與絲路文明中外傳播之千絲萬縷的聯系與影響。為中外讀者提供一套集欣賞性、歷史感、時代性于一體的嶄新文學讀本。《泉州傳》作者是一位生在泉州長在泉州的文史作家、詩人,常年致力于泉州本土文化的探索、研究、記錄、保護和宣傳,他以史學家的研究精神,以文學家的筆墨,刻畫出泉州這座海上絲綢之路上具有歷史縱深感、富有文化底蘊、飽含絲路重鎮記憶的內斂而典雅的城市。本書作為泉州這座城市的傳記,寫出了泉州這座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風格。一本書,了解一座城,愛上泉州。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目錄
**章 一座與水相伴相生的城市
以泉為名
泉州沿海大通道
小島故事多
尋找母親河晉江源頭
有西湖也有東湖
古代城內水系八卦溝
第二章 叩開千年古城的悠悠記憶
刺桐花刺桐城
馬可·波羅與泉州城
猶太商人雅各眼中的“光明之城”
尋訪泉州古城墻的蹤跡
城心一座塔守城四百年
尋找泉州古城區至高石
崇武古城威鎮海邦
第三章 海上絲路起點刺桐港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絲”起點
鄭和在泉州留下史跡
隨鄭和下西洋的泉州人
史跡見證“海絲”盛景
一個奇特姓氏的滄桑
蟳埔:海上絲路鮮活的記憶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古船,在春風中醒來
崇武古城水關“海絲”古跡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
“海絲”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泉州
第四章 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閃爍海洋文明之光的城市
宋元時期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泉州市舶司
南外宗正司:南宋皇族居住地
聚寶街的記憶
古代泉州人成為中外交往使者
第五章 泉州“番客”下南洋
國人漫漫南洋路
泉州鄉親“下南洋”
僑居國里勤奮斗
菲律賓國父何塞·黎剎
海外游子故里情
泉州籍華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
僑批中的中國記憶
第六章 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桑蓮法界:泉州開元寺
東西塔的西游緣
圣潔蓮花:泉州清凈寺
靈山圣墓
……
第七章 古街巷深處的韻味
第八章 閩南古建筑“大觀園”
第九章 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
第十章 泉州南派工藝婉約精美
第十一章 尋蹤南少林
第十二章 泉州橋梁甲閩中
第十三章 海濱鄒魯光耀古今
第十四章 舌尖上的泉州
第十五章 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次起跳
后記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節選
《泉州傳: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喜歡大海的朋友,到了泉州一定要看海。 一條泉州沿海大通道猶如春姑娘手中翩翩起舞的帶子,它時而迂回曲折,時而豁然開朗,串起了泉州東面沿海的城鎮、村莊。 路線北面起點為國道324線泉州市與莆田市交界處,經泉港、惠安、豐澤、晉江、石獅、南安六縣(市、區),終點為泉州市與廈門市交界處的前坂。路線全長228.885公里,復線60.22公里,共289.1公里。 在這條東面向海的大道邊,有著大大小小與海融為一體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北有中國*美海岸線、惠安女民俗村、崇武古城,南有黃金海岸、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址等。它串連起西沙灣、青山灣等12個美麗海灘沙灣和四大巖石群。 車過泉州市區后渚大橋,沿著沿海大通道往北走,一路可觀海景,美麗風光在水一方。這條海岸線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美海岸線”。 從秀涂碼頭往崇武方向而去,一路沒有建筑物遮擋,遠離喧囂,放眼處處皆海景,視野開闊,那種賞千里碧波、看海邊沙灘的感覺,妙不可言。 首先路過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浮山村月亮灣。夏天,天氣燥熱,工作生活中的種種煩瑣,讓人迫切需要“降降溫”,于是許多人傍晚時分來到月亮灣。這是距離泉州市區*近的海濱浴場,閑暇之余來此放松一下。在清涼海風陪伴下,不論是踏浪觀海、沙灘休閑,還是快艇帆船,都能滿足人們對大海的想象。吃著沙灘邊的炸海魚等各色燒烤,則是一大享受。 經過月亮灣,來到惠安縣山霞鎮的青山灣,這里是閩東南地區一處不可多得的海濱避暑勝地。連綿13公里的秀麗沙灘上,沙質細膩,無一礁石,具有海平面開闊、大陸架平坦、風浪較小的特點。人們可以選擇在此盡興游玩,也可尋一處僻靜,一個人與濤聲海景為伴。 走過青山灣,就到了惠安縣崇武鎮。海岸上,煙波浩渺,濱海沙灘蜿蜒,猶如“半月沉灣”。崇武的西沙灣擁有2000多米長的優質沙灘及有“天下**奇廟”之稱的解放軍烈士廟,還有豐富多彩的惠安女民俗風情。此外,這里的沙灘排球、游艇、摩托艇等娛樂項目獨具吸引力,西沙灣假日酒店、茶藝走廊、啤酒屋、休閑木屋、購物街、美食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暮色里,海是那樣的美,惠安女的倩影朦朧在海灘的盡頭。 這里的海,時而是平靜的。海面上,那片片白帆,朵朵浪花,微微細浪,粼粼波光,翩翩海鳥,無不令人心曠神怡,身心愉悅! 這里的海,時而是溫馨的。駐足沙灘,海風輕輕吹來,淡淡的,涼涼的,咸咸的,沁人肺腑;沙灘上,人們赤著腳,笑著,鬧著,走著…… 這里的海,時而是狂烈的。會使你疑駭千萬雄獅怒吼奔來……此情此景,讓人感受著“雄姿英發、氣吞萬里”的蒼遠和大氣,增添人們的果敢、剛毅、強悍和堅韌! 這里的海,又是博大的,包容萬物。 從泉州市區后渚大橋往南走,沿著明代古衛城石獅市永寧鎮前行,粼粼碧波白沙灘,閩南黃金海岸度假村就在眼前。黃金海岸度假村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于一體,整個度假區分為海面、岸線和陸上三大區域,包括海島世界、民俗文化村、游樂園、游艇俱樂部、海濱浴場、商業街、別墅區,等等。 轉至晉江市深滬鎮,從鎮海官后門走出,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宏偉的花崗巖石頭建筑物——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大門。 遠遠望去,這個閩南建筑風格的石拱門,像一個無聲的導游,把我們引入遠古時代海底古森林遺址。這里被稱為“中國獨有、世界罕見的海上博物館”,是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 深滬海底古森林遺跡是1992年10月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主要以已有7500多年歷史的海底古森林遺跡為核心海域,每年吸引一大批中外游客和專家學者前來觀摩。 深滬灣,碧波萬頃,蔚為壯觀。 深滬灣形似馬蹄,在港灣之中,隱藏著一些古油杉樹樁,每當天色晴朗、海潮低落之時,便可看到波濤之中,古樹樁時隱時現。據專家鑒定,這些古樹樁屬于“陸相裸子植物杉柏科”。這是迄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海底古森林三處遺跡中規模*大的一處。 我來到這里,站在海邊。 時光恍若虛晃了一下,轉瞬萬年。我隨著翻騰的海浪,仿佛看到海底古森林、牡蠣礁和海蝕變質巖的影子,仿佛聽到海底涌起朦朧的潮音。 萬年的積累,遠古的啟示,這是橫貫海天的巨卷啊。浪花,波光,煙濤,我讀到一種比海上的風暴更偉大的力量,領略什么是澎湃,什么是深邃。 面對無垠的蒼穹,面對浩渺的大海,我站在暮色的岸邊,仿佛站成一棵獨自懷想的樹。 這時,來往的船,把天撐遠了。 ……
泉州傳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作者簡介
林軒鶴,福建省惠安縣崇武古城人,現居泉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泉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泉州晚報》首席評論員。仰恩大學客座教授。2016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全國書香之家”稱號。多次獲泉州市政府頒發的“刺桐文藝獎”。在海內外報刊發表作品1000多篇(首)。著有文化散文集《絲路交響》、散文集《風骨》、詩集《滄海為鏡》等8部。主撰大型文史書籍《海絲起點多元文都:泉州》(三卷)。主編大型文史畫冊等。部分采編的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