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寧遠之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4641
- 條形碼:9787205104641 ; 978-7-205-1046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遠之戰 本書特色
一場寧遠之戰,拉開了明清格局呼喚的序幕。為何明朝會敗給后金,本書帶給你答案。
寧遠之戰 內容簡介
明朝末年,大明和后金在關外重鎮寧遠發生的一場關鍵性的戰役,*終以明朝的勝利和后金的失敗而結束。寧遠大捷是明朝從撫順失陷以來的個大勝仗,朝野歡欣鼓舞,揚眉吐氣。接著明軍又取得寧錦大捷,遼東形勢大為改觀。然而,在皇太極的反間計下,多疑的崇禎皇帝競自毀長城,將袁崇煥凌遲處死。明朝這一回是真的無力回天了。寧遠之戰只是背景,明亡清興幾十年的驚心動魄的歷史才是關鍵。朝代的興衰治亂,人物的生死榮辱,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寧遠之戰 目錄
**章 晚明怠政
一、萬歷登基 002
二、清算張居正 006
三、荒怠的皇帝 009
四、李成梁守遼 011
第二章 后金崛起
一、努爾哈赤統一女真 016
二、創建八旗 021
三、薩爾滸之戰 023
四、開原、鐵嶺失守 026
五、明末黨爭與“三大案” 030
六、閹黨專政 034
第三章 袁崇煥戍邊
一、胸懷大志 040
二、初露鋒芒 042
三、監軍關外 046
第四章 血戰寧遠
一、營建寧遠 056
二、獨臥孤城 060
三、寧遠大捷 067
四、寧錦再捷 072
第五章 千古奇冤
一、誅殺毛文龍 080
二、馳援京師 091
三、自毀長城 101
四、忠魂依舊守遼東 111
第六章 收服洪承疇
一、洪承疇家世 116
二、總督三邊 118
三、京師告急 122
四、松錦淪陷 131
五、皇太極駕崩 146
第七章 李闖王稱帝
一、叱咤李闖王 154
二、明廷危亡 157
三、建元永昌 163
第八章 王朝末日
一、*后的希望 170
二、決議遷都 179
三、皇室凄涼 195
四、悲情崇禎帝 205
五、闖王入宮 213
六、倉促稱帝 219
第九章 清兵入關
一、多爾袞輔政 224
二、挺進山海關 240
三、進入北京城 249
尾聲:腐朽的南明小朝廷 253
參考文獻 260
寧遠之戰 節選
一、萬歷登基萬歷帝朱翊鈞,十歲登基,五十八歲病死,做了四十八年皇帝。這四十八年可以分作三個時期:萬歷元年(1573)至十二年(1584)為初政時期,因為年齡小,不掌實權;十二年(1584)至二十八年(1600)為親政時期;二十八年(1600)至四十八年(1620)為怠政時期。萬歷帝怠政,長達二十余年,致使中樞癱瘓、黨爭不斷、國庫拮據、邊務廢弛,尤其是造成遼事大壞,使遼東努爾哈赤乘機崛起。下面我們具體來講。隆慶六年(1572)五月,穆宗病危,臨終前召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入宮,將十歲的太子朱翊鈞托付給他們,不久溘然長逝。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鈞正式即位,改元萬歷。十歲的太子成為新的皇上,馮保可謂揚眉吐氣,他要好好治一治高拱。原來,馮保本來在內宮仕途上一帆風順,很快被隆慶帝擢升為秉筆太監。后來,掌印太監出缺,馮保認為非自己莫屬,不料首輔大學士高拱偏偏在皇上面前舉薦了平日他*瞧不起的陳洪,后又推薦了孟沖,馮保氣得要命。他認定這是高拱故意給他難看,好在皇上短命,他因自幼是太子的玩伴,因此與皇后、李貴妃過從甚密,故而隨著太子的登基,他也一下子從幕后走到了臺前。馮保開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言善辯的口才,與高拱展開了一場暗中較量。他向皇后及李貴妃推薦張居正,貶低高拱,又千方百計地為自己升為掌印太監鋪平道路,討得了皇后及李貴妃的歡心,她們對他真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太子朱翊鈞繼承帝位后,改年號為萬歷。在馮保的左右下,張居正得到重用,而高拱明顯地感到內宮對他不信任,于是他決定和馮保決一死戰。馮保順利地當上了掌印太監,又兼東廠督主,可謂宮內宮外大權在握,因此他根本不把高拱放在眼里。張居正目睹馮高二人的爭斗,預感到朝廷要有一場暴風雨。他決定不去參與,順其自然,以靜制動。終于,馮保抓住了高拱的一個把柄。高拱在內閣曾對同僚們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馮保深知,這句話足以扳倒高拱。這天一上朝,就見御前太監跨前一步急急宣布:“兩宮太后和皇上有特旨在此,文武群臣細聽著!”接著,由馮保展旨,高聲誦讀:“告爾內閣五府六部諸臣!大行皇帝賓天之先,召內閣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親授遺囑曰:‘東宮年少,賴爾輔導。’無乃大學士高拱,攬權擅政,威逼自專,通不許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驚懼,便令回籍閑住,不許停留……”真如晴天霹靂,高拱又羞、又怒、又恨、又急,從腳下到頭頂滲出陣陣冷汗,差點兒沒昏過去。高拱被罷了官,高儀不久也作古,剩下張居正一人獨守文淵閣,一身挑起了首輔的重任。皇帝年幼,他的教育問題成為內閣首輔張居正的頭等大事。張居正深感教育好一個皇帝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于是他自己毅然肩負起教育小皇帝的責任。他每日除安排好功課外,還專門為萬歷帝講解經史;將每日早朝改為每旬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時間均安排給萬歷攻經讀史;又請李太后移居乾清宮,讓其與萬歷同住,以便朝夕照護,調理管束。萬歷讀書的地方叫文華殿,坐落在紫禁城東部,為歷代皇帝就讀省事之處。十歲的萬歷帝,盡管已身為人主,心則終屬童稚。他愛玩、愛鬧,天性活潑,興趣廣泛。可當了皇帝,一切由不得他了。嚴厲而令人敬畏的張居正先生不僅親自為他講解經史,而且還為他任命了五個講經說史的老師,兩個教書法的老師,為他編訂了厚達一尺多高的講義。每日上午,他要學經書、書法、歷史。吃過飯后的時間他本可以自由支配,卻仍不敢懈怠半分,因為李太后和馮保叮囑他要溫習功課,第二天必須把所學的內容背誦出來。如果準備充分,背書流利,張居正先生就會頌揚天子圣明;如果背得結結巴巴或讀出別字錯字,張居正便會以嚴師的身份加以訓斥,使他感到誠惶誠恐。小皇帝對張居正,也是非常尊敬,從來不稱名道姓,而是稱“先生”,所下的詔令,凡提及張居正時,都寫“元輔”。萬歷朝的前十年,政府在張居正的領導下,面貌煥然一新。張居正在政治上推行考成法:內閣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與都察院稽查巡撫、巡按,巡撫、巡按考察地方官員。這樣一來,內閣成為政治運轉的中軸,而吏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在經濟上,張居正實行清丈田糧、推廣一條鞭法,結果清查出了大量的隱匿、遺漏田地,在稅收上則將一切徭役折銀,按丁、糧加以攤派,簡化了稅收的條目,也改變了過去賦役不均的狀況。這一切舉措,又都是在小皇帝的支持下進行的,對于明王朝的經濟狀況有非常大的成效。戶部管轄的太倉庫的收入,從隆慶時期的每年200萬銀兩左右升至萬歷初年平均每年三四百萬兩,京師糧食的儲量也往往是隆慶年間的三倍左右。這一切,都是張居正的功勞。只不過,張居正也許忘了,十年間,除了國家財富的激增之外,小皇帝已經不再是昔日的小皇帝了,而是一個成長為近二十歲的青年。在他年輕的心中,除了有對張居正的感激之外,是否也有無法施展自己身手的遺憾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要成為大權獨攬的真正皇帝,萬歷小皇帝就必須擺脫張居正的影響。這樣的契機直到萬歷十年(1582)才姍姍來遲。當初的萬歷小皇帝,此時已經是大婚四年的青年。
寧遠之戰 作者簡介
田亮,女,籍貫遼寧沈陽,吉林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主攻方向為明清史。有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現任初中歷史教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