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3814
- 條形碼:9787510473814 ; 978-7-5104-7381-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一: 美國國家圖書獎評審、美國“歷史頻道”特邀史學家勞倫斯·貝爾格林親自重走古“一帶一路”,穿越時空,沉浸式還原《馬可·波羅游記》,解開對馬可·波羅揮之不去的爭議。參閱漢語、蒙古語、波斯語等6種語言一手史料,全景式再現750年前絲綢之路的震撼細節。 編輯推薦二: 漢學泰斗史景遷高度贊許,同濟大學中華文化傳播中心主任趙啟光鼎力推薦,央視《讀書》欄目專題播出。本書入選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跟隨馬可·波羅的偉大冒險,理解絲路歷史如何塑造全新的世界格局與文明走向。 編輯推薦三: 精裝典藏品質,封面燙金工藝,40張珍貴插圖與照片,享受絲路異域旅程的閱讀盛宴!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內容簡介
貿易,打破一切地域、語言、宗教和政治界限 讓東西方文明交匯融合,實現了人類共同理想 馬可·波羅為何認為遍布蒙古帝國的驛站、信差及快馬所構成的郵政網絡,是治理幅員遼闊的多元化國家、克服時空和語言文化障礙,乃至維系整個帝國的關鍵所在? 為何馬可認定紙幣是忽必烈征服世界的一個秘密武器?馬可回到威尼斯后,歐洲人才從他那里初次聽說紙幣,這如何引發了整個歐洲金融界和商界的巨大變革? 馬可在中國見到的上千年來做飯、取暖及燒洗澡水的一種“黑石頭”——煤炭,對于歐洲人是一種全新且高效的能源,它怎樣改變了時常出現能源危機的歐洲的歷史進程? 馬可·波羅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化先驅。作為人類歷史上首位由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并由海上絲綢之路返回歐洲的旅行家及商人,馬可·波羅向整個歐洲打開了通往神秘東方的大門。他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財富的渴望和對異域文明的求知欲,直接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哥倫布在四次前往新大陸的途中,便一直小心翼翼地隨身帶著《馬可·波羅游記》。 本書作者勞倫斯·貝爾格林仔細研究了現存的上百個版本的馬可·波羅傳記,參閱6種語言一手史料,親自追溯并生動再現了馬可·波羅在絲綢之路上的偉大冒險,試圖解答人們長久以來對于馬可·波羅及其傳奇之旅的質疑。在大歷史框架下,馬可·波羅是世界上獨特的完整實現古代“一帶一路”全方位壯游的探路人。在他看來,能夠沖破文化差異和沖突的阻礙、將人們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廣泛而深刻的動力,那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進行貿易的沖動和天性。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目錄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節選
第1 章 威尼斯商人 所有的咒語都失去了效力 迷人的魅惑世界亦就此消逝 只留下了數千只圓環 威尼斯周圍有118 座縱橫交錯的島嶼,這些島嶼構成了天然的御敵屏障。整個威尼斯城被運河所環繞,各種防御工事和民宅也都建在水中的木樁和石頭上,城里潮濕、陰暗的修道院星羅棋布,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狹窄的街巷之間穿梭往來。在馬可·波羅看來,除了那些雄偉的拜占庭式大教堂和一些小教堂,威尼斯城中的大多數建筑物看上去似乎都是從水中拔地而起的。 馬可·波羅時代的威尼斯正處在“黑夜走向黎明”的過渡時期,老百姓愚昧、迷信、保守而且不守禮法。城內街巷錯綜復雜,即便是世居威尼斯的人,也時常會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死巷中迷失方向。昏暗幽深的巷道中時時會傳來密謀造反的聲音,燭光搖曳的窗前不時飄出曖昧的調笑聲。每到傍晚時分,運河上水汽升騰猶如密密的蛛網,給整個城市平添了許多寂寥,臨河的街道上掛著的燈籠,在夜幕中如影如幻。從運河中躥出來的老鼠穿梭在碼頭和街道之間,它們不僅會啃噬城中極易受到破壞的各種建筑物的根基,也給這個城市傳播著各種疫病。 威尼斯城內地形復雜,宛若迷宮,有些街道和廊橋非常狹窄,僅能容一人通行。大運河穿城而過,將整個城市一分為二,城外不遠處就是煙波浩渺的亞得里亞海。 每年冬天,威尼斯都要舉辦嘉年華(也就是四月封齋期前的狂歡節)。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是人們盡情狂歡的日子。就在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各種違法亂紀的行為也甚囂塵上,歹徒會借機使用諸如投毒、勒死等卑劣手段傷害無辜,并趁亂逃脫責罰。 雖然身處動蕩不安的時代,但13 世紀的威尼斯人始終懷有堅定的信念。篤信宗教的威尼斯人相信: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地球表面完全是平的,而且宇宙萬物的產生比羅馬帝國的創建還要早4484 年。他們還相信,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在地球的某個地方有通往天堂和地獄的入口。 威尼斯人將一天分成了多個祈禱時段:午夜時分進行晨禱,三小時后唱贊美詩,破曉之時再行晨禱,早晨九點進行第三次禱告,正午做午間祈禱,日落時分進行晚禱,睡覺前再做一次禱告,通常他們在下午不安排祈禱活動。在那個基督教至上的年代,科學在很大程度上與煉金術和占星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時的煉金術主要是從一些基礎金屬中提煉黃金,而占星術則與天文學息息相關。 人們將風、水、動物作為動力。在彼時的西歐,煤已經是一種重要能源,而紙幣和印刷術則是200 年后才出現的。造船業采用了當時*先進的技術,人們把尚存在很多未知風險的船運業看作交通運輸方面的一大創舉。 在歐洲人看來,旅行是一種耗時又危險的行為。那些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人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曾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冒險家紛紛對外宣布自身的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當時徒步旅行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天8 ~ 10 英里,如果條件有利的話,也可以達到15 ~ 20 英里。因為迷信,所以旅行者不敢走夜路,到了晚上就只能投宿在虱蚤遍布的簡陋客棧里,幾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更是常有的事。一般情況下,乘坐馬車從巴黎到威尼斯至少需要三周的時間。 然而在面積不算大但經濟繁榮的威尼斯,情況變得完全不同。當時的威尼斯已逐漸進入一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商業活動限制日漸減少的蓬勃發展時期。處于發展上升階段的旅游業亦不例外,所以幾乎所有的威尼斯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旅行家或是商人。羅馬時代的歐洲曾一度四分五裂,動蕩不安,但目前政權已經集中在一些像威尼斯這樣擁有治國有方的統治者和精良的軍事裝備的城邦共和國手中。各城邦共和國的商業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藝術、技術、探險及經濟等其他領域的發展。指南針、鐘表、風車、水車這些對歐洲經濟的穩步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東西一一出現,一些非常知名的大學也是在此時創建的。正是在上述各個領域的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上,威尼斯共和國開始在歐洲崛起。 通往東方財富的門戶 處處充滿機遇與誘惑的水城威尼斯是13 世紀歐洲*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一個憑借貿易而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城邦國家。強大的威尼斯海軍屢次擊退來犯的熱那亞人和阿拉伯人的進攻,從而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與其他城邦共和國不同,威尼斯沒有堅實的城墻和城門,而這些在威尼斯也是沒必要的,因為那些隨處可見的湖泊和沼澤便是威尼斯抵御外侵的天然屏障。 作為通往東方財富的門戶,威尼斯產生了一批精明的商人貴族階層,這其中就包括有過多次東方之旅經歷的波羅家族。他們曾多次到過東方,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找尋珠寶、絲綢和香料。 被大小島嶼和勁敵團團包圍的威尼斯人的互助意識非常強。史學家約翰·尤利烏斯·諾維奇說:“威尼斯人被限定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因此這里的老百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團結與合作精神,這種精神不僅表現在人們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刻,也會在他們處理日常事務的時候有所表現。有錢的威尼斯貴族商人彼此熟識且相互信任,而在其他城市,只有家庭成員之間才會如此。” 威尼斯人以其高效、務實的商業經營理念和能力而享譽歐洲。諾維奇說:“在交易所內,任何生意都能在幾小時內完成,哪怕是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可能要歷時多年,甚至存在很大風險的生意也不例外。商人們的合作方式靈活多樣:既有個人之間的合作,也有因為需要資助大型商船或跨洲的駝隊而只能在頗具實力的大商號之間的合作。但無論采取哪種合作方式,雙方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而且這種信任不容褻瀆。” 威尼斯人幾乎個個經商,就連寡婦也會積極投身商業活動,而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也經常自詡為商人。雖然經商存在很大的風險,但難以想象的巨額財富始終對那些喜歡冒險、勇于付出甚至是沒有頭腦的人充滿著誘惑。在威尼斯,財富的聚斂和散失可能就在一夜之間,往往僅憑一次成功的君士坦丁堡之行就有可能帶來萬貫家財。 威尼斯商人想出各種巧妙的辦法來應對日常生活和跨國貿易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由于當時各國沒有統一的標準匯率,所以不同的流通貨幣給交易帶來諸多不便。比如,拜占庭王國在使用拜占庭幣,阿拉伯國家以銀幣作為流通貨幣,而佛羅倫薩人則使用金幣。為了解決貨幣不統一的問題,威尼斯人想出了用黃金和白銀與某種貨幣的兌換比例決定其價值的方法,以此來解決貨幣流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杜絕換算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和貨幣貶值問題,有些精明的商人還會直接用寶石、珍珠進行交易。 為了滿足復雜的對外貿易需要,威尼斯建立了當時西歐*先進的銀行體系,歐洲大陸*早的存款銀行就出現在威尼斯。1156 年,威尼斯共和國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個提供公共貸款的國家,后來他們還制定了歐洲**部銀行法來規范新興的銀行業。這些經濟改革措施使威尼斯商業在歐洲遙遙領先。 為了滿足商人們與東方的貿易往來,威尼斯沿襲了羅馬人制定各種合約的習俗。他們制訂了嚴格的海上借貸和貿易條例來規范船主和商人之間的權責關系,1253 年,威尼斯出現了委托保險業務。在威尼斯方言中,“貿易協議”等同于“商業投資”,它指的是一種買賣雙方普遍適用的貿易規則,但暫時還不具有現代意義上貿易協議的法律效力。也許在我們今天看來,十二三世紀人們制定的那些合約尚顯稚嫩,但商人們要求進行準確經濟核算的愿望是具有前瞻性的,這也表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在當時的歐洲已經開始萌芽了。 威尼斯人認為地球是平的,而整個世界則是由天然形成或人為劃定的疆界與國界連在一起的。他們認為世界是從陸地和海上延伸出來的、由沒有邊界的商路和貿易機遇所構成的一個巨大網絡。為了找尋珍貴的香料、珠寶和紡織品,威尼斯商人借助商船和駝隊,足跡遍布世界各個角落。通過在非洲、中東和西歐開辟的復雜商路,他們將礦石、鹽、蠟、藥品、樟腦、阿拉伯樹膠、沒藥、檀香木、肉桂、豆蔻、葡萄、無花果、石榴、織物(尤其是絲織品)、獸皮、武器、象牙、羊毛、鸚鵡的羽毛、珍珠、鐵、銅、沙金、黃金、白銀及亞洲的奴隸,源源不斷地運到了威尼斯。 一些外國商船甚至把從君士坦丁堡、希臘和埃及遭到破壞的神廟和建筑物上拆下的大理石柱、柱基、石板和石塊也運到了威尼斯。但運回的這些珍貴的古代文明的遺跡并沒有被重視,只是被隨意堆放在威尼斯各個碼頭,或者散落在圣·馬可廣場的某個角落,要么干脆被用作了某位公爵或者有錢人豪宅的建筑石材。 莎士比亞曾借用《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的話來評論種類繁多的商品:“貿易和豐厚的利潤成就了所有的國家。”當時,“威尼斯貿易”幾乎成了“全球化”的代名詞,而在那個時代,“全球化”僅僅是一個剛剛催生的理念。為了擴大貿易范圍,威尼斯人打破種族和宗教分歧與各個國家的商人進行貿易,他們先后與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希臘人甚至與蒙古韃靼人建立了合作關系。由于馬可·波羅的原因,雖然波羅家族不是首批到達亞洲的威尼斯商人,但他們在威尼斯的知名度卻是*高的。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馬可·波羅親歷的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文明史(精裝) 作者簡介
[美] 勞倫斯·貝爾格林(Laurence Bergreen) 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作品評審 美國筆會阿爾布蘭非虛構文學獎作品評審 西班牙市長協會500 周年紀念榮譽勛章 作品多次入選《紐約時報》“值得關注的百部圖書” 勞倫斯·貝爾格林是一位屢獲大獎、著作等身的史學家、傳記作家和新聞工作者。曾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并擔任紐約廣播電視博物館館長助理。他是美國“歷史頻道”的特邀史學家,也是美國筆會、探險家俱樂部和美國作家協會會員。 1972 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后,貝爾格林長期為許多國家等級刊物及知名媒體撰稿,包括《新聞周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軍事史季刊》《細節》《序幕》《芝加哥論壇報》等。貝爾格林的作品至今已被翻譯成25 種語言,經典作品有《黃金、香料與殖民地》《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海洋征服者與新航路》等。 《絲綢、瓷器與人間天堂》是近幾十年來有關馬可·波羅及其絲路旅程的享譽世界的作品。本書在創作過程中,獲得了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耶魯大學、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希伯來和猶太研究中心、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甚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眾多機構的鼎力支持。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