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8624
- 條形碼:9787513938624 ; 978-7-5139-386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本書特色
【普法戰爭與兩次世界大戰的關聯】人們時常驚嘆二戰初期德國國防軍的閃擊戰是多么無往不利,或許還會好奇一戰期間法軍為何與德軍死磕到底。事實上,這都可以說是普法戰爭的“遺產”。 普法戰爭以普魯士一方,或者說德國取勝告終。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軍事思想、軍官團、總參謀部得到很大發展,而戰爭紅利和強大武力自然會滋生軍事擴張的野心;值得一提的是,二戰中德軍運用的閃擊戰,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普法戰爭時期老毛奇實施的運動戰。 對于法國人而言,普法戰爭顯然是一段殘酷的回憶:他們死傷慘重,被迫割地求和,接受不公平的停戰條約。自然而然地,戰后的法國人受復仇情緒驅動,在一戰中死戰不退,*終打贏戰爭;不過,由此導致的失血過多也是二戰期間法國選擇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場成功的戰爭,離不開一名優秀的統帥】德意志軍隊在普法戰爭中展現出高超的作戰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而這一切都與軍隊*高統帥老毛奇的種種舉措密不可分。戰爭爆發前,他優化了麾下軍隊的訓練、管理、備戰的基礎,以及指揮軍隊進行戰斗的方式;他也關注科學技術發展帶給戰爭的新變化,接受新式武器和改進的通信手段。實際作戰指揮中,老毛奇注重命令的簡潔性和保密性,樂于放權給前線指揮官;他手下的總參謀部、軍官團也發揮了作用…… 我們當然不能簡單認為沒有老毛奇,德意志方面就無法打贏戰爭。但有必要指出,他的同僚中或許有人能擔任軍隊統帥指揮作戰,卻無法取得足以媲美老毛奇的輝煌戰績,也無法展現如此精妙的戰爭藝術。 【細致講述戰斗,立體展現戰爭】受戰場地域限制,普法戰爭期間發生更多的是圍繞單個城鎮、村莊或高地進行的小規模戰斗。這些戰斗的規模遠小于戰役,卻往往會對戰爭進程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作者以相對細致的風格講述了一系列影響戰爭走向的戰斗。這些內容不僅體現了交戰雙方的作戰策略,也能精準刻畫出戰斗細節。 除此之外,書內含有約百張歷史照片、寫實繪畫及手繪戰場形勢圖,這也有助于更加立體地展現戰事進程。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普法兩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人事件中的博弈,以及開戰前的軍事動員和參戰將領情況。隨著法國人率先宣戰,德意志軍隊在老毛奇的統率下沉穩應戰、不顯頹勢,逐步奪得戰場主動權,并在色當決戰中戰勝法軍,致使皇帝拿破侖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宣告覆滅。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目錄
**章 從尼科爾斯堡到埃姆斯
第二章 戰略計劃
第三章 柯尼希格雷茨會戰之后的德意志軍隊
第四章 法國軍隊及其領導者
第五章 動員及部署
第六章 開幕戰役:魏森堡及沃爾特
第七章 開幕之戰:斯皮舍朗
第八章 波爾尼—科隆貝
第九章 馬斯拉圖爾
第十章 格拉沃洛特
第十一章 沙隆集團軍
第十二章 麥克馬洪的側翼進軍
第十三章 博蒙
第十四章 8月31日
第十五章 決戰戰場:色當
第十六章 色當決戰:*初的幾個階段
第十七章 色當決戰:王儲的推進
第十八章 色當決戰:弗盧萬及 812 號山丘
第十九章 色當決戰:戰役的終結
第二十章 色當決戰 : 投降
第二十一章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終結
附錄一 德意志聯軍序列(1870年8月1日)
附錄二 法蘭西第二帝國軍序列(1870年8月1日)
附錄三 德意志聯軍戰斗序列(1870年8月18日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戰)
附錄四 法軍戰斗序列(1870年8月18日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戰)
附錄五 色當會戰的投降條款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節選
同樣是在這一天早晨,一種不可避免的可怕感覺在色當市內大肆蔓延。拿破侖三世決定勇敢地接受自己的命運:他往自己臉上涂了胭脂,留著剛打過蠟的小胡子,穿著貼滿金線貼花裝飾的將官制服,騎上自己的愛馬菲巴斯(Phoebus),在隨行參謀的陪伴之下,從區政府大樓出發。到現在,皇帝內心對于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已經不再抱任何期望;此刻的他在冥冥之中正被一種個人信念所驅使,斷定自己(的人生)將會在這一天以死亡的方式宣告結束。事實上,這(死亡)毫無疑問也正是他在這一天積極追求的——當天一整天里,他親自騎著馬,忍受著病痛折磨在戰場周圍視察,以近乎魯莽的勇敢將自己完全暴露在戰場上。 與此同時,仍舊非常明顯地盲目相信自己在當下有多個選擇的麥克馬洪也從這一天開始,為己方在戰場西面的處境感到焦慮;并派遣兩名參謀軍官前去探明德意志人是否正在東舍里,并且嘗試渡過馬斯河。直到這一天的破曉時分,他仍在等待這兩名軍官的報告。 當天上午早些時候,整片戰場仍然處在濃霧的籠罩之下。馮·德·坦恩在當時決定利用能見度有限的優勢,以及上級(也就是老毛奇)賦予他如有必要可自行發動攻勢以阻止法軍撤退的特權,早早地讓麾下部隊展開行動。早在前一天晚上,他與自己的參謀就已經愈發確定法軍即將溜走。為此,他決定先發制人地主動阻止這一切。正如后來的巴伐利亞軍官史作者所描述的那樣,這個決定“對決定性的色當會戰的整個戰役進程產生了毋庸置疑的重大影響”。馮·德·坦恩于當天凌晨 2:30 左右帶著一小批參謀軍官,親自來到位于前沿的艾伊庫爾,以監督此次推進行動。直至本日凌晨4:00,巴伐利亞軍開始利用前一天奪取的兩座鐵路橋,以及此前在河流上游附近架設的兩座浮橋中的**座渡過馬斯河時,天色仍然非常昏暗。隨后,他們沿著公路迅速前進,試圖突然襲擊巴澤耶的守軍。然而,巴澤耶實際上是塊相當難啃的硬骨頭——轄有兩個海軍陸戰團,在戰斗一開始構成了村莊守軍主體的馬丁·德·帕利埃旅就像第12軍瓦索涅麾下第3師的其余幾支部隊一樣,他們都勇敢且頗具才干,是巴伐利亞部隊的對手。該旅早在前一天晚上便已進入這片村莊,并耗費大量時間準備堅固的防御工事,而位于杜濟道路交叉口較高處的村莊北部石制建筑群,更是適合用于鞏固防御;此外,這批法軍還在主要街道和支路上設置了一系列街壘與路障。村莊部分所實施防御的關鍵性節點則是一座名為“貝爾曼別墅”(Villa Beurmann)的大型建筑。 就在德意志人于當天上午開火射擊后不久,瓦索涅師的另外一個旅[旅長為勒保爾(Reboul)]便立即駛離巴朗(Balan),趕來提供支援;與此同時,勒保爾還接過了巴澤耶防線的指揮權。顯然,法軍并沒有布置足夠數量的哨兵,因為從戰斗一開始,德意志人的部隊就已經成功突襲他們的敵手,并在沒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順利進入村莊。然而,他們很快便闖入法國海軍陸戰隊事先準備好的防御據點,雙方的戰斗隨即發展成了逐屋的野蠻巷戰。發生在貝爾曼別墅周圍的戰斗尤為激烈,負責進攻這一據點的步兵連直接損失了所有軍官。而在這座村莊的北端,紹爾(Sauer)少校所指揮的第2團第1營已經率先攻入巴澤耶,遙遙領先于其余幾支奉命攻擊村莊的巴伐利亞軍部隊;同時,該營還用少數兵力占據了當地的一座街角小屋。隨后,少校便被法軍截斷退路,而他派去的增援部隊也無法突破封鎖,救助這一徹底遭到孤立且控制進入村莊的公路的重要據點。而在后方的艾伊庫爾,馮·德·坦恩受到了馬斯河集團軍先鋒部隊已抵近目標這一消息的鼓舞,迅速將更多部隊投入到爭奪巴澤耶的戰斗當中。然而,由于糟糕的能見度,這場戰斗的性質很快就演變成為混亂的肉搏戰,以至于雙方指揮官都無法對其施加什么實際影響。 斯特潘從設在巴澤耶車站的據點處觀摩了戰斗,他斷定這個村莊(至少是一部分)已被普軍占領,于是讓自己的預備部隊經過拉蒙塞勒,向自身所處位置的右側發起進攻,以清除巴澤耶本身的任何抵抗力量。與此同時,法軍也向村莊的西側發起一輪兇猛反攻,將這條戰線上的巴軍部隊逐出巴澤耶村,并一路將其驅趕至鐵路路堤處;此外,法國人還在這一過程中俘獲了紹爾及其部下——他們都是在經過長達45分鐘的絕望戰斗之后,才被迫投降。紹爾本人及其他幾名德意志戰俘均于當天上午7:00被帶回色當,在此期間,他們還在巴朗遇到了當時正趕往戰場的拿破侖三世及其隨行參謀。這些戰俘都得到了俘獲他們的法軍的妥善對待,但色當城內的法國平民對這些俘虜的態度可謂極其惡劣,以至于護送他們的法軍部隊成員亦深感難堪。 斯特潘對于巴澤耶的脆弱控制,此刻只能靠剩下的兩座位于杜濟交叉路口的石制民房勉強維持。法軍向這兩座房屋發起的數輪攻勢都在付出了沉重損失后慘遭擊退,不過此刻的他們已經占據道路另一側的一座大房子;直到普軍將兩門4磅炮拉到極近距離,并且猛烈開炮射擊,法國人才被(德意志人)勉強逐出這間房子。普軍*終于上午7:45迫使法軍撤退。然而,就在這兩門火炮沿一條小巷南下并被拉到主干道上,準備朝著貝爾曼別墅開炮射擊的時候,有近半數炮組成員在極短時間內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依然存活的那些人也只得倉皇撤退。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作者簡介
作者:昆廷·巴里 昆廷·巴里,生活于蘇塞克斯郡。他在自己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對于軍事及海軍史的濃厚興趣,對于1848—1871年間的歷史(尤其是三場德意志統一戰爭史)有著相當程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十余部著作。 譯者:王駿愷,上海人,軍事史愛好者,主攻方向為15—19世紀世界史,已出版譯作《俾斯麥戰爭中的普魯士軍隊:1860—1867》。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