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身心修煉:儒家傳統的功夫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8355
- 條形碼:9787542678355 ; 978-7-5426-78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身心修煉:儒家傳統的功夫論 內容簡介
在《身心修煉:儒家傳統的功夫論》中,彭國翔教授對于中國儒家哲學在過去兩千五百年中倡導的通過身心修煉以成就理想人格的各種修身方法,進行了全面、細致和饒富啟發的分析。有鑒于古希臘和羅馬哲學家將哲學作為一種旨在自我轉化的精神修煉,彭教授不僅提供了對儒家傳統全新而透徹的解釋,更以啟人深思的方式突顯了儒學和西方古代哲學之間的重要差異。該書極大增進了我們對儒學及其與早期西方思想核心主題之間關系的理解。
身心修煉:儒家傳統的功夫論 目錄
前言
**章 儒家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
——以古希臘羅馬哲學傳統為參照
一、引言
二、理解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另一種角度
三、儒家修身傳統的身體向度
四、以日常生活為身心修煉
五、儒家身心修煉的治療意義
第二章 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
——以《論語·鄉黨》篇為例
一、引言
二、禮儀實踐與日常生活的一體性
三、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
四、“時”:禮儀實踐的境遇性原則
五、結語
第三章 “盡心”與“養氣”
——孟子身心修煉的功夫論
一、引言
二、“大人”與“大丈夫”:功夫實踐指向的理想人格
(一)大人
(二)大丈夫
(三)“圣”與“神”:理想人格典范的至高境界
三、“心”的修養
(一)心的涵義
(二)修心的功夫
四、“氣”的修養
(一)氣的涵義與特點
(二)養氣的功夫
五、結語
第四章 “治氣”與“養心”
——荀子身心修煉的功夫論
一、引言
二、“士君子”與“大儒”:理想人格的典范
(一)士君子
(二)大儒
三、“治氣”與“養心”:成就理想人格的功夫實踐
(一)作為身心修煉的“治氣養心之術”
(二)“氣”與“心”的涵義
(三)“由禮”與“得師”:“治氣養心”的方法
四、結語
第五章 “修身”與“治國”
——董仲舒身心修煉的功夫論
一、引言
二、“中和”與“養氣”:天人同構
三、“養氣”與“養心”:身心同構
四、“養身”與“重義”:義利同構
五、“治身”與“治國”:德政同構
六、結語
第六章 身心修煉
——朱子經典詮釋的功夫論意涵
一、引言
二、經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作為身心修煉的經典詮釋
四、朱子經典詮釋中關于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朱子讀書法與基督教圣言誦讀的比較
六、結語
第七章 “一念之微”
——王龍溪的致良知功夫論
一、引言
二、一念功夫的涵義
(一)念與意
(二)正念與邪念、本念與欲念
(三)念與良知
(四)幾
三、一念功夫的意義
(一)一念與正心
(二)一念與誠意
(三)先后天功夫的統一
第八章 “究竟功夫”的一致追求與多途分化
——陽明學功夫論的演變與形態
—、引言
二、究竟功夫的追求
三、功夫實踐的分化
四、結語
第九章 清代理學的身心修煉
——以汪霦原的《警枕錄》為例
一、引言
二、汪霜原其人其書
三、《警枕錄》中的身心修煉
四、《警枕錄》的思想史意義
第十章 儒家傳統的靜坐功夫論
一、引言
二、靜坐在儒學功夫論中的定位
三、靜坐為何不被儒家視為根本的功夫實踐
四、靜坐作為儒家功夫實踐的特點
五、結語
后記
身心修煉:儒家傳統的功夫論 作者簡介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際中西比較哲學學會(ISCWP)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以及世界各地多所大學與學術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和宗教的比較。曾獲得“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等。除本書外,還著有《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2007)、《儒家傳統與中國哲學:新世紀的回顧與前瞻》(2009)、《儒家傳統的詮釋與思辨:從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2012)、《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鉤沉》(2013,2015)、《重建斯文:儒學與當今世界》(2013),以及中英文論文近百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