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38300
- 條形碼:9787521338300 ; 978-7-5213-3830-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職場人士,一般讀者《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新絲路國別與區域研究系列)》一書有以下特點: ·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國家研究中心”資助項目;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課題“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結項成果; ·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一帶一路’視域下斯拉夫國家語言文化及發展戰略”研究成果.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要了解斯拉夫國家,就必須了解斯拉夫民族;而要了解斯拉夫民族,就不得不了解其民族教育政策。本書將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生態學等學科結合起來,解讀斯拉夫國家在民族結構、政治經濟、語言文化等方面凸顯出來的民族教育問題及其相關政策。本書以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等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為研究對象,以其民族教育政策為研究內容,在梳理斯拉夫國家各民族的歷史背景、自然和人文環境、人口發展與結構變化的基礎上,努力挖掘各國在不同階段民族教育政策的歷史淵源、制定依據和實施效果。本書對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也可作為民族學、民族教育學、人類學、政策學、社會學等專業的教學參考資料。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目錄
目錄
**篇 東斯拉夫國家的民族教育政策
**章?? 俄羅斯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俄羅斯概況
第二節 俄羅斯的民族政策
第三節 俄羅斯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二章?? 烏克蘭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烏克蘭概況
第二節 烏克蘭的民族政策
第三節 烏克蘭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三章?? 白俄羅斯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白俄羅斯概況
第二節 白俄羅斯的民族問題及其教育政策
第二篇 南斯拉夫國家的民族教育政策
**章?? 南斯拉夫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南斯拉夫概況
第二節 南斯拉夫的民族政策
第三節 南斯拉夫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二章?? 保加利亞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保加利亞概況
第二節 保加利亞的民族問題及其民族教育政策
第三章?? 塞爾維亞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塞爾維亞概況
第二節 塞爾維亞的民族問題及其民族教育政策
第三篇 西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
**章?? 波蘭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波蘭概況
第二節 波蘭的民族政策
第三節 波蘭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二章?? 捷克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捷克概況
第二節 捷克的民族問題及其民族教育政策
第三章?? 斯洛伐克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斯洛伐克概況
第二節 斯洛伐克的民族問題及其民族教育政策
主要參考文獻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節選
**章 俄羅斯的民族教育政策 **節 俄羅斯概況 當今世界,眾國林立,俄羅斯無疑是世界大國。與其他民族一樣,俄羅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俄羅斯民族由古東斯拉夫人發展而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東斯拉夫人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創立的**個國家,此后,它先后經歷了基輔公國、蒙古公國、莫斯科大公國、俄羅斯帝國、臨時政府、蘇聯、俄羅斯等幾個重要發展階段。本節簡要闡述俄羅斯民族在沙俄時期、蘇聯時期以及俄羅斯時期的發展狀況。 一、沙俄時期 俄羅斯史學界對沙皇俄國(簡稱“沙俄”)時期的定義存在不同的看法。依據俄羅斯史學界及世界歷史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沙俄是1547 — 1721年俄國的國號。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四世成為沙皇,同時將國號改為“沙皇俄國”,沙俄由此進入王國時代。1721年,彼得大帝在瑞典的北方戰爭中獲勝,因此他被俄國元老院授予了“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正式稱帝。自此,“沙皇俄國”進入“俄羅斯帝國”時代(1721 —1917年)。然而,人們依舊沿用沙皇俄國、沙皇作為對俄羅斯帝國及其君主的稱呼。同時,“沙皇俄國”簡稱為“俄國”“俄羅斯”“沙俄”或“帝俄”,別稱是“第三羅馬”。我國學者一般把“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國歷史時期統稱為“沙俄時期”。 (一 )歷史概況 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6世紀,東斯拉夫人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形態,他們主要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與喀爾巴阡山、東到伏爾加河流域、南達黑海北岸、北至拉多加湖的遼闊土地上。他們通常與血緣相近的氏族部落聚居在一起。862年,俄國歷史上出現了統一的封建國家 —— 留里克王朝(862 — 1598年),該王朝統治俄國長達700多年。由于留里克王朝以基輔羅斯為中心,所以史稱“基輔羅斯”。12世紀中期,基輔羅斯分裂成許多個小公國 a,莫斯科公國是其中之一。沙皇俄國起源于莫斯科,屬于弗拉基米爾公國的領地。起初,莫斯科只是一個小村莊,版圖并不大,但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是當時的農業與手工業中心。到了1263年,莫斯科脫離了弗拉基米爾公國,發展成為獨立的公國,并逐漸強盛起來。到瓦西里三世統治時期(1505— 1533年),莫斯科公國實現了對俄羅斯的統一,疆域面積達到280萬平方公里,即:南至奧卡河,北達白海,東起烏拉爾山支脈,西至第聶伯河上游。b 到伊凡四世時期(1533 — 1584年),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成為“沙皇”,莫斯科公國正式成為“沙皇俄國”。伊凡四世繼位后,進行了瘋狂的侵略和擴張,先后兼并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國家,從此具備了俄羅斯西部邊界的雛形。伊凡四世去世后,沙皇俄國進入動蕩時期。1612年,伊凡王朝被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替代,羅曼諾夫王朝對沙皇俄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統治。 1682年,彼得一世即位。彼得一世在俄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譽為“彼得大帝”。他在位期間,將“沙皇俄國”正式改為“俄羅斯帝國”。在俄羅斯帝國時期,國土面積為2280萬平方公里,曾占據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了美國),勢力范圍極廣,僅次于當時的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當時俄羅斯帝國的邊界如下:北部邊界抵達北冰洋和北冰洋群島;南部邊界抵達黑海和高加索山脈;東部囊括了亞洲北部,包括西伯利亞地區;西部邊界是從科拉半島延伸到波羅的海直至多瑙河河口。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脈為界。同時,俄羅斯帝國對芬蘭王國和波蘭王國具有實際控制權。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俄羅斯帝國在亞洲擁有廣闊的領土,但它仍然屬于歐洲國家。 (二 )人文概況 伊凡三世(1462 — 1505年)時期,俄國擁有廣闊的領土,俄語成為通用語言,俄羅斯民族開始形成。在此期間,伊凡三世借鑒拜占庭文化,以雙頭鷹為國徽,建立了新的國家決策部門——大貴族杜馬,同時建立了中央政府,負責國家的行政、軍事等重要事務,為建立統一的封建專制體制奠定了基礎。瓦西里三世即位后,俄國完成了統一,成為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而在伊凡四世統治時期,正式確立了國號“沙皇俄 國”,伊凡四世成為俄國歷史上**位沙皇 ——“伊凡雷帝”。這一時期,在政治上,沙皇俄國確立了軍事專制為特征的沙皇制度,廢除了世襲機構,改設中央管理機構,同時設立縉紳議會。此后,雖然沙皇俄國經歷了動蕩時期與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但沙皇制度一直延續到了1917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政權被推翻,沙皇制度宣告終結。 彼得一世即位后,對俄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政治上,廢除了大貴族杜馬,設立參政院。中央設立監察總署,地方設立監察官,把全國重新劃分為8個省,并將教會納入皇權管轄之下。同時,他還把國號正式改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被稱為“俄羅斯皇帝”,沙皇專制權力得到加強。19世紀80年代以后,雖然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它并沒有像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那樣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直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的統治被推翻之前,它始終是一個封建的沙皇專制國家。 在1861年之前,自給自足的俄國經濟模式產生了農奴制度,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據統計,在1858 — 1860年爆發的農民起義多達290次。基于此,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推行了俄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因此,列寧在評價這場改革時曾這樣指出:“1861年2月19日,標志著從農奴時代成長起來的新資產階級國家正式建立。”到了19世紀80年代初,俄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成為繼英國、法國、美國之后的一大工業強國。 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俄羅斯文化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在文學界出現了以普希金、契訶夫、托爾斯泰為代表的“黃金時代”。當然,東正教作為俄國的“國教”,對俄羅斯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俄羅斯思想家別爾嘉耶夫曾經指出:“俄羅斯人民的靈魂是由東正教培育的,它具有純粹的宗教形式。”由此可見,宗教精神滲透到了俄羅斯文化的各個方面。 二、蘇聯時期 蘇聯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的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 b,也是**個由馬克思主義政黨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四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聯國家誕生。此后,蘇聯逐步增加至15個加盟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政策,并由蘇聯共產黨執政。 (一 )自然概況 蘇聯疆域橫跨歐、亞兩洲,主要位于東歐、中亞及北亞地區。從東到西zui長的距離有一萬多公里,是世界上跨度zui長的國家。從北到南的距離有5000多公里,疆域總面積為2240.2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北美洲。蘇聯毗鄰黑海、波羅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日本的北海道隔海相望。蘇聯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和朝鮮均有接壤。其中, 蘇聯與我國的邊界長度超過了7300公里。 蘇聯時期,平原和低地約占蘇聯國土總面積的60%,山地和高地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0%。伊涅賽河西部主要是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平原和圖蘭平原,東部主要是西伯利亞高原、西伯利亞山地以及哈薩克高原。蘇聯的主要氣候特征是:冬季時間長,寒冷干燥;夏季時間較短,氣候較為溫暖;春秋兩季較為短暫,全年溫差較大。蘇聯的天氣以強烈的大陸性氣候為特征,其中80%的地區屬于溫帶,16%的地區為寒冷地帶,4%的地區為亞熱帶。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克里米亞半島南海岸、南高加索南部和中亞屬于亞熱帶,北冰洋附近及zui北端島嶼屬于寒帶和亞寒帶。蘇聯的年平均降水量為530毫米,冬季全境都會降雪,并且降雪量較大。蘇聯擁有世界上zui長的海岸線,并且大部分海岸線位于北極。由于氣候問題,除了摩爾曼斯克能夠常年保持不凍,其他所有在北極圈以北的海岸都被冰封,一年中凍結的時間長達10個月。 蘇聯擁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全國約有300萬條河流和大約400萬個內陸湖泊,境內有葉尼塞河、鄂畢河、勒拿河、伏爾加河、第聶伯河等河流。蘇聯還擁有世界上zui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蘇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擁有秋明油田、庫爾斯克煤礦等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礦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在礦物方面,蘇聯主要礦物的產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 (二 )人文概況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按照自愿結合的原則,由15個具有同等權利的加盟共和國組成。蘇聯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2000多萬名黨員是國家的統治核心。在蘇聯,每一個工廠和集體農莊都建立了黨支部,整個系統的核心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斯大林時期結束后,為了防止權力過度集中,蘇聯共產黨推行了集體領導制。誰能掌握中央的多數票,誰就可以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蘇聯的國家首腦zui開始稱為“全俄羅斯蘇 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從1938年起改稱為“蘇聯zui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90年以后又改稱“總統”。在經濟方面,“冷戰”期間,蘇聯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蘇聯被日本趕超。不過,蘇聯與奉行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有很大的不同,蘇聯是依照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發展起來的,這種模式由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國家通過計劃來控制和調整經濟,推動經濟發展。蘇聯經過1928 — 1932年的**個“五年計劃”后,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了1932年的70%,成為先進的工業大國。然而,蘇聯的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國防軍工、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都非常發達,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而關系到民生的輕工業和農業則相對落后。 在文教和科技方面,蘇聯時期的文化發展也受到限制,蘇聯的文學、藝術、電影、出版工作由蘇聯共產黨控制,作品需要經過審查才能出版上市。然而,所謂“消極”“頹廢”的作品則會受到限制,甚至禁止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在蘇聯時期,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1954年,蘇聯在奧布寧斯克建立了世界上**座核電站。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顆人造衛星。1959年,蘇聯的太空探測器“月球二號”拍到了月球背面的**張圖像。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 · 加加林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個進入太空的人。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衛星,建立了太空空間站,這是人類歷史上zui大的飛行器。1988年,蘇聯“暴雪”號航天飛機順利發射,標志著蘇聯的航空技術達到巔峰。當然,科技發展除了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教育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蘇聯時期,教育的普及程度很高,幾乎掃除了文盲。據統計,1983年蘇聯為教育支出了3390億盧布,占國民總收入的6.3%。1984年,全國有13.8萬個學前教育機構和7624個職業技術學校,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發展。
斯拉夫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作者簡介
崔英錦,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中青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基本理論、民族教育學、教育人類學、教師教育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合著及參編教材8部。曾獲得省部級優秀社會科學科研獎1 項,省廳級科研優秀一等獎多項。多次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基金項目、國家民委基金項目和黑龍江省社科基金項目。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