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語境和語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8076
- 條形碼:9787208178076 ; 978-7-208-1780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境和語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近代中國哲學、思想和文化是在東西方哲學和思想兩種傳統接觸、融合和轉化中形成的,已有的舊關鍵詞被重新審查和轉化,外來的新關鍵詞和主義話語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評和相互競爭,又相互吸取和融合,開放包容,呈現出了多元性的思想文化空間,并對近代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等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近代中國“關鍵詞”廣義上屬于新術語、新名詞、觀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或不同領域意義上的東西,它們在近代中國誕生又在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的主要“詞匯”和“話語”,它們是影響中國百年的“大觀念”、“大話語”。本書就是對此的一個專門研究和集中呈現。
語境和語義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哲學、思想和文化是在東西方哲學和思想兩種傳統接觸、融合和轉化中形成的,已有的舊關鍵詞被重新審查和轉化,外來的新關鍵詞和主義話語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評和相互競爭,又相互吸取和融合,開放包容,呈現出了多元性的思想文化空間,并對近代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等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近代中國“關鍵詞”廣義上屬于新術語、新名詞、觀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或不同領域意義上的東西,它們在近代中國誕生又在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的主要“詞匯”和“話語”,它們是影響中國百年的“大觀念”、“大話語”。本書就是對此的一個專門研究和集中呈現。
語境和語義 目錄
目錄
前言1
上卷
近代中國的關鍵詞世界化與個性主義耿云志5
中國近代思想中的“未來”王汎森19
章太炎的個體思想和唯識佛教——中國近代的萬物一體論的走向[日]坂元弘子41
中國進化世界觀的誕生——嚴復進化主義的復合結構王中江72
科學的泛化及其歷史意蘊——五四時期科學思潮再評價楊國榮112
晚清中國的宗教概念[日]村田雄二郎126
“孔學”與“孔教”:作為“五四”思想世界的兩個關鍵詞張寶明145
東西洋考“自主之理”——“議會”“民主”“共和”“自由”
等西方概念在19世紀的漢譯、嬗變和使用方維規154
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黃克武203
天下主義/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變異許紀霖249
從republic到“共和”:一個西方政治概念的中國之旅李恭忠269
梁啟超與20世紀前期社會階級話語的流行蔣凌楠315
概念的旅行:“啟蒙運動”在東亞的語義變遷陳建守333
何為進步:章太炎譯介斯賓塞的主旨變焦及其投影彭春凌372
從“大同”到“存倫”——陳煥章對康有為的反思皮迷迷409
“以自識為宗”與“以眾生為我”:再論章太炎的革命主體學說郝穎婷425
“格物窮理”:晚明西洋哲學與宋明理學之間的話語競爭王格444
“形而上學”何以成為中國哲學現代轉型的“關鍵詞”韓立坤458
下卷
日譯關鍵詞與中國新名詞日本學人西周對漢字哲學用語的貢獻徐水生481
從“佳趣論”到“美學”——“美學”譯詞在日本的形成簡述徐水生493
近代中國譯名同日本譯名的相遇和選擇:從嚴譯術語到
日譯術語的轉換及其緣由王中江496
日譯西學新范疇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型郭剛510
日譯西學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型——基于王國維哲學思想
的分析杜永寬521
清末民初的“主義”話語“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王汎森539
近代各種“主義”的傳播與《清議報》陳力衛609
1919:在“學說”與“主義”之間張寶明631
從五四時期的“主義”建構到中共初創的行動綱領
——一條思想史線索的考察歐陽哲生640
陳煥章論儒教社會主義唐文明660
論《仁學》中的世界主義——譚嗣同思想的再檢討呂存凱682
觀念史/概念史研究的方法和翻譯關鍵詞方法的意涵和局限——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
社會的詞匯》重估方維規701
清季圍繞萬國新語的思想論爭羅志田724
中國近代翻譯性文本中的“同名異譯”與“異名同譯”現象王憲明775
“文明”與“社會”奠定的歷史基調——略論晚清以降
“新名詞”的浮現對“中國歷史”的重塑章清784
嚴復與科學名詞審定沈國威836
西周與嚴復——以學問觀、道德觀為中心[日]高柳信夫869
清代后期西學東漸的內在“錯位”探析李躍紅892
語境和語義 作者簡介
王中江,河南大學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州大學哲學學院院長,中華孔子學會會長,老子學研究會會長,主要致力于東周子學、出土思想文本和近代中國哲學的研究。近年出版《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道家學說的觀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從老子到黃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念的譜系探微》等著作;主編有《中國儒學》(合作)、《老子學集刊》等。 張寶明,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級人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人文》學術集刊總編。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五四時期思想史研究。近年來出版《啟蒙中國:近代知識精英的思想苦旅》、《文言與白話:一個世紀的糾結》、《多維視野下的研究》、《啟蒙與革命——“五四”激進派的兩難》、《20世紀人文學的反思與重構》等。主編《新青年》典藏本(五卷)、《斯文在茲——典存》(上下卷)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