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智慧面對青春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21548
- 條形碼:9787512721548 ; 978-7-5127-215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慧面對青春期 本書特色
孫云曉、邊玉芳傾情推薦 兩代人生活歷練的真實經驗,撥開“如何做父母” 的迷霧
智慧面對青春期 內容簡介
本書從作者養育一子一女的親身經歷出發,梳理了兩代人生活歷練的真實經驗,希望為困惑中的家長撥開如何做父母的迷霧。書中著重講述了人到中年的父母如何處理夫妻間的感情問題、如何與青春期的兒女斗智斗勇、如何傳承優秀的家風家教等問題,并深入鄉村調研,提出了對鄉村家庭教育的憂思。作者結合自己成長經歷、教育兒女的實踐和社會家教案例,撰寫出了這本家庭教育普及讀物。作者兼具勵志作家、家教指導者的角色,這使本書并不是專業意義上的家教科普,而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引起家長的共鳴。
智慧面對青春期 目錄
第1章 我們從家里出發 / 001
中年情感危機與家教困惑 / 008
婚姻質量與家庭教育 / 015
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 024
傾聽孩子的聲音 / 029
第2章 方向在哪里 / 031
家長的角色與責任 / 034
父母的格局影響子女的胸懷 / 041
你希望孩子去哪里 / 045
家長的焦慮 / 048
“紅臉”“黑臉”與協同養育 / 053
家庭“有病”怎么辦 / 058
控制不是愛 / 063
家風傳承很重要 / 068
多子女家庭 / 073
再婚家庭 / 079
第3章 困惑之門 / 083
你要孩子去金字塔尖嗎 / 085
粗暴教育方式不可取 / 092
家人為何成仇人 / 098
性教育羞答答 / 101
關注家庭抑郁 / 106
疏導應激情緒 / 111
家庭養育成本 / 114
寬恕與理解的力量 / 119
不執著于關懷 / 123
仁義落伍了嗎 / 127
鄉村教育的憂思 / 130
第4章 青春啊青春 / 133
我的青春往事 / 137
青春期的本質特征 / 142
母女對抗 / 145
叛逆與覺醒都是成長 / 150
韌性逆襲 / 155
男孩怎么養 / 158
自律決定成敗 / 166
我所經歷的家教考驗 / 169
我的家教反思 / 174
家書鑒賞 / 179
后記 / 191
智慧面對青春期 節選
為何這個時代的家長這么累?為什么我們必須在無奈的現實中堅持,卻沒有人打破這窒息的沉默?為什么家長這么累,卻得不到子女的認可? 社會需要反思,家長需要冷靜,家庭教育要看清方向。 家長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周扒皮式的監工,還是循循善誘的長者?是引領孩子走向光明未來的導師,還是陪著孩子一起跑步的陪練?是只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的物質提供者,還是注重呵護孩子心靈的朋友?是把子女當提線木偶緊緊控制著,還是松開手中的線讓他們如自由飛翔的風箏,只有在特別需要時才拉一拉線? 家長應該如何定位?教育怎樣才能走出困境?時代的焦慮,能不能切斷代際傳遞? 到底應該如何做父母? 父母應該從瑣碎事務中解放出來仰望星空,應從繁雜現實中修煉格局,應從盲目焦慮中思考方向。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良方。錢理群先生說,不贊成給孩子灌輸太多實際的東西,應該鼓勵孩子去夢想、空想。家庭教育,應該給孩子一個精神的底色。他說在他青少年時期,對他影響*大的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這實際上傳遞了一種信念,也包括一種浪漫主義精神。 我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去全國各地給學生做勵志報告,講《讓夢想點亮人生》《時代需要覺醒青年》《青年應投身于社會》等,這些理想教育,就是希望下一代人能繼承前輩的風骨與理想。 一些教育工作者與我交流時都會談及,現在的青少年是需要精神引領的,大多數鄉村家庭難以給予子女清晰的精神教育和信念教育。 如何給子女打好精神底色,這是所有家長要思考的。家庭教育的方向在哪里,本篇幾個方面的內容,或許可以讓我們一起思考。 家長的角色與責任 很多成人剛做父母的時候是很新奇的,也是有壓力的,但對自己的定位是不太清晰的。我也一樣,只知道要把*好的東西給孩子,要給他*好的教育,要讓他比任何孩子都幸福。 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一些人成了陪吃、陪喝、陪睡、陪玩、陪學的“五陪父母”,一些人成了上躥下跳、咆哮如雷的“發令者”,一些人成為“運動員”陪在子女人生長跑的路上,而一些人早就被子女拋在后面。 家長到底如何定位?如果再給你一次養育的機會,你會把自己定位在什么角色? 我現在有資格反思,也有時間檢討了。在我的孩子幼兒時期,我幾乎是個保姆,那段時間真的很累,母親就是個全天候的工作,你無法有太多的選擇。孩子逐漸長大,要開始培養其各種好的習慣,確立學習目標、懂得為人處世、理解社會責任,更大一些則要開始職業規劃、樹立人生理想、理解社會角色和家國情懷。家長真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有求必應的保姆,也不能把自己當成一直陪跑的人。當然,家長也不是在一旁吆喝指揮的裁判,而應該是個伯樂。 你要了解你的孩子的特點,比如,他的優勢、他的特質、他的潛能等,這肯定是需要陪伴子女成長才會得到的信息。你不陪伴,你就發現不了他的優點,也看不出他的問題,這好比伯樂相馬,每一匹馬都有自己的特征,關鍵在于彼此能否找到感覺。 大多數家長明白自己有管教子女的權利,也有教育子女的責任。但受家長的文化水平和自身條件的影響,家長對責任的理解也不盡一致。 二三十年前,不少鄉村中的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是把孩子帶大,提供吃穿等基本生活保障。他們希望孩子聽話,長大能走出鄉村。近些年,城市家庭的不少家長則把所有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比例提高,家庭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業上。
智慧面對青春期 作者簡介
海燕,知名作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教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首批講師、家庭教育巡講團成員、青少年勵志報告主講,“父母大學堂”社會教育活動發起人,“海燕書院”創辦人。多年來組織實施大型宣教活動,自2010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家庭教育、青少年勵志、家風家教等主題大型巡講上百場,受眾達數十萬人次。 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媽媽養育心經》《孩子,我想讓你幸福》,長篇小說《小康之路》,長篇報告文學《中醫之道》等。 路瑤,美國雪城大學學生,主修教育學、社會學。北美學生智庫成員、雪城大學中國學生聯誼會成員。曾獲市級“三好學生”榮譽。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