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實務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87802
- 條形碼:9787564587802 ; 978-7-5645-878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實務教程 內容簡介
《法律實務教程》按照法律實踐教學的目標,結合法律人面臨的共同法律職業和法律實務的實際問題設置章節,力圖能夠為在讀的法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了解和接近實際法律實務的窗口。 本教材的編寫人員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具有比較豐富的實務經驗,有擔任過法官的法學博士,也有檢察實務方面的專家和律師,因此教材的內容不僅是法律實務知識的歸納,更是法律實務經驗的總結。 《法律實務教程》可作為法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法律實務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剛進入法律職業的法律人的參考用書。
法律實務教程 目錄
**節 何為法律實務
一、法律實務的界定
二、法律實務的范圍
第二節 法律職業技能
一、法律職業技能的產生
二、法律職業技能的內涵
第三節 法律職業資格
一、全國統一律師資格考試時期(1986-2001)
二、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時期(2002-2017)
三、全國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時期(2018年至今)
第四節 法律職業基本倫理
一、法律職業倫理的內涵與特性
二、法律職業倫理的目標與架構
三、法律職業倫理的精髓與意義
四、法律職業倫理的基本原則
五、不同法律職業的倫理規范
**編 審判實務
**章 審判實務概說
**節 審判活動簡介
一、審判活動的概念
二、審判活動的特征
第二節 我國審判機關的法定職能
一、法院的概念與特征
二、我國的法院體系
第三節 我國的審判制度
一、兩審終審制度
二、公開審判制度
三、合議制度
四、人民陪審制度
五、回避制度
第二章 立案
**節 立案概說
一、立案的制度功能
二、立案的啟動方式
第二節 立案的法定條件
一、刑事案件的立案條件
二、民事案件的立案條件
三、行政案件的立案條件
四、立案監督
第三章 民商事審判制度
**節 民商事審判概說
一、民商事審判的概念
二、民商事審判的意義
第二節 民商事審判**審普通程序
一、審理前的準備
二、開庭審理
三、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
四、撤訴和缺席判決
……
第二編 檢察實務
第三編 律師實務
法律實務教程 節選
討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意義,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明確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道德是一種關于是非、善惡的判斷,是一種訴諸人的良知和內心確信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道德實踐包括道德教育則是一種求于內(道德認同)、達于外(道德行為)的活動。就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而言,如果在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不貫徹一種“內在視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職業特性與法律職業道德之間的內在關聯,使法律從業者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職業道德對于其事業的至關重要性,那么,就不可能使他們形成內在的道德確信,并基于道德認同在自己的行為中表現出道德自覺。 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單純的“外在視角”,僅僅從時勢政策的需要來闡說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顯然忽視了法律職業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視了法律職業作為道德判斷的主體地位。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從業者產生心理隔膜,并進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壓迫感或強制感,使人如有重負。因此,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兼顧內、外兩種視角,在對法律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上,既考慮時勢政策的要求,更顧及職業主體的需要和職業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內在視角”下的法律職業道德的意義呢?從法律職業的形成來看,法律職業道德不可或缺,可以說,沒有法律職業道德的支撐,就不會有現代法律職業。因此,法律職業道德對于法律職業的重要性,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的一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具體說來,現代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必須具備四種有機聯系的品質特性,即掌握專門的法律知識和技能、致力于社會福祉、實現自我管理以及享有良好的社會地位。法律職業道德之所以重要,從“內在視角”來看,就在于它與法律職業的這些品質密切聯系。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為社會服務的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法律職業實現自我管理的一個基本途徑,是法律職業享有良好社會地位的有效保證。 1.作為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內容 從事法律職業必須掌握專門的法律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藝術”,其中就包括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者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判斷是非、善惡的準則。要成為一名法律職業者,其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要通過專門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考試,掌握基本的職業道德知識和技能。對法律職業道德的認知,為從事法律職業活動所必需,它應該屬于法律職業者必須具備的*低限度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職業者必須知道自己的責任,知道一個社會的法律事務應該如何來完成。具體地說,他應該知道道德是關于是非、善惡的判斷,它不同于美丑、真假、神圣和世俗、稱職和不稱職等價值判斷;知道決定職業行為對錯、好壞的標準,以及證明職業行為和道德主張為正當的適當理由;知道職業上的“善”為何物,其依據何在;知道在面臨道德爭議時如何形成自己的立場,將不同的道德理由整合為連貫一致的形態,以及解決道德爭議的辦法是什么。2.作為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從事法律職業必須具備職業精神,而法律職業精神的核心,就是致力于社會福祉、用自己的專長為社會服務。在這種精神中,特別強調的是利他主義的倫理性。它所遵循的不“只是賺錢的要求”,也不以賺錢多少來衡量、評價職業成就的高低。這樣一種克己利他的屬性,恰恰也是道德評價的精髓所在。道德評價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利他的評價,追求的是有利于他人和群體,有利于國家、民族和社會,并在此前提下定位自我利益的實現。法律職業道德也不例外。法律職業道德在處理職業與社會、職業個人與職業整體以及職業個人與其他利益主體的關系方面所提出的各種要求,都體現了服務于社會的利他主義職業精神的要求。 四、法律職業倫理的基本原則 法律職業倫理既包括共同的職業遵循的原則,也包括各不同法律職業具體的職業倫理規則,后者如法官倫理、檢察官倫理、律師倫理等。其中法律職業倫理的基本原則是一線倫理,承載法律職業*核心的價值原則。法律職業倫理的具體規則是二線倫理,具體規范法律人的職業行為。不同的社會制度,法律職業倫理的原則有所不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法律職業倫理的原則必然要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結合我國相關法律職業倫理的規定,可以將法律職業倫理原則概括為以下六個原則: (一)忠實于憲法和法律原則 法律職業人員首先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這是法律職業者從業的首要原則。這一原則不僅是職業要求也同時規定于法律規定之中。比如我國《法官法》第3條規定:“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檢察官法》第3條規定:“檢察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高檢發布的《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忠誠”規范就包括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事實和法律。同樣《律師法》第3條規定:“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法律職業人員貫徹社會主義法治基本原則和正確適用法律的基本要求。我國《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以及《行政訴訟法》中都規定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以事實為依據就是法律工作要做到一切從與案件相關的客觀事實出發,以查證屬實的證據和憑借這些證據認定的案件相關客觀事實為基礎,而不是以主觀臆測、想象作為根據,在充分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做出判斷、決定和行動。以法律為準繩就是嚴格依法辦事。此外,《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公證員職業道德基本準則》都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規定。 (三)嚴明紀律、保守秘密原則 由于法律職業本身的特性,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各種秘密,包括國家秘密、偵查秘密、審判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法律職業人員做到嚴明紀律和保守秘密。否則沒有紀律保障,法律職業人的職業活動就會失范,無法維持職業的正常秩序。因此這一原則具體體現在法律職業行業的諸多紀律性規范文件中。比如*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高人民檢察院的《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偵查工作內部制約機制的若干規定》《關于檢察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司法部的《律師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等都規定了嚴守紀律,保守秘密的重要內容。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