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5895
- 條形碼:9787511385895 ; 978-7-5113-858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內容簡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為對象的教育活動,它幫助人解放思想,進而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導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喚醒人們內在沉睡的思想,激發出奮發向前的精神力量,獲得正確且明確的方向奮勇前行。人類社會不僅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等待著思想政治教育。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實施體弱化、對象趨勢化以及缺乏全員意識,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愿直面自己的職業,缺乏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不斷更新,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沖擊和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使其思想日趨復雜。從大環境來講,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積極參與,提供支持幫助;從小環境來講,需要全體教職工同心協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書育人。
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目錄
**節 立德樹人概述
第二節 堅持立德樹人是高校的優良傳統
第三節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
第二章 立德樹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節 科學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征
第二節 正確認識與處理價值觀建設的幾個關系
第三節 以立德樹人為統領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程
第三章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思政教學
**節 積極應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挑戰與障礙
第二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講好五個自信
第三節 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特征
**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目標
**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第二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第六章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節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第二節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轉型
**節 社會轉型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思想沖突
第三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第四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轉型的發展方略
第八章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節 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對雙主體
第三節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第四節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
第九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與意義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
第三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
第十章 大學生社團組織建設與管理
**節 大學生社團組織的概念及性質界定
第二節 大學生社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第三節 大學生社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的路徑和措施
第十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的實現路徑
**節 堅持文化融入的理念和原則
第二節 擴大文化融入的內容范圍
第三節 創新促進文化融入的方式方法
第四節 建立促進文化融入的制度機制
參考文獻
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節選
二、立德樹人與高校各項工作 愛因斯坦講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蔡元培在《教育獨立主義》中強調:“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這些名言格言都道出了一個共同的真理: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通過高校的各項工作去落實。 (一)立德樹人與高校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樹人是高校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與靈魂,離開了立德樹人這個目標任務,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就偏離了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為立德樹人提供方向保障與政治保障。高校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牢固確立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工作中的統領地位,確保德育首位,確保高校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使高校永遠為社會主義事業造就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就是要黨的指導思想變為大學生的信仰,把黨的主張變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使大學生永遠信黨愛黨,為黨護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不斷強化思想引領,培育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價值取向,做政治上的清醒人與明白人,具有高尚的政治品德,對國家、對社會具有責任感,對他人富有友愛之心。堅持立德樹人,高校要切實加強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二)立德樹人與高校教育教學工作 要把立德樹人工作落實到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使立德樹人工作有抓手、有平臺、能落實、有成效。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使立德樹人工作得以具體實施與展開,離開了高校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立德樹人目標任務就會落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承擔著對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培養任務,承擔著對黨的創新理論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任務,承擔著對國家自豪感及社會責任感的培育任務,承擔著對專業知識與做人知識的培育任務,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情、意、行的培育任務。所以,必須切實擔負起這個重責,把這些任務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認真搞好教育教學,努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書育人實效。這里的關鍵是高校的廣大教師,要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切實成為學生的表率,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大學生成人成才的目標與愿望。 (三)立德樹人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立德樹人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任務,要把立德樹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落實、監督、糾偏及成果固化作用。高校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與政工干部、學生管理隊伍在一起的,立德樹人工作的許多任務也是由學生管理工作者承擔的、組織實施并進行考評的。學生的思想動態狀況,學生管理隊伍*清楚;學生的課外活動、宿舍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黨團活動等,都是由學生管理隊伍組織開展的,他們在*前沿;學生的品德測評工作,是由學生管理隊伍實施的,他們*有發言權。因此,要通過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依據學生品德的直接測評與間接反饋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補漏,對偏離之處及時進行糾偏,對肯定之處及時予以固化。要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堅持“以德管理”與“依法管理”相結合,把教育融入管理,以管理強化教育。 (四)立德樹人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也是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載體。依托校園文化建設來開展立德樹人工作,就是要發揮校園文化的滲透作用。人是文化的產物,文化的功能就是化人,要把“德”立起來,要把“人”樹起來,絕不是一個過程就能解決的,它是一個長期堅持的結果,是一個要靠不斷滲透才能得以完成的過程。先進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與環境,有助于培育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反之則走向反面。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作用,堅守好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陣地,讓優秀文化充滿校園,使優秀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像空氣一樣,使大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呼吸新鮮空氣,達到身心愉快的效果,從而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與道德境界。校園文化對學生品德形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和無言的教育,是感化學生的熔爐,學生置身于思想文化氛圍之中,既能認識真善美,又能辨別假惡丑,使學生在這種行為文化的影響下,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五)立德樹人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有人認為,21世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適應這一時代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就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就成為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所以,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凸顯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教育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地位。可以說,這兩個文件是指導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行動綱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搞,而且要進一步深化推進,要覆蓋全體學生,要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由此可見,立德樹人與創新創業教育,在理念、目標、任務及實現途徑等方面,二者高度一致。 (六)立德樹人與高校轉型發展工作 高等教育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教育部適時頒布了《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地方本科高校之所以要轉型發展,就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避免人才培養模式的同質化傾向,構建應用型與復合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開展轉型發展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高校職能的需要,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職能開出的一片新天地,是高校科學研究職能及社會服務職能發揮的新要求。轉型發展工作,不是在高校四大職能之外另搞一套,不是高校人才培養職能之外的“節外生枝”,而是發揮高校職能的務實創舉。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要在立德樹人的統領下,通過開展轉型發展工作,突破封閉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束縛,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開放性,建立一系列人才培養轉型發展基地,運用一切社會資源,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接起來,研究真問題,解決急需,做到“接地氣”,讓學生受益,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
臧國慶,男,漢族,出生于1985年9月,畢業于河北醫科大學。從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一線工作多年,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以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目標,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學生的教育管理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文化素養。同時,針對學生的現實思想表現開展教育工作,關注學生合理訴求,幫助學生化解矛盾擺脫困境,全方位****的成長成才。 李晶,女,漢族,生于1984年5月,湖北黃岡人,博士研究生。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當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 徐靜文,女,漢族,1980年6月20日,畢業于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生部,講師。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職于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此期間,曾擔任《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社會心理學》等多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工作。2019年1月,就職于北京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今。主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在省級以上正式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并參與國內外課題五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