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骨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2492
- 條形碼:9787530222492 ; 978-7-5302-2249-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骨鹽 本書特色
80后實力派小說家陳再見長篇新作
一個失蹤的“傻子”決定去死
一部南國小城里的《沉默的真相》少年失蹤雷管炸車鹽田白骨宗族械斗
靈魂救贖的“紅與黑”人心迷局的“罪與罰”
在生與死中,爭得活著的價值與偉大《骨鹽》是我寫得比較暢意的長篇小說——無論是生活還是寫作,我對順境的東西總是充滿好感和信任。這是我比較信任的作品,它擁有刑偵小說的外殼,以四個視角互補和遞進的方式敘述一個好看的罪案故事。故事本身就應該具有話語權,苦難與仇恨,罪惡與救贖,無論是正面表達還是旁逸斜出,它們都遠在故事之上,是小說之所以稱之為小說的那一部分隱秘的理由。
——陳再見
骨鹽 內容簡介
《骨鹽》是80后實力派小說家陳再見的長篇新作。本書分為四章,分別以唐葉修、馬可君、唐雄和唐寧國四個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補全了一個發(fā)生在南國小城邊緣的故事。唐葉修的弟弟唐寧國從精神病醫(yī)院逃走了,為了尋找失蹤的弟弟,唐葉修選擇了報警。在警察馬可君的步步追查下,唐家曾經(jīng)的一段苦難經(jīng)歷逐漸浮出水面,苦難的源頭直指海東城當?shù)睾蘸沼忻姆康禺a(chǎn)商唐雄——二十年前,唐葉修和唐寧國的父親在一起宗族械斗中被唐雄打死。長大后的唐寧國自制雷管為父報仇,卻誤sha了唐雄的司機,坐牢八年后又被強制轉入精神病醫(yī)院,成了一位“精神病患者”。唐葉修則在父親死后選擇以沉默面對現(xiàn)實,并接受地方政府的資助讀了師范大學,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原本只想過平靜生活的她,因為弟弟的失蹤不得不開始正視曾經(jīng)的痛苦回憶。“有些事情,年月久遠,早就變了模樣,小說家也無法將它們恢復原貌。”這一次從醫(yī)院出逃的弟弟決定用自己的生命,引導姐姐找到二十年前埋在鹽埕地下的一具無名尸骨,讓曾經(jīng)的另一段罪惡重見天日。馬可君作為一位外鄉(xiāng)人,處在海東城復雜交織的人際網(wǎng)外,本是調查事件的絕*佳人選,但面對“唐寧國失蹤案”和“鹽埕地白骨案”,以及善惡難辨的唐雄,秉持正義之心的他也感到了絕望和無力……
骨鹽 目錄
**章只有大橋才能跨越海灣
第二章陌生人來自外鄉(xiāng)
第三章所有事物一樣的白鹽
第四章姐姐,來世再見
骨鹽 節(jié)選
1車停在海東大橋,站在橋上往下望,是一片閃著銀光的鹽埕地,曝鹽人弓著黝黑的脊背,從高處看,像是牽線木偶,湮沒在銀光里,時隱時現(xiàn)。
唐葉修摘下眼鏡,瞇起一雙近視眼。鹽埕直接變成了一片白光,有幾個黑點在蠕動,像是夢里見到的情景。她心里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傷感,就像當年父親總是端坐在案頭發(fā)呆,目光空滯地盯著屋里某個不確定的物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分明能感受到他心里的哀傷。這幾乎成了唐葉修對父親的唯一印象,頑固得像是思想者的雕塑立在她的腦海里,而父親這座雕塑,理應稱之為“哀傷者”。
鹽埕繼續(xù)向東南方向延伸是一長溜塭田,塭田是養(yǎng)魚蝦的,那里的水稍顯暗淡,不像鹽埕這么蒼白耀眼。唐葉修抬高視線,眼睛舒服了一些,盡管模糊一片,她還是能分辨出哪兒是泊滿漁船的東宮碼頭,哪兒是海東城高低錯落的樓房。不過,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那些或灰暗或發(fā)白的樓房倒像是立在水面上的海市蜃樓。
唐葉修把眼鏡戴上,才知道那是鹽埕的白光制造出的假象,在海東大橋上看不見更大的海面,大地板塊在這個地方像榫子一樣進來一個口子,海水順勢漫漲,形成了小海灣。海東城就位于海灣的頂端,順著海灣左右兩條弧線排下去的,是蝦米般大小的村莊。唐葉修從小生活的村莊應該是其中*小的——是不是*小的?她又有些不確定了,村里*多的時候,也不過是二十多戶人家吧——就像是一串項鏈,*耀眼的還是那個吊墜,于是村里人都習慣往海東城跑,哪怕是挑擔做個小買賣,或在海鮮餐館端盤打雜,像唐葉修這樣能進城當教師的肯定是*好不過了。
離家去讀師范后,唐葉修就離開了那個叫鴨屎礁的小漁村。一個連名字都不好意思提及的地方,如果沒什么緊要的事,她是輕易不會再回去了。海東大橋就像一條紐帶,把散落的漁村和海東城連接了起來。唐葉修曾經(jīng)往返海東大橋無數(shù)次,讀師范之前,幾乎每天兩趟,更早時是坐父親的單車,后來自己騎車去海東城二中,背后還載著比她小幾歲的弟弟。那時她覺得海東大橋又長又高,輕易不敢往橋下看,姐弟倆都有恐高癥,看到鹽埕上晃著白光,她會頭暈,雙手晃動得龍頭都抓不穩(wěn)。唐葉修記得那時候的鹽埕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遼闊,至少在她的印象里,橋下一半還是緩慢流動的暗色潮水。
唐葉修多久沒來過海東大橋了,應該就是當上老師以后,當老師多久了,她一時也想不起來,何況*近她腦子就像是煮壞了的甜粿一樣黏糊。一座老橋也沒有什么好看的,盡管它曾是少女時*熟悉的記憶。現(xiàn)在看來,大橋又老又土,早就該廢棄重建了。唐葉修把車停在橋上時,還擔心會成為讓老橋瞬間崩塌的*后一根稻草。當然這樣的擔憂可笑而多余,橋上車來車往還是蠻熱鬧的,誰也不會有如此不靠譜的想法。唐葉修情愿把這種強迫癥似的擔憂視為是某個時期落在記憶里的模糊印證——具體是什么,也懶得費勁細想了。
眼下唐葉修*擔心的是弟弟唐寧國。
三天前,精神病醫(yī)院的陳主任打電話來說,唐老師啊,唐寧國回去找你了嗎?唐葉修說沒有,怎么啦,他又跑了?陳主任說,是的,從監(jiān)控看,他這次是翻墻出去的,三米多的高墻,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唐寧國從精神病醫(yī)院出逃已經(jīng)不是**次了。用他的話說,他又不是精神病,干嗎非要跟一幫精神病住在一起。確實,他患的是間歇性精神分裂癥,正常的時候完全沒事,當然了,不正常時,也不至于會怎么樣,頂多也就是精神萎靡,喜歡自言自語,嘀咕坐牢時那些類似“改過自新”的口號,有時還會說些旁人聽來不知所云的言語。
兩年前,唐寧國出獄,唐葉修剛開始還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異常,直到有一天,唐寧國悄聲對唐葉修說,姐,你想當校長嗎?我一句話的事情,明天就讓手下去辦。半年后,唐葉修終于連哄帶騙把弟弟送進了城郊法留山下的精神病醫(yī)院,那時陳主任還安慰她說,沒事的,*多一年就可以出院。唐葉修完全信任這位從省城進修回來的老同學。可是一年多過去了,唐寧國還是老樣子。而且這次出逃,已經(jīng)過去三天了,依然不見蹤影。唐寧國以前每次出逃,都會在三天內來學校找唐葉修,乖得像個孩子一樣讓姐姐帶他回醫(yī)院。
唐葉修不知道應不應該報警。不過,報警之前,她還是決定回鴨屎礁看看,不知道弟弟是否瞞著姐姐回了老家。父親去世后,唐葉修就沒再回去過,她也不希望弟弟回去。村里的老屋估計早已坍塌了,長滿了差不多可以湮沒殘垣斷壁的野草。唐葉修不清楚村里還剩下幾戶人家,肯定是沒幾戶了,當年逃的逃,搬的搬,幾乎只剩下個空殼。唐葉修把車停在巷口的榕樹下,下車沒逗留多久,幾個老人在樹下剝地豆,甚至都認不出她來,以為她是外鄉(xiāng)人。他們問,姿娘仔你找誰啊?唐葉修沒有回答,竟慌亂地上了車,掉了頭就往外開,逃離似的,心情還和當年一樣。
從鴨屎礁回海東城就十幾里路,新修的水泥路橫穿過密不透風的桉樹林,唐葉修開得飛快,十分鐘不到,車子就上了海東大橋。來時她沒想過,返回時,卻突然想停下車看看。印象中,她還是**次這么做,放在之前,這肯定是個大膽的決定。她一直還是恐高,海東城二中新建的宿舍樓有十層,她硬是拒絕搬過去,還窩在舊教室改造的老宿舍里,像個釘子戶。或者,就算是在弟弟失蹤之前,她也沒有特意站上大橋往下望的勇氣,更不可能只身往橋上跑了。如果說是弟弟的失蹤給了姐姐豁出去的勇氣,毋寧說是唐寧國失蹤后,唐葉修接連夢見橋下這片鹽埕,讓她覺得事情有些莫名詭秘。
即便是站在橋面的路牙子上,雙手扶著發(fā)黑脫皮的水泥護欄,整個身子往前傾,半個身體都暴露在了橋體之外,唐葉修還是沒想明白,為什么要停下車來特意體驗。在旁人看來,這是一個文藝女青年的做派,恨不得面對近物遠景賦詩一首。唐葉修不是什么文藝女青年,她都三十好幾了,大齡阿姨了,雖然學的是英語,同樣是語言,英文卻更像是一門理科——反正她是這么覺得的,就算在課堂上朗誦一首拜倫的英文詩,她也感覺跟背誦一個數(shù)學公式無異。2回到學校時,天快黑了。
唐葉修把車停在宿舍樓下,她不再擔心有人跟她搶鳳凰木下的車位了,同事們幾乎都搬進了新宿舍樓。這棟三層高的老舊樓房據(jù)說很快也要推倒重建,本城有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房地產(chǎn)老板捐給學校一大筆錢,說是要建個科學館。唐葉修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不帶畢業(yè)班,不負責火箭班,也不插手重點班,甚至連班主任也不愿意干,或者說沒人想起要她干。她只需按部就班,上好自己的課,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學校的事她一般不關心,同事間也是能避就避,校園里碰見了點個頭,需要站住腳停下說幾句的,那么多領導和同事中,五個手指頭就能數(shù)得過來。
學校依山而建,山不高,一到雨季,雨水嘩啦啦地朝山下奔突,校園里那些向上的石板階梯就都變成了小瀑布。唐葉修還蠻喜歡下雨天的,眼看夏季也到了。她的宿舍就在一樓,位于整個階梯式校園的*底層,從窗戶剛好能望見雨水順勢而下的壯觀情景。不過,宿舍里長年陰濕也是*大的苦惱,南風天時,到處更是濕漉漉的,沒一塊地方可以下腳,連天花板都滴滴答答地落水。
時下正是尷尬的季節(jié),省尾國角的海東城更是節(jié)氣混亂,連續(xù)下了幾天雨,本來已經(jīng)悶熱的天氣又有些陰涼了。唐葉修打開宿舍門,一股霉味旋即撲了上來,必須得在里面待上半小時,才能習慣這種陰濕的味道。她開了燈,**時間把后墻角下接滿滴水的面盆端去洗手間倒掉,再放回原先的位置。除此之外,這個小房間沒什么可挑剔的,一切都按照她心儀的方式布置,鋪了碎花布罩的小沙發(fā),網(wǎng)上郵購的日式茶幾同時也是她的工作臺,一邊整齊地碼放著作業(yè)本和教案資料,一邊放著她的粉紅色手提電腦,還有商場買豆奶時送的牙白色咖啡杯。她以前喜歡喝茶,這兩年,迷上了咖啡。他們都說喝咖啡睡不著,她現(xiàn)在是不喝咖啡睡不著。
晚上六點多了,外面還沒完全黑下來。學生們進進出出,很嘈雜。這個時間學校總是很熱鬧,等吃了晚飯,晚自習開始,校園才會寂靜下來。當然了,也有逃離課堂、偷偷躲在樹叢里談戀愛的學生。唐葉修一般不會在晚上往校園跑,也是怕遇見談戀愛的學生,挺尷尬的——有一次,在桃李園碰見班上一個英語成績很好、人看起來還很內向的小女生,竟然在一棵木棉樹下和高年級的男生接吻。唐葉修有點不敢相信,還特意走近了想看個究竟。結果那女生白了唐老師一眼,順帶還罵了一句“有病”。之后,唐葉修在課堂上就再沒得到過該女生的尊重,沒多久,女生轉到其他班去了。唐葉修一直想不明白,還從此落下了心理陰影,別人是看見老師掉頭就跑,她現(xiàn)在是看見學生掉頭就跑。
唐葉修泡了面,又沖了一杯咖啡。她的晚餐一般就這么湊合。電視里正播放著一檔歡快的娛樂節(jié)目。她突然想起是不是應該給張純打個電話。張純也是二中的老師,是唐葉修能數(shù)得過來的“五個手指頭”中遇見了需要停下說話的人之一。在學校里,張純比唐葉修還要邊緣,她只教一般科目,一周沒幾節(jié)課,還經(jīng)常請?zhí)迫~修代勞。她們之間的關系也是那樣慢慢好起來的。唐葉修每代一節(jié)課,學校的補貼另算,張純還會私下發(fā)個微信紅包,出手挺大方。張純停薪留職很多年,迫于教育局的清查文件才回校報了到,她主要的職業(yè)是在馬街經(jīng)營一家美容院,手下帶著一幫十七八歲的美容技師,個個都是從外地所謂美容學院招回來的專業(yè)人士。在唐葉修眼里,張純是個比她厲害很多的大姐,也許能給她比較有用的建議,是報警,還是找什么人幫忙?張純在海東城人脈深廣,有些事唐葉修做不到,張純也就一個電話的事情。再說了,唐葉修還有個精神有問題的弟弟這事也只有張純知道,其他人,她能瞞就瞞,誰也不愿意沒事就把家丑往外揚,尤其是唐寧國還坐過牢。
手機里一首歌都快唱完了,電話才被接聽。
“張姐,我想跟你說個事……”
還沒等唐葉修把事情說完,張純就說:“來美容院說吧。”聽得出來,她正忙。
唐葉修放下手機,坐在沙發(fā)上看著一桶逐漸冷下去的泡面,發(fā)了會兒呆。她突然起身,把桶面扔進了垃圾桶,端起咖啡,分三口喝了個精光,又抓起茶幾上的手機,轉身就出去了。3出了校門,穿過廣場,不遠的對面就是馬街了。街口向左拐,直走兩百米,就能看見“純純美容院”的招牌了。招牌上有一根燈光滅了,所以從遠處看,五個字有一半隱藏在黑暗里。唐葉修很少來美容院找張純,也不是很少,幾乎就沒有,或者說,肯定沒有。這是**次。她們不是那種會經(jīng)常出去吃吃喝喝聊八卦的朋友,一般就是在校園里碰到了,才會站住說幾句閑話;要么,就是張純趁著課余來唐葉修的宿舍,喝茶、喝咖啡,一起看娛樂頻道的節(jié)目。僅此,而已。這么鄭重其事地找張純說事,更是頭一回。唐葉修正醞釀著該怎么開口,不至于太突兀,突然發(fā)現(xiàn)人已經(jīng)到美容院門口了。
發(fā)放傳單的小姑娘硬是把紙張往唐葉修的手里塞:“小姐,做個美容吧,我們正搞活動,七八折。”唐葉修接過傳單,像模像樣地看了一下,長這么大,別說是美容,她連面膜都沒貼過一張,至于其他女孩**的化妝品,在她眼里,也像是相隔遙遠的陌生事物。
“張姐在嗎?”唐葉修怯生生地問。
“哦,找張姐啊,在里面。”
唐葉修走進美容院,蒼白的燈光照得她瞇起了雙眼,在一群白花花的女人中間尋找張純的身影。美容院的張純和海東城二中的張純完全判若兩人,具體是在裝扮上,人靠衣裝馬靠鞍——此刻的張純戴著大波浪形狀的假發(fā),臉上化了濃妝,一身白色的職業(yè)套裝,顯得隆重而干練。
“來啦,先坐會兒。”張純示意唐葉修坐在對面的位置上,用檀木杯夾從大陶碗里夾出一個白瓷杯,熱水凈過,沖了茶,深褐色的熟普加了胎菊,端到唐葉修眼前。整個動作熟練而流暢,一看就是老茶客。
眼下在海東城,除了張純,唐葉修找不出第二個能夠幫她的熟人了,或者說,唐葉修要的也不是什么幫忙,她僅僅需要一個可以聽她把事情說出來的分憂者。父親去世后,在這個世界上,弟弟就是唐葉修唯一的親人,如果弟弟再有什么不測,她真就無依無靠了。
“幾天了?”張純問。
“三天了,以往他要是逃出來,第二天就會來學校門口等我。”
“醫(yī)院那邊怎么說呢?他的病情*近怎么樣?”
“醫(yī)生說*近還挺好的,病情沒加重,當然也沒什么好轉,也就是說,還和以前一樣。”
“我建議你還是報警,明天去派出所一趟,我有個朋友在那里,叫馬可君,有什么問題你可以找他,就說是我朋友,我明早先給他打電話。”
“好的,謝謝張姐。”唐葉修的眼圈瞬間紅了。*后還是得報警,報警像是某種隱喻,象征著弟弟真的出事了,而不是去了某個地方,多貪玩了一天。通常情況下,至少在唐葉修的印象里,警察只是作為處理后事的角色出現(xiàn),就像父親出事那天,他們也是等悲劇基本定局了才出現(xiàn);不過后來審判唐寧國時,他們倒是凌厲得讓人措手不及——這么想時,唐葉修心里一陣難受,淚水滑了下來。
十年前,唐寧國還沒被判刑,那時就拘留在海東城派出所,大概有半個月之久。唐葉修去探望過兩次,每次都讓她備感煎熬和狼狽。一度,她覺得派出所連同它所在的區(qū)域都是海東城*為灰暗晦氣的地帶,平時都不愿意路過,被迫無奈要去辦個證件,也不想有多一刻的逗留。在她看來,里面無論是辦證人員還是警務人員,都板著一副冷漠的面孔,絲毫沒有人類情感的溫暖血性。
唐葉修不知道那個叫馬可君的警察是否也有著同樣的面容。但愿他們之前沒有見過!于是,還沒面對,唐葉修就已經(jīng)緊張得徹夜難眠了。深夜的校園寂靜得像是在荒山野外,隨著晚自習的學生潮水一般涌走,把校園僅存的*后一點生氣也裹挾一空了。山上三瓣石的馬尾松被風吹得嗚嗚響,唐葉修蒙著被子都聽得十分清楚。氣溫還在繼續(xù)下降,天氣預報說近幾日海東城會迎來持續(xù)的風暴。如果唐寧國還活在世上,他自然不想流落雨中,肯定會來找姐姐的,就像他入獄之前經(jīng)常開著摩托車來宿舍吃飯看電視,同事們還誤以為他是唐葉修的男朋友呢。他們沒當面問,唐葉修也不會特意逢人就解釋。有些事情,在外人那里也沒有什么好解釋的——就是說,倘若下雨天唐寧國還不出現(xiàn),幾乎就可以肯定,出事了。唐葉修在被子里打了個寒戰(zhàn)——能出什么事呢?
她輕喚了一聲“爸”。
唐葉修此刻*希望父親能出現(xiàn)在她身邊,告訴她該怎么辦。當然,父親肯定會說:“就算是死了,你也要把他的尸首給找回來。”4雨從清晨就開始落了,整個海東城濕漉漉的,一片黯淡。在貿易城下的十字路口,汽車和接送孩子的摩托車亂成一團,路上堵了二十分鐘。唐葉修上午沒課,如果有必要,下午的課還得請人代。車子緩慢地通過路口,她一邊開車,一邊盯著街道兩邊的行人,希望能在他們當中認出弟弟的面孔。顯然不太可能,行人不是打著雨傘就是身穿雨衣。雨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地打在前擋風玻璃上,雨刮器都刮不過來,車內升騰起一層迷霧,唐葉修像是被囚禁在蒸籠里。
唐葉修把車開進派出所大院時,還以為今天沒人值班,一個人都沒見著,平時排著長隊的辦證窗口也空無一人。唐葉修把車停好,冒雨跑過大院,抬頭一看,剛好就是接待室,馬可君已經(jīng)迎了出來。
“你就是唐老師吧?”他笑著問。
唐葉修點頭,眼神里帶著沒有心理準備的緊張。
“張姐剛給我打過電話了。”
眼前這個男人,三十五歲上下,略微有點禿頂,身材中等,有些胖壯,不過剛剛好。簡單說,這是個外形各方面都剛剛好的男人,不是很出脫,自然也不算差勁,丟在人群里保證瞬間就被淹沒了。不過從眼神和輪廓分明的嘴唇上看,很明顯是個機靈人。大概是有熟人從中潤滑關系,馬可君全程都帶著笑,和唐葉修之前見識過的海東城的警察不太一樣。這讓唐葉修稍稍放下心來,甚至像個串門的客人那樣,很自然地接過了他端過來的熱水。
他們在一張堆滿文件夾的工作臺前坐下。馬可君背靠窗戶,埋首在雜亂的臺面上翻出筆錄本子,并把茶壺和香煙放置在桌子的一端。唐葉修瞥見臺面的玻璃下壓著一張戰(zhàn)友的合影,有一張稚嫩的面孔就屬于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從馬可君身后的窗戶恰好能望見海東城二中山上的三瓣石和隨風搖曳的馬尾松。小城的小,倒是時時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來。弟弟逃離精神病醫(yī)院后,應該沒有往城里來,要不這么小的地方,是躲不住一個大活人的。
馬可君提筆等了一會兒,唐葉修才開始講,她其實并不知道該從何時講起,是二十年前,還是十年前,*后她長話短說,只從三天前說起,也就是說,一句話:三天前唐寧國從精神病醫(yī)院逃離,至今音信全無,下落不明。馬可君在本子上記著,“精神病醫(yī)院”讓他稍有停頓,雖然不易察覺,唐葉修還是感到某種被冒犯的羞辱。她可以清楚地看見,馬可君除了在本子上如實記錄下她的原話,還特意做了些特殊的標記,大概是他覺得事情講述得過于簡短,有必要做做樣子,好讓人覺得自己的態(tài)度嚴肅端正。
馬可君又問了唐葉修幾個問題,比如回老家找過沒有,唐寧國平時有沒有跟其他人來往……唐葉修都如實做了回答。反正馬可君問什么唐葉修就答什么,不多說一句問題之外的事情。馬可君*后記下了唐葉修的手機號,又要了精神病醫(yī)院的聯(lián)系號碼,接著跟唐葉修說,他這邊會立案的,既然人已經(jīng)失蹤三天了,他得親自跑一趟精神病醫(yī)院,調取監(jiān)控錄像,了解唐寧國在醫(yī)院時的情況。如果到時需要唐葉修配合做什么,或有什么進展,他會主動聯(lián)系她的,沒其他事情,她可以先回去上課了。馬可君像個老朋友那么細心,這反而讓唐葉修有些發(fā)蒙。她覺得事情處理得有些草率,就像一個人正準備抬腿上坡,卻發(fā)現(xiàn)一腳踩空,差點跌倒。她懷疑馬可君是不是需要點好處,小城里求人辦事之前“意思”總要到位,哪怕是上派出所報案。唐葉修又拿捏不準這里面的分寸,簡單說就是沒這方面的社會經(jīng)驗。她只好軟下身來,請求馬可君幫忙,盡快尋找弟弟的下落,你看天氣這么惡劣,保不準會出什么意外。她都急死了,淚水在眼里打轉。唐葉修還從沒對人這么低聲下氣過,尤其是面對一個陌生的男人——眼前這個男人如若不是有一層特殊的身份,她難以想象自己會表現(xiàn)出如此卑微的姿態(tài)。
馬可君忙安慰說:“唐老師,我理解你的感受,不過急也沒用,放心,我們會盡力的。那么大一個人,丟不到哪兒去的,一定就在海東城附近。”
離開派出所時,唐葉修的焦慮并不比來時少,心里反而覺得更加不踏實了,似乎就這么狠心地把事情托付給了別人,這個被托付的人看起來并非不靠譜,卻也沒讓她十分放心。唐葉修剛把車子開出院子,突然又掉頭折了回去,她急匆匆來到接待室,問馬可君什么時候去精神病醫(yī)院。馬可君被問得有些發(fā)愣,停頓了一下說,就上午吧。如果不是唐葉修特意這么問起,他大概會把時間推到下午,畢竟雨這么大,精神病醫(yī)院又在城郊,離城區(qū)有十幾公里的路,路還不好走,如今雨一下,肯定泥濘不堪。馬可君做出收拾東西馬上要出發(fā)的樣子,他跟另外一位年輕警員說了句什么,回頭見唐葉修還站在門口,頭上和身上因為剛才來回跑,被雨澆濕了,正滴滴答答掉著水。
馬可君說:“放心吧,張姐交代的事情,我可不敢馬虎。”他語氣是半開玩笑的,意思還是要唐葉修知道,有張純這么一層關系,她的事情就不再是一般人的事情了。
這在事事講關系的小城,唐葉修再清楚不過。不過唐葉修想的不是這些,她只是不想像個沒事人那樣甩手回去,況且她上午又沒課:“是這樣的,馬警官,我能跟你一起去嗎?”
馬可君幾乎沒有經(jīng)過半秒的考慮,隨口就說:“好啊,坐我們的警車去吧,你把車停這里。”
他轉身從墻上的架子上摘了一把鑰匙,便領著唐葉修出門,往車庫走去。說是車庫,其實就是一個藍色的鐵皮車棚,棚里停放著幾輛半新不舊的警車,看樣子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沒用了,警燈上沾了一層細細的沙塵。
唐葉修坐上副駕駛座位,車內一股濃烈的煙味混雜著男人的汗臭,讓她微微蹙起了眉頭。
唐葉修還是**次坐男人的副駕駛座,三十多歲的女人了,雖說從外表看不太出年紀,甚至可以說是天生麗質,不用任何化妝品,細膩白皙的皮膚就為她掩蓋了不少年歲,至少讓人去猜,算上人們對女性虛榮心的考慮,一般也就猜個二十七八歲的樣子。這么些年來,唐葉修還真拿自己是個二十來歲的女孩看待,尤其在與男人接觸方面,她做出了固執(zhí)的疏離,沒交過正式的男朋友不說,連男性朋友,也談不上有。學校要是組織活動,或參加同學會之類的,她也不會和某個男生單獨聊天,更別說坐上他們的副駕駛座。仿佛在她心里,汽車的副駕駛座就意味著是新娘的花轎了。所以,唐葉修參加工作沒多久,就開始攢錢買車,對她而言,沒房子有學校宿舍,沒車子,在這個難得遇見一輛公交車,打的又貴得離譜的小城——她又不愿像個家庭婦女那樣去坐街頭臟兮兮的三輪車,簡直就是寸步難行啊。同樣,唐葉修的副駕駛座也沒坐過男人,可以說就沒坐過人,她只把它當儲物處,放零食,放教學材料,放書和雜志,就算是以前送弟弟去醫(yī)院,她也會讓他坐后面去。
馬可君感覺到唐葉修的不適,他尷尬一笑:“公家的車子,味道是有點復雜。”
車子在雨中穿行,雨水啪啪地打在車上,幾乎看不清路面了,像是有人朝擋風玻璃上潑水。小城被吞噬在一片模糊的混沌里,只隱約看得見對面駛來的,被雨打得零散縹緲的車前燈光。
唐葉修有些不太好意思,這樣惡劣的天氣實在不適合開車去那么偏遠的地方。她想故意說點什么,好消解自己的歉意,又想不起來該說些什么,有些事情她覺得還不是說的時候。馬可君倒是專心地開著車,這輛至少有十多年的雪鐵龍看樣子平日里就他在開,目前的境況對他而言也談不上是什么難題,對有駕馭成就感的男司機來說,還巴不得遭遇風雨雷電的惡劣天氣呢,興許是好萊塢電影看多了,他們以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更接近于銀幕里的英雄形象,腳底下的油門也仿佛成了手中隨心所欲的武器。
唐葉修感覺馬可君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人到中年,卻分明透著一股小年輕的天真勁頭,所謂穩(wěn)重,多是裝出來給人看的,尤其是身邊還坐著一位女老師。女人一旦成了老師就不單單是女人了,至少在男人看來又多了一層不容觸犯的包裹。唐葉修能預感,像馬可君這樣的男人,一旦熟絡起來,就會是人群中那個*愛玩鬧的大男孩,忘情時還會拍著女孩的肩膀說,嘿哥們兒,你說是不是這樣子啊?唐葉修平時接觸男人不多,班里的那些毛頭小孩當然可以忽略不計,不過她自信對男人還是挺了解的,這得益于她敏感的心思和多年來充當旁觀者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5沒等唐葉修反應過來,車子已經(jīng)出了城。眼前的樹木開始多起來,成片的桉樹林在雨幕中虛化成了天地的背景。她無法判定此刻身在何處,車子像是被雨水裹挾著前進的船只,路面都是雞蛋窩,搖晃得厲害,車前燈跳躍的光束如搗蛋的小孩在玩弄手電筒,中控臺上擺放著一只做工拙劣的圣伯納德陶瓷犬,一直在頻繁點頭,看著有些滑稽。唐葉修想到的是,一輛警車上竟然也放著這么一件車內飾品,顯然不太適宜。
“馬警官是屬狗的嗎?”唐葉修終于開口說話了。
馬可君笑著點頭,不過不太確定是點頭還是顛簸引起的。
“唐老師叫我阿君就好了,大家都這么叫我,張姐也是。”
這當然是客氣話。馬可君一口一個張姐,可見張純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唐葉修還是會繼續(xù)叫他馬警官,就像他也一直叫她唐老師。
這期間,張純給唐葉修打了個電話,問事情進展如何。唐葉修說正和馬警官在去往精神病醫(yī)院的路上。張純讓唐葉修別太擔心,阿君是個好人,他會幫你的,說著又讓唐葉修摁了免提,親自和馬可君說了幾句,也是類似的話。
掛了手機,唐葉修雙眼有些發(fā)熱,但她不想在不熟的人面前哭,尤其是男的。她強忍著淚水,就像多年前,母親去世那天,父親抱著母親在去醫(yī)院的板車上,也同樣強忍著淚水。事實上,板車還沒過海東大橋,母親就已經(jīng)斷氣了,同行的人問還去不去醫(yī)院。父親是學中醫(yī)的,還是鴨屎礁小學的校長,他比誰都清楚情況的嚴重性,母親正是誤吃了他的中藥才誘發(fā)心臟病發(fā)作的——那個長年體弱多病的女人早就養(yǎng)成了是藥就敢往嘴里喝的習慣,沒想到一碗不濃的湯水*終還是要了她的命。
那年唐葉修還小,五六歲的樣子,弟弟更小,被姐姐抱在懷里,四斤小貓抱三斤老鼠,姐弟倆像個不倒翁那樣在巷口搖晃。父親送母親到了海東城,并沒有去醫(yī)院,而是直奔照相館,央求照相館老板給他們合個影。老板挺為難,說人已經(jīng)沒了——海東人認為,丈夫若要和死去的妻子合影,就是決意一輩子不再娶,就像遺孀在丈夫的葬禮上穿戴了孝麻。那時父親還年輕,才四十出頭,他堅持要合影,老板也沒辦法,旁人上前勸了幾句,還被父親當胸砸了一拳……隨行的人都以為父親瘋掉了。唐葉修懂事后看過那張合影,是一張帶齒邊的黑白照片,他們依偎在板車的后斗上,底下墊著草席和棉被,看起來像是兩個熟悉的陌生人。母親當年梳著兩條大辮子,歪頭垂靠在父親懷里,散落的劉海遮住了她半邊臉;父親梳著四六分的發(fā)型,頭發(fā)烏黑濃密,戴著一副黑框玳瑁眼鏡,因為壓抑著內心洶涌的情緒,整張臉都變了形。唐葉修難以想象,當相機從他們眼前放下來時,父親該是怎樣的一陣咆哮。
唐葉修至今還保留著那張照片,就夾在她一摞畢業(yè)證書里,只是輕易不敢再拿出來看了,經(jīng)過多年的潮濕侵蝕,照片已經(jīng)一年比一年模糊,就像某些往事,注定要在漫長的歲月里消逝殆盡,直至*后只剩下一抹背影,或某個難以忘懷的細節(jié)。唐葉修的腦海里就久久抹不去父親盯著某處發(fā)呆時的情景。他們都說父親會在那一刻精神出竅,年少的唐葉修則害怕父親會突然發(fā)作,變成一個讓人害怕的瘋子,像是村里那些拿不出聘金被女方回絕以致瘋掉的男人,父親也可以因為母親的離世而瘋掉。尤其是當大家一致認為,母親就是被父親害死的,如果他配藥時考慮過心臟病患者忌服,母親就完全不用死。這么說來,父親成了殺害妻子的隱匿“兇手”。當然了,誰也不敢在父親面前提及,他還繼續(xù)當著校長,卻不愿意唐葉修和唐寧國在自己任教的學校上學,情愿每天一早用單車把他們姐弟倆送過海東大橋,去城里的學校讀書。人們把父親這種固執(zhí)的行為也歸咎于精神出了問題,慢慢長大的唐葉修終于明白,父親那是在逃離,自己沒辦法逃離,就希望子女逃離,逃離那個叫鴨屎礁的村莊,逃離往事和罪孽。唐葉修開始理解父親的行為,她的勤勉和合作讓父親很欣慰,可惜弟弟不怎么聽話,沒好好讀書,過早就踏入社會,沾染了一身痞氣。父親希望姐姐能同時擔任起“媽媽”的職責,幫忙照顧好弟弟。父親果真一輩子沒再娶,也從沒有傳出他和某個女人有不清不楚的關系。
雨開始小了些,漸漸能看清車前的道路了,泥濘不堪,汽車像是行駛在沼澤地里。馬可君爆了幾句粗口,罵市政修路太拖拉,一條路修了半年還是泥土路。這條路平時車輛稀少,一般人沒事不會往這個方向來,這里除了精神病醫(yī)院,還有一個供人度假的法留山莊,說是度假,更多是海東城各級單位員工的培訓學習基地,海東城二中就組織過幾回,那時唐葉修正在申報職稱,往這邊跑過,才知道山莊對面不遠有家精神病醫(yī)院,再一打聽,同學群里竟然有人就是那里面的主任。
唐葉修先打電話通知了陳主任。陳主任語氣有些驚訝,他沒想到唐葉修會報警,或者說事情會鬧到這么大,作為院方代表,他不希望醫(yī)院出任何事情,警車有時就像救護車一樣讓人忌諱。
雨停了,精神病醫(yī)院安靜得出奇,隱約還能聽見相隔不遠的海浪聲。
唐葉修把弟弟送過來一年多了,卻不是經(jīng)常來,除了弟弟幾次出逃把他送回來外,幾乎沒有額外來看望過。那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父親在天之靈知道了,會怪姐姐對弟弟照顧不周的。唐葉修心里清楚,這一兩年,她把照顧弟弟的重任都委托給了醫(yī)院,相當于花錢請了看護,多數(shù)時候她松懈了,甚至開始遺忘有這么一個弟弟的存在,只是弟弟時不時會以出逃的方式提醒姐姐,他還活著,還是她的弟弟。
骨鹽 作者簡介
陳再見,1982年生,廣東陸豐人,現(xiàn)居深圳。200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花城》《鐘山》《作家》等發(fā)表作品一百多萬字,并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新華文摘》等選載。著有長篇小說《六歌》《出花園記》,小說集《你不知道路往哪邊拐》《青面魚》等五部。曾獲《小說選刊》年度新人獎、廣東省短篇小說獎、深圳青年文學獎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jīng)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