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91271
- 條形碼:9787506891271 ; 978-7-5068-9127-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本書特色
“生兒”和“育兒”,是一個人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人要盡好這個責任,不但“生”好兒女,還要“育”好兒女。 本書圍繞“育兒育什么?”“育兒怎么育?”“育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談了作者對育兒中一些比較根本問題的看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大部分。**部分,主要是講家庭教育要及早抓好孩子的素質培養。作者把家庭教育的方式分為五大方面,并對應這五大方式,指出了教育孩子要著重抓好的十五個主要素質點。還通過分析各素質點的承連關系,指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四條主要優化線,并把它稱之為家庭教育的“四大要務”。 第二部分,圍繞十五個主要培育點,談了在培育孩子時,家長應抓好六十九項主要培育事宜,以及面對不同情況的孩子時,家長應注意的問題。全書呈現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細化線:一項優化素質的任務——五大培育方式——十五個主要培育點——六十九項主要培育事宜。通過這條細化線,幫助家長把培育任務與很具體的培育事宜聯系了起來,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了條理性。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目錄
**部分 家庭培育工作“總說”
【總說1】 家庭培育工作的“基本特征” 005
● 家庭育兒的“兩種內涵” 005
● 家庭培育工作的“基本任務” 005
● 家庭培育工作的“重要性” 006
● 家庭培育工作的“艱難性” 007
● 家庭培育工作的“漸進性” 008
● 相關問題 009
【總說2】 家庭培育工作的“五大方式” 011
●“五大方式”是什么? 011
●“五大方式”所對應的培育工作的“層面性” 011
● 從五大方式,看家庭培育工作的“常見問題” 012
【總說3】 家庭培育工作的“十五個主要培育點” 012
● “五大方式”與“十五個主要培育點”一覽表 012
● 家庭培育工作的“細化線” 013
● 家庭培育工作的“側重點” 014
● 相關問題 015
【總說4】 家庭培育工作的“四大要務” 016
●“四大要務”是什么? 016
● 對“四大要務”的基本認知 017
● 對家庭培育工作的“四點簡式評價” 020
● 估測孩子發展前景的“六點簡式評價” 020
【總說5】 家庭培育工作的關鍵理念一:“過程理念” 021
● 什么是“過程理念”? 021
● 為什么說“培育是一個過程”? 021
● 例說“培育是一個過程” 022
● 落實“過程理念”的三個關鍵點 026
【總說6】 家庭培育工作的關鍵理念二:“激勵理念” 028
● 關于“激勵理念” 028
● 激勵方法一:正視和強化孩子的“積極自我” 030
● 激勵方法二:對孩子“正面形象”的肯定 031
● 激勵方法三:對孩子“基本素質”的肯定 032
● 激勵方法四:對孩子“細微進步”的肯定 034
● 激勵方法五:褒貶時的說法要有辯證性 035
● 例說“讓孩子自己戰勝自己” 036
● 例說“兩個自我” 037
【總說7】 家庭培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一:“客在性分析” 038
● 現實中的“主觀性歸因泛化” 038
● 例說“原因”的“多面性” 039
● 家長*容易忽視的“四類原因” 040
● 例說“客在性分析” 043
● 客在性分析后“頓然理解的感覺” 046
● 相關問題 047
【總說8】 家庭培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二:“平等談話” 049
● 關于“平等談話” 049
● 無訓責詢問——“了解孩子問題”的關鍵方法 049
● 討論性交流——“引導孩子認知”的關鍵方法 052
● 貼近性傾聽——“安撫孩子情緒”的關鍵方法 054
● 平等談話的特殊方式——“平等性家庭會議” 055
● 開展平等談話的關鍵點——“把自己放平” 056
【總說9】 愛孩子,家長就要做到“四個到位” 057
● 愛孩子,就要“不斷學習”,把“提升自己”做到位 057
● 愛孩子,就要“拋卻虛榮”,把“貼近孩子”做到位 058
● 愛孩子,就要“拋卻虛理”,把“理解孩子”做到位 060
● 愛孩子,就要“明辨緩急”,把“早期培育”做到位 062
【總說10】 對“家庭培育工作”的“恰當評估” 063
● 評估家庭培育工作的“常見誤區” 063
● 評估家庭培育工作的“恰當標準” 065
● 家庭培育工作的“損之容易,優之難” 066
● 優化心理素質的重點工作:“補短” 067
● 家庭培育工作的“不可比性” 068
● 分析優化成效時,不能忽略“隱性素質”的變化 069
● 要準確把握孩子“學業水平”的“變化情況” 069
【總說11】 對部分“素質”概念的基本認知 071
● 對“心態”的基本認知 071
● 對“習慣”的基本認知 075
● 對“好感覺”的基本認知 078
● 對“思路”的基本認知 082
【總說12】 對部分“活動”概念的基本認知 085
● 關于“活動” 085
● 對“認知活動”的基本認知 086
● 對“情緒反應”的基本認知 086
● 對“決策性思維”的基本認知 087
● 關于“心緒活動”與“心緒狀態” 089
【總說 13】 對部分“情景”概念的基本認知 090
● 關于“情景” 090
● 對“認知情景”的基本認知 091
● 對“語音情景”和“語義情景”的基本認知 093
● 對“效應情景”的基本認知 094
● 對“可模仿情景”的基本認知 095
第二部分
“十五個主要培育點”的“六十九項主要培育事宜”
【培育點1】“防止不安全心態”的“主要培育事宜” 100
● 基本認知 100
● 事宜1 媽媽要“多陪伴孩子” 100
● 事宜2 防止“陌生人”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危機 101
● 事宜3 防止“陌生環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危機 102
● 事宜4 防止“被遺棄感”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危機 105
● 事宜5 防止“夫妻關系惡化”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危機 108
● 事宜6 防止“恐怖情景”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危機 110
● 相關問題 111
【培育點2】“防止不自信心態”的“主要培育事宜” 112
● 基本認知 112
● 事宜7 讓孩子在“玩耍活動”中多獲得“成功感” 112
● 事宜8 讓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多獲得“成功感” 114
● 事宜9 當成績“難以提升”時,要做好相應工作 117
● 事宜10 用“非主要活動”的“成功感”支撐孩子 122
● 事宜11 要正確面對孩子的“發怵” 122
● 相關問題 125
【培育點3】 “防止自卑心態和失衡心態”的“主要培育事宜” 128
● 基本認知 128
● 事宜12 讓孩子在“親屬成員”方面有“更多”擁有感 129
● 事宜13 讓孩子在“生活”方面有“適量”擁有感 131
● 事宜14 讓孩子在“外貌”方面有“適量”擁有感 133
● 事宜15 讓孩子在“自身才干”方面有“更多”擁有感 134
● 事宜16 讓孩子在“家庭地位”方面有“恰當”擁有感 135
● 事宜17 要關注并化解孩子的“糾結” 137
● 相關問題 138
【培育點4】“管教出適當放棄意識”的“主要培育事宜” 139
● 基本認知 139
● 事宜18 做好一歲前“起步期”的管教工作 140
● 事宜19 做好一至三歲“關鍵期”的管教工作 141
● 事宜20 抓好三歲后“后續期”的管教工作 146
● 相關問題 151
【培育點5】 “管教出適當聽話意識”的“主要培育事宜” 153
● 基本認知 153
● 事宜21 家長的“指令”要有“堅定性” 154
● 事宜22 優化“親子關系”,防止孩子的對抗情緒 155
● 事宜23 優化“自身形象”,獲得孩子的更多認可 158
【培育點6】 “培養承受能力”的“主要培育事宜” 159
● 基本認知 159
● 事宜24 借助孩子的“活動興致”,培養“吃苦能力” 160
● 事宜25 別讓孩子生活得“太好”,培養“吃苦能力” 162
● 事宜26 利用“做事不順”,培養“抗挫能力” 163
● 事宜27 利用各種“委屈”,培養“涵容能力” 164
【培育點7】“培養任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的“主要培育事宜” 166
● 基本認知 166
● 事宜28 促使孩子形成“任務意識” 167
● 事宜29 在“曉以利害、做好獲益”中,強化責任意識 168
● 事宜30 在“大處肯定、小處促進”中,強化責任意識 169
● 事宜31 在“尊重協商、懲罰擔當”中,強化責任意識 171
● 事宜32 在“情感感化、希望寄托”中,強化責任意識 173
● 相關問題 174
【培育點8】 “培養踏實認真習慣”的“主要培育事宜” 175
● 基本認知 175
● 事宜33 要認清孩子身上的“三大先天素質” 176
● 事宜34 抓好對踏實認真習慣的“早期培養” 178
● 事宜35 努力讓孩子學習時能“坐穩” 179
● 事宜36 努力讓孩子學習時能“專心” 182
● 事宜37 努力讓孩子學習時能“用心” 185
● 事宜38 要恰當面對踏實認真狀態方面的“老大難” 187
【培育點9】“引導正向思路”的“主要培育事宜” 195
● 基本認知 195
● 事宜39 促進孩子的“長大意識” 196
● 事宜40 促進孩子的“上進意識” 198
● 事宜41 保護孩子的“趨正意識” 202
【培育點10】“ 引導宏觀發展思路”的“主要培育事宜” 206
● 基本認知 206
● 事宜42 引導孩子要“揚長避短” 207
● 事宜43 引導孩子兼顧“興趣” 208
● 事宜44 引導孩子兼顧“經濟收益” 209
● 事宜45 引導孩子“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 210
● 相關問題 211
【培育點11】“ 培養自主謀劃能力”的“主要培育事宜” 211
● 基本認知 211
● 事宜46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操心” 212
● 事宜47 讓孩子有較好的“自主學習力” 214
● 事宜48 讓孩子有較強的“謀劃力” 219
【培育點12】 “ 優化學習動力”的“主要培育事宜” 224
● 基本認知 224
● 事宜49 抓“踏實認真習慣”,強化“習慣性基礎動力” 225
● 事宜50 抓“學習感覺優化”,增強“興致性基礎動力” 226
● 事宜51 抓“主動性目標動力” 227
● 事宜52 謹慎地使用“逼迫性目標動力” 230
● 事宜53 恰當地利用“壓抑性目標動力” 231
● 事宜54 讓孩子形成“恰當的”“好感覺構成” 232
【培育點13】 “ 優化學習方法”的“主要培育事宜” 234
● 基本認知 234
● 事宜55 讓孩子學會“計劃” 235
● 事宜56 讓孩子學會“記憶” 237
● 事宜57 讓孩子學會“理解” 239
● 事宜58 讓孩子學會“整理” 244
【培育點14】 “ 優化學習條件”的“主要培育事宜” 248
● 基本認知 248
● 事宜59 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學校和老師” 248
● 事宜60 為孩子選擇適宜的“校外輔導” 250
● 事宜61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家庭輔導” 251
【培育點15】 “ 引導應對思路”的“主要培育事宜” 260
● 基本認知 260
● 事宜62 引導“整體思路” 260
● 事宜63 引導“明因思路” 262
● 事宜64 引導“規則思路” 264
● 事宜65 引導“策略思路” 266
● 事宜66 引導“辯證思路” 267
● 事宜67 引導“應考思路” 268
● 事宜68 引導“擇偶思路” 272
● 事宜69 引導對那一位的“包容思路” 277
寫在后面 285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節選
本篇導讀 **步,識別焦慮癥狀。焦慮癥及其癥狀可歸納為六大類別,兩種區別,四個方面,此外還有一個可作測量用的量表。 六大類別(第1—6章),是指恐懼性焦慮癥、急性焦慮癥、慢性焦慮癥、強迫性焦慮癥、社交焦慮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需要指出的是,強迫癥在臨床較為多見,有的心理圖書將強迫癥與焦慮癥分開討論,讓人認為它們是兩種疾病。其實,強迫癥是焦慮癥之一,本書稱之為強迫性焦慮癥。 兩種區別,是指焦慮情緒與焦慮癥的區別、抑郁癥與焦慮癥的區別。四個方面,是指從總體來講,焦慮癥患者在大腦神經、行為、心理和就醫方面易出現的癥狀。一個量表,是指焦慮自評量表(SAS)。這些屬于癥狀相關的其他問題,歸入第七章。 第二步,摸索自愈方法。歸納為四大類別(第8—11章),即針對性療法、冥想療法、正念療法和通用簡易療法。 本書在前期策劃征求意見的時候,有人提出只分一步,先寫癥狀,接著寫解決方法,如果有100種焦慮癥,就寫100種解決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清晰明了。 這種意見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但不符合焦慮癥的特點與規律。這里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種情況是一把鎖需要幾把鑰匙才能打開,有的患者甚至需要三種或四種療法并用;第二種情況是一把鑰匙可以同時開多把鎖,即一種療法可以用于兩種甚至多種類型的焦慮癥。除此之外,同類型、同癥狀的患者需要的療法也各不相同,有的適合A療法,有的適合B療法,要因人而異。還有很多其他情況,在此不作贅述。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步的標題是“摸索自愈方法”,既然是摸索,就需要患者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筋進行探究。心理咨詢師只能啟發,讓你思考,而不能代替你思考。解決焦慮*關鍵的因素仍然在患者自己,光靠心理咨詢師是遠遠不夠的。 好了,開始行動吧。邁出**步,翻開**章,開始我們的心理自助之旅! **步 識別焦慮癥狀 **章 恐懼性焦慮癥——不敢面對特定事物 1. 對蜈蚣的恐懼 小倩是留守兒童。在她四年級的時候,爺爺奶奶身體差,不能再照顧她了,她便跟隨父母來到他們打工的城市。父母工作忙,給她找了個民工子弟寄宿學校。由于是中途插班,本年級宿舍已滿,她被安排到一個初中生宿舍。 一個周末,小倩與一名初中生在宿舍聊天。初中生給她講蜈蚣如何可怕,說蜈蚣是八腳蛇,被咬一口人就會死。小倩聽著,開始害怕起來。初中生又把一只塑料蜈蚣粘在小倩的衣服上,并對小倩說:“蜈蚣正在你袖子上。”小倩一驚,抬手一看,在接近手背地方的衣袖口,果然有一只黑色的大蜈蚣。小倩尖叫一聲,本能地甩手,但蜈蚣像是粘在衣服上,怎么甩也甩不掉。眼看蜈蚣就要爬上手背了,小倩嚇得直跳,情急之下,她脫下外衣,跑出宿舍。初中生見惡作劇成功,哈哈大笑起來。待小倩跑出宿舍后,她將粘在小倩衣袖上的塑膠蜈蚣撕下,拿在手里反復把玩,很是得意。 這件事,小倩不敢聲張,也沒有告訴老師或父母,但她的心理卻因此受到了傷害,留下了恐懼焦慮癥的病根。從此以后,她一見到蜈蚣,或者見到類似蜈蚣的物體,就嚇得不行。但幸好蜈蚣并不常見,沒有影響小倩的生活。所以,她選擇了回避,沒去接受心理咨詢,也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手段。 2. 嫁不出去的姑娘 小婷今年30歲,男朋友談得不少,但每一個都*多維持半年。父母著急,同事說她挑花了眼,其實,只有她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這個小城市,30歲尚未結婚,就頗引人側目。難道這輩子要一個人過嗎?小婷憂心忡忡,成天無精打采,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幾經思量,她決定獨自一人到省城接受心理咨詢。 在心理醫生面前,小婷毫不掩飾地道出癥結。小婷說,她戀愛到一定階段,男朋友便動手動腳,對她來說,一般的擁抱、接吻尚可接受,一旦更進一步,她便陷入極度驚恐之中。心理醫生讓她描述得具體些,小婷說,每當他們的關系要再次深入時,眼前的男朋友便不再是戀人,而是一條要纏繞自己的大蟒蛇,她所能做的就是推開男朋友,逃跑、回避,她一直過不了自己心里這道坎。 心理醫生問她小時候是否遭受過性侵,她堅定地否認了。心理醫生說,人在3歲之前沒有記憶,希望她回去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交流,同時思考一下原因,下次再來。 第二次做心理咨詢時,小婷對心理醫生說,可以排除嬰幼兒時期被性侵的可能性,因為在她小的時候,奶奶經常跟她講男人壞,要她處處提防。有一次,奶奶指著電視說:“男人就像這條大蟒蛇這樣壞。”從那時起,電視里的蟒蛇形象就根植在了小婷心里,進而影響了她后續的認知。心理醫生說,小婷患的是恐懼性焦慮癥,會對特定事物感到惶恐不安,而她的特定事物是性,這致使她戀愛不成功。 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小婷進行了幾次認知治療。一年后,她步入了婚姻殿堂。 3. 對孤獨的恐懼 人是群居動物,具有社會性,都不愿獨自一人。 孤獨,使人感到落寞、無聊、無助、煩悶,會給人帶來一種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覺。如果僅是這種感覺,倒還沒什么。但有些人的反應太大了,例如大二學生崔偉。他這樣形容自己:孤獨的時候,仿佛行走在群狼出沒的荒原,沒有盡頭,沒有希望,隨時都會被狼吃掉,每一刻都仿佛是生命的盡頭…… 因為害怕孤獨,所以他拼命結交朋友,但朋友再多,也不可能隨時隨地地陪伴他。他不敢一個人去打飯,不敢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不敢一個人去商場購物,更不敢一個人去旅行。有一次,同學們說起有人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的故事,不斷贊嘆那個人勇敢。崔偉聽到這里,腦袋嗡了一下,心一緊,“一個人”“可可西里”“無人區”,這三個關鍵詞闖入他的腦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想到那種孤獨,他就嚇得不行,但是當著同學們的面,他又必須強忍著,不敢表現出自己的恐懼。 隨著時間的推移,害怕孤獨的心理對崔偉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他渴求同學的陪伴,加入不了圈子就很難受。有一次,某個相對要好的同學想一個人去旅行,他要跟著去,同學拒絕后,他仍堅持,隨后同學甩出一句話——你是不是同性戀? 崔偉不是同性戀,而是患了恐懼性焦慮癥,只是他恐懼的對象比較特殊。 4. 我天生就怕狗 通常,女孩子膽子小,怕狗很正常,但是王小歡對狗的反應有些過了。她對狗不是一般的怕,而是看到狗就心神不寧,即使一條很小的、不會咬人的寵物犬,也會讓她呼吸急促、心慌心悶,想要趕快遠離。 王小欣所在的三線城市,生活節奏不快,養寵物犬的人也多,她每天上街都會看見各種狗,回避不是好辦法,于是她向心理咨詢師求助。 心理咨詢師要弄清她怕狗的根源。王小欣說,她怕狗是天生的,從有記憶起就怕得要命。心理咨詢師問她怕不怕其他尖嘴動物,比如羊、兔子等,王小欣回答說都不怕,就怕狗。 經過一個小時的交流,心理咨詢師排除了其他因素,例如怕狗是因為幼年時經歷了關于狗的心理創傷事件,現在已經記不清楚了。 *后,心理咨詢師判斷王小欣怕狗是天生的。對此,心理咨詢師解釋說,恐懼性焦慮癥有可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是后天形成的。天生的屬于基因問題:父母也怕狗,他們或許表現得并不明顯,但是孩子就表現得特別明顯,然后慢慢發展成了焦慮癥。另外,不排除隔代遺傳的可能性:父母也許沒有恐懼性焦慮癥,但爺爺奶奶輩可能有。 人類對于基因遺傳的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目前科學上還沒有基因修改的治療方式。這種焦慮癥可以通過認知療法,或者通過系統脫敏療法來進行治療,從而實現自我療愈。認知療法,就是提高認知,看透本質,做到心中有數,情況就會好起來。至于系統脫敏療法,下文再細講。 5. 恐懼性焦慮癥的種類及判斷標準 恐懼性焦慮癥一共分為五種類型。一是害怕動物,比如蛇、老鼠、蟑螂、蜈蚣、青蛙、螞蟻等。二是害怕天氣現象,比如雷電、臺風、冰雹等。三是害怕特定環境,比如黑暗的地方、高處(乘坐飛機)、幽閉空間(電梯)、有某種聲音或氣味的特定場所等。四是害怕特定的物品,比如血、尖刀、毛球等。五是害怕其他的人或事,比如打針、拔牙、孤獨、性、外國人等。
家庭培育淺談:家庭培育孩子方面的若干思索 作者簡介
周予奮,中學高級教師。早年,他在農村學校當過民辦教師,教過小學和初中。1982年大學畢業后,他在一所廠礦子弟中學(完中)任教,后擔任學校的教學副校長。退休后,他專心于幼兒教育,并基于自己近四十年的基礎教學經歷,思索家庭教育的諸多問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很實在的探索結論,對在教育孩子方面困惑的家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