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9688
- 條形碼:9787500879688 ; 978-7-5008-796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全球視野下展現匈奴帝國興衰歷程的重磅力作,從本書中你可以感受到匈奴七百年間的跌宕起伏,但你讀完,你可能要發出感嘆,文明碰撞和融合的精彩。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內容簡介
本書近22萬字。從匈奴的起源、崛起、強盛、衰落、短暫的復興,一直講到匈奴的西遷入歐,直至消融,全方位展示了匈奴民族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匈奴無文字,其史料一般見于中原王朝的史書當中。秦、西漢、東漢、西晉、南北朝時期,匈奴一直活躍于中國歷史舞臺上,分分合合,戰爭與和平交替,*終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本書從中華民族大融合和發展的角度看待游牧文明、農耕文明之間的戰爭與對峙,以及*后的大融合,體現了中華文明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目錄
**章 起源:都是華夏兒女
第二章 崛起:立足陰山草原
第三章 強盛:冒頓建立游牧帝國
第四章 衰落:天災人禍,四分五裂
第五章 復興:窮途末路的回光返照
第六章 消融:民族的融合,嶄新的文明
第七章 西遷:歐洲再掀風云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節選
冒頓弒父自立 冒頓的意思是“勇猛”。而這個勇猛的兒子,卻是踩著父親的尸體上位的。父子兄弟的骨肉相殘,歷史上屢見不鮮。但像這樣曠日持久地演練,并面對面手刃父親的,即便是在日后匈奴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這是一個怎樣的父子相殘的故事呢? 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太子,也是頭曼與他的大閼氏所生的大兒子。 這里有必要先介紹一下閼氏的稱謂。閼氏的發音與胭脂相同,意思可能就是可愛的像胭脂一樣的美麗女子。后來,閼氏成為匈奴民族特有的一個稱謂,用來專指單于和匈奴王的妻子。因為單于妻子眾多,她們又按尊卑分為大閼氏、小閼氏;也有按數字分為第二閼氏、第五閼氏的;還有會在前面加上名號,像后來著名的王昭君就被稱為寧胡閼氏,以及日后地位非常尊貴的顓渠閼氏等。 閼氏雖然相當于中原王朝的皇后和王妃,但政治地位上還是有區別的。中原王朝基本上遵循的原則是后宮不得干政。雖然規定是規定,干政的也不在少數,但畢竟有這樣的規定。 而匈奴的閼氏卻嫻熟弓馬騎射,深得單于信任,也會參與政事。她們不但可以參與接見外國使團,甚至在戰斗中也能夠披掛上陣。像日后郅支單于被甘延壽、陳湯所圍,他的閼氏們就曾參與守城。即便是日后,匈奴到了歐洲,他們的妻子也參與外交事宜。 目前的冒頓,本來是一個好好的儲君。就因為頭曼單于的小閼氏生了一個兒子,愛屋及烏之下,頭曼單于想廢長立幼,把小閼氏的兒子改立為太子。 問題是這位頭曼單于太絕情了。為了掃除后患,以便日后小兒子能順利接班,同時又要推卸責任、掩人耳目,做到殺人于無形,他琢磨出了一個借刀殺人的主意,而且,要殺的還是他的親生兒子。 當時的匈奴,在和中原的兩次大戰之后,元氣大傷。而漠南草原上,月氏和東胡逐漸強大了起來,東胡在當時*為強大。 三方勢力鼎立,兩個弱小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那個強大的。就像后來三國時孫、劉聯合抗曹一樣。 匈奴主動與月氏聯合,要聯合就要表達誠意。又是老套路,表達誠意*誠懇的方式就是派人質。而且,這次頭曼單于看起來誠意滿滿,派了他的嫡長子,也就是冒頓。 這件事,頭曼單于做得那是相當冠冕堂皇。對內,國家有難,作為儲君的太子責無旁貸;對外,那還用說嗎?太子做人質,還用懷疑我結盟的誠意嗎?光明正大的臺面運作之下,暗流洶涌、殺機四伏。 就在冒頓作為人質到達月氏不久,頭曼單于突然翻臉,率軍突襲月氏。顯而易見,一頭霧水、毫無準備的月氏損失慘重。 這種當面叫哥哥,背后掏家伙的操作,正是頭曼單于琢磨出的那個借刀殺人之計。很明顯,我的背信棄義,你報復在我兒子身上不就行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冒頓不知是福大命大,還是機智勇武 , 抑或是早有準備 ,總之,可能各種因素兼而有之吧。如此困境之下,冒頓竟然偷得一匹千里馬,躲過月氏的圍追堵截,一人一馬毫發無損地回到了匈奴。 那邊的月氏氣急敗壞,興兵找匈奴尋仇,反被匈奴打敗,無奈向西逃走。月氏從此對匈奴恨之入骨。 而回到匈奴的冒頓,那簡直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獨闖虎穴,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之中全身而退,如此的經歷,如此的勇武,就是放到今天,也會讓我們浮想聯翩,更不要說那時的匈奴了。 匈奴人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這樣的信仰,怎么會不令他們把冒頓的經歷附上厚厚的一層神秘色彩。再說,智勇兼備的人,本來就是匈奴人極力推崇和效仿的榜樣。冒頓的死里逃生,甚至感動,或者說徹底震撼了頭曼單于。 面對回到匈奴的兒子,頭曼單于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不但從此打消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更是對這個兒子格外看重。頭曼單于給地給人馬,一塊地盤,一萬騎兵,徹底把冒頓武裝到了牙齒。 在這里,客觀地說,頭曼單于為廢長立幼,以至于要加害兒子的性命,確實禽獸不如。但看到兒子如此爭氣,他又能知錯就改,卻也可圈可點。因為在當時,即便冒頓再勇武智慧,老爹執意要他性命的話,那也不是辦不到的事。 這邊的頭曼單于在表演著舐犢情深,那邊的冒頓卻在慢慢地反芻著這一幕幕驚心動魄的過往。*后的特寫定格在,父親的目的只是要殺了自己。寒氣瞬間直入骨髓,仇恨立刻充滿胸腔。 冒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父親前不久要做的。不同的是,父要殺子,今天變成了子要弒父。而且,冒頓這次準備得更周密,演練得更具體。從結果看,實施得也更果斷。 這里沒有曲意的逢迎,沒有詭詐的偽裝,所有的準備和演練只為了那*后的一擊。 冒頓使用了一種帶有哨子的響箭,叫鳴鏑。這種箭射出去時會發出響聲,后世的人大多用這樣的箭作為練習之用。他之所以用這樣的箭,就是因為這能引起士兵對目標的關注,從而在同一時間內集體射殺目標,大大提高射殺的效率。 冒頓為了保證能夠對父親做到一擊即中,他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士兵。他要求士兵,只看他鳴鏑射擊的方向,而不管是什么樣的目標。也就是他的鳴鏑射向哪里,士兵的箭就要跟著射向哪里。為了保證他這樣的想法能夠順利實施,他開始了殘酷的訓練。 首先,在圍獵時,他把鳴鏑射向野獸,那些沒有來得及跟他一塊射向野獸的部屬,被當場斬殺。其次,他又把鳴鏑射向他平日異常珍愛的戰馬,左右部屬凡有遲疑沒有射向戰馬的,也被他毫不猶豫地斬殺。*后,他更是出人意料地把鳴鏑射向他寵愛的妻子,左右見狀,吃驚之余沒有射擊的,隨即就被砍了頭。 就這樣,目標一次比一次難下手。但冒頓始終堅決要求他的親兵衛隊執行這一條命令,有遲疑者,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自此以后,冒頓的鳴鏑射向哪里,無論什么樣的目標,他的手下馬上就會跟著射向哪里。 訓練課目以如此殘酷的形式圓滿完成。等待的,就是實戰的檢驗了。這些九死一生熬過訓練的部屬,也沒有辜負冒頓的期望。在一次隨頭曼單于打獵的途中,冒頓尋找機會,張弓搭箭,鳴鏑射向了他的父親。剎那間,箭如雨下,頭曼單于瞬間成了刺猬。人們一愣神的工夫,頭曼單于已經死透了,死在他兒子及其士兵的鳴鏑之下。 這是怎樣的一幕人間慘劇!毫無疑問,這是野蠻文化的產物。不管以后冒頓取得什么樣的軍事勝利,他今天的行為,也沒有任何可以開脫的地方,更別說什么借鑒了。
細讀匈奴七百年 草原帝國的崛起與衰亡 作者簡介
崔克頂,男,漢族,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陽內鄉縣。自幼喜愛歷史、熱衷寫作。現潛心于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研究。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