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科學與人類行為(西方心理學大師經(jīng)典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9804
- 條形碼:9787300309804 ; 978-7-300-3098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與人類行為(西方心理學大師經(jīng)典譯叢) 內(nèi)容簡介
《科學與人類行為》是美國有名心理學家斯金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心理學經(jīng)典名著。本書詳細闡述了關于人性的科學理論以及預測和控制人類行為的可能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思想。書中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試圖用行為主義的強化原理來解釋所有這些方面的人類行為,其反對從有機體的內(nèi)部尋找行為的原因,在肯定遺傳素質(zhì)作用的同時尤其強調(diào)重視后天環(huán)境條件對有機體行為的塑造作用。
全書既有科學嚴謹?shù)恼軐W思辨,又有細致巧妙的實驗分析,是一部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經(jīng)典著作。
科學與人類行為(西方心理學大師經(jīng)典譯叢) 目錄
致謝
**部分 人類行為科學的可能性
**章 科學有用嗎?
第二章 行為科學
第三章 有機體為什么會有行為?
第二部分 行為分析
第四章 反射與條件反射
第五章 操作性行為
第六章 操作性行為的塑造及保持
第七章 操作性辨識
第八章 對環(huán)境的控制
第九章 剝奪與饜足
第十章 情緒
第十一章 厭惡,回避,焦慮
第十二章 懲罰
第十三章 函數(shù)與行為相
第十四章 復雜情況分析
第三部分 作為整體的個體
第十五章 “自我控制”
第十六章 思維
第十七章 自然科學中的自有事件
第十八章 自我
第四部分 人在群體中的行為
第十九章 社會行為
第二十章 個人控制
第二十一章 群體控制
第五部分 控制機構
第二十二章 政府與法律
第二十三章 宗教
第二十四章 心理治療
第二十五章 經(jīng)濟控制
第二十六章 教育
第六部分 人類行為控制
第二十七章 文化與控制
第二十八章 文化的設計
第二十九章 控制帶來的問題
索引
科學與人類行為(西方心理學大師經(jīng)典譯叢) 節(jié)選
科學首先是一系列的態(tài)度。它是一種處理事實的傾向,而不是處理別人對這些事實的評價。當人們投身于研究 “自然,而不是書本”時,拒絕權威就成了文藝復興的主題。當權威干擾到對自然的觀察時,科學甚至會拒絕其自身的權威性。 科學心甘情愿地接受事實,即使這些事實與自己的愿望相反。雖然有思想的人從來都清楚,我們看到的事情可能只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而并不是事情的本來面目,但我們依然要感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使我們今天能夠更清楚地意識到 “一廂情愿式思維”的含義。與此相反的是理性的誠實——這是成功的科學家們所擁有的極為重要的一筆財富。科學家并不 是天生就比其他人更誠實,珀西·布里奇曼指出,是科學實踐對誠實給予極高的評價。科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任何不誠實的做法都會迅速招致災難。例如,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中要檢測一種他所熟知的理論。檢測結果可能會證實其理論,也可能與該理論相矛盾,或者存在疑問。只要存在任何相反的傾向,他就必須像報告證實結論那樣來報告相反的結果。如果他不這樣做,其他人早晚也會得出這樣的結果,無非是幾周后、數(shù)月后,或者多少年之后,到那時其名譽會遭受重大損害,遠不如當初如實報告。在正確或者錯誤不那么容易或者快速地得到確認的領域,就不會有類似的壓力。從長遠來看,問題不在于個人聲譽,而是事關有效程序。科學家們只是發(fā)現(xiàn),誠實對于科學進步來說是*基本的,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 一樣的。實驗并不總是產(chǎn)生我們所期待的結果,但是事實必須接受,先前的預期可以放棄。*了解事實的是主題,而不是科學家。同樣的實踐結果造就了科學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所有的研究報告要永遠服從檢測的結果,在這里對事實的精確描述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論你對其短暫的結果有多么反感,都只能接受事實。 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了在沒有可靠答案時存疑的價值,并相信終究會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這是一門相當困難的課程。這需要花費大量的培訓方能夠避免過早地下結論,防止在證據(jù)尚不充分的情況下即報告結果,做出純粹杜撰的解釋。科學發(fā)展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這樣做的好處。 科學當然不只是一系列的態(tài)度。它本質(zhì)上是對事物之間的秩序、統(tǒng)一性,以及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的探索。就像我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它也是開始于對單一情節(jié)的觀察,但它很快就將其納入一般規(guī)律,形成科學法則。早期人類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的有些東西非常像科學法則中所表述的秩序。我們從我們的活動空間中學習粗糙的空間幾何學。我們在走來走去、推拉或拋抓物 體的過程中學習 “運動定律”。如果我們不能找到這個世界的某種統(tǒng)一性,我們的行為便是無序和無效的。科學越來越多地揭示了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且這種揭示也愈加精準,從而對這種經(jīng)驗認識做出了補充,也使得這種認識更加清晰。恩斯特·馬赫在追溯力學發(fā)展史時曾表明,*早的科學規(guī)律也許就是工匠和手藝人在訓練學徒時所使用的規(guī)則。有經(jīng)驗的工匠可以就一個公式而向?qū)W徒講授大量的細節(jié),而這些規(guī)則可以節(jié)省時間。掌握了某種規(guī)則,徒弟便可以在特殊情況出現(xiàn)時亦能加以應對。 到后期,科學從對規(guī)律或法則的搜集階段發(fā)展到對其進行更為廣泛的系統(tǒng)整理階段。它不僅要對世界做出表述,它還要對這些表述做出表述。它為研究主題建立 “模型”,因為規(guī)則在解決某具體問題時本身又會引發(fā)新的實踐活動,所以這些模型十分有助于產(chǎn)生新的規(guī)則。一門科學可能在一個時期內(nèi)無法達到這個階段。 科學 “體系”,就如同法則一樣,其設計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為高效地處理某種主題。被我們稱為科學概念的東西并不是被動的知識。科學并不關心沉思默想。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影響著我們周邊世界某部分的法則,并將這些法則組織成一個系統(tǒng)時,我們就為有效地應對這部分世界做好了準備。通過預測到某事件的發(fā)生,我們得以為此事件的發(fā)生做好準備。根據(jù)系統(tǒng)法則指定的方式設置條件,我們不僅可以預測事件,還可以掌控事件:我們 “引發(fā)”某事件,或者致使該事件具有某種特征。
科學與人類行為(西方心理學大師經(jīng)典譯叢) 作者簡介
B. F.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奠基者,被認為是自弗洛伊德以來最重要、**影響力的心理學家。1948年開始任教于哈佛大學,1958年成為哈佛大學埃德加·皮爾斯心理學教授,直至1974年退休。斯金納提出了“強化原理”“操作性條件作用”等觀點,并創(chuàng)制了研究動物學習活動的儀器――斯金納箱。1950年,斯金納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58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68年獲美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美國**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章,199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首次頒發(fā)的心理學杰出終身貢獻獎。他著述頗豐,出版了21部著作,發(fā)表了18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瓦爾登湖第二》(1948)、《科學與人類行為》(1953)、《言語行為》(1957)、《超越自由與尊嚴》(1971)等。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jīng)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