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56383
- 條形碼:9787567656383 ; 978-7-5676-563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本書特色
該書以“高考之路”“同窗之情”“教澤長昭”“校園時光”“多彩人生”五輯,反映了在改革開放時代大背景下個人的選擇與之后帶來的命運巨大變化等。該書由安師大歷史系七八級畢業生、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莫欣領銜主編,六十多人撰文,是安師大歷史系七八級的回憶,抒發了手足同學情誼,并回溯當年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同時也再現了教師們的崇高形象。該書文章感情充沛,所述讀書經歷、學習方法、工作經驗,既可讓同時代的人們夢回青春過往,也能對如今的在校大學生、青年工作者有所啟發。同時,書中還有多張照片和說明,與文字內容形成整體,是珍貴的圖像資料。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內容簡介
赭山幾度春,歲月留心痕。萬象更新的1978年過去四十余年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親歷者和見證者的一九七八級大學生,對于那個時代的高考記憶難以忘懷,校園情感揮之不去,抒懷筆墨從沒停滯,于是在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同學群”里那些暢憶高考路、赭山夢、師生情、同學誼文字的基礎上,匯集成這本“當事人寫當時事”的《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既是這一代人各具特色的人生境遇和心路歷程,也再現了改革開放之初社會和校園的歷史場景和精神風貌。愿這片“歷史的天空”是留給流年歲月和獻給母校好看的回憶!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目錄
四年時光足以照亮你的人生——大學畢業四十年記
我的高考記憶
我上大學
斷斷續續的求學之路
我的高考歲月
挑燈夜戰迎高考
那年那月那谷場
平淡苦澀的高考記憶
我的二次半高考
扼住命運的咽喉
小學畢業考上安師大
登上開往春天的列車
求學讀書——我的上大學之路
逆境成就大學夢
我的大學之夢
我的高考那些事
神飛赭麓憶華年
遲來的高考,難忘的1978年
我的高考之路
高考憶碎
四十年前的回憶
差點丟失的夢想
夢想成真
圓夢赭山
第二鳊 同窗之情
潛水皖山同學情
情結與情懷
“七仙女”的神仙往事——大學畢業四十年記
“七仙女客棧”
懷念吳廣安
師大緣同窗誼
老吳凡與《老煙兒》
懷念我的摯友——陽光帥哥楊志明
那一個個年輕的身影——回憶我的同學
一封沉甸甸的信
憶忠超
我有同學叫圣寶
憶我的老大哥老大姐
緬懷志明
象牙塔小照
滄桑釀真情——記安師大歷史系一九七八級畢業十周年師生聚會
驚嘆:珍重之印
零號樓213寢室素描——安師大歷史系一九七八級瑣憶
歲月沉香
一束陽光的照耀——我與王旭東同學的點滴
我的零號寢室——1978年
憶三位早逝的兄弟
我的室友
一張舊報紙
赭麓往事
大學室友剪影
四年同窗 畢生友誼——讀吳雷回憶文
第三鳊 教澤長昭
教材·筆記·老師
恩重如山 情深似!貞浵淖淤t老師
星辰大?傇谖疑砼浴獞洿髮W時期的老師們
舊典校注憶師情
那些遠去的肩膀——大學老師留下的剪影
那一張張難忘的臉龐——回憶我的老師
回憶萬繩楠老師
春風教澤愧師承
老煙兒
歲在甲申之學案
我記憶中的幾位歷史系領導
第四編 校園時光
師大情愫
大學“心”路
青春歲月 悠悠往事
老相冊里的故事
青春聚會的記憶
魂牽赭山 夢繞鏡湖
當年明月在 弦歌憶舊游
快樂的師大時光
大學四年我的學習
流淌的歌
赭山歲月
人生,也就是一片云
往事可以回味——大學畢業四十年回憶錄
師大記憶
校園之夜
難忘的四年
赭山青青鏡水平——畢業四十周年追憶
第五編 多彩人生
甘蔗
虎跳峽散記
歷史系(外一首)
寶島,并不遙遠——臺灣散記
我的教壇生涯
我人生的三次大考——為大學畢業四十周年而作
記我教學中的一次“得意之筆”
菘園雜詠兩組
宿州賦
苦去甜來這些年
接力
狂歌銅陵游
憶舊安師大
感恩
艱苦玉成
曾經的校園中那片植物園
張躍進歌詞選
附錄: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部分同學簡介
后記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節選
四年時光足以照亮你的人生——大學畢業四十年記 曹鐘蘆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回望來路,1978年至1982年就讀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的四年時光,無疑是自己人生心靈旅途中*為重要的一程。這期間的經歷與收獲、蛻變與成長,成為我后來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石。四年時光雖短,但它足以照亮我的人生。 2018年夏天,我與幾位同學相約,重回母校舊地,共憶往昔崢嶸歲月,我戲稱此次活動為:紀念我們入讀安徽師范大學與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民間紀念活動。探尋自己聽過課的教室,重走荷花池旁的石板小路,魂縈舊夢,讓人不禁感慨,時光荏苒,物是人非。 一、開往春天的列車 1978,如果在編年史上只寫下兩個字,那就是“轉折”。那是一個從萬木蕭疏的凜冬到萬物復蘇的春天的轉折。時代的詭譎風云,掀翻了無數人命運的浪花。 1960年7月,我出生在皖北小城靈璧的一個普通人家。我的家鄉常常以靈璧石和霸王別姬的故事而為人知。我的中小學時期與那十年動蕩基本重疊,我常自嘲,我生于憂患,長于動亂。1976年10月,我剛跨人高二的時候,中共中央粉碎了“四人幫”。1977年,就在我準備步我哥哥姐姐的后塵,再走上山下鄉必由之路的時候,高考制度恢復了,我的人生命運也由此而變。 高考突如其來,在我家里,父親母親并沒有當作多大的事。考試的那幾天,我的父親依然還在外地工作著,我的母親依然按時上下班,給我的待遇就是多吃了幾個雞蛋?梢哉f我是在一個輕輕松松而又糊里糊涂的狀態下完成了一生中*為重要的考試!胺虐瘛钡臅r間到了,我考了全縣文科第三名的成績,我所在的班級只考上了我一個人。我的班主任胡老師(《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母親)頂著炎炎烈日找到我家,在我家門口等了很長時間,就是為了把分數條親自遞到我的手上,就是為了分享那一份難得的喜悅。多少年來,每當我想到這個情景,想到胡老師的愛,心中都倍覺溫暖。 至于我為什么填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是因為那個時候可報考的學校和專業實在是少之又少,二是因為我的歷史和地理都考到了92分的高分,歷史老師對我的影響又*大。那時的我當然不知道司馬遷說過:歷史可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不知道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歷史學。”假如時光可以重來,我可能依然會選擇學習歷史,因為我深深地體會到歷史可以比其他任何學科更能開闊人們的胸襟和視野,可以說是歷史學習成就了今日之我。 1978年10月,江淮大地秋色正濃,一輛綠皮火車將一個青澀懵懂的少年拉向了未知的世界。一片片村莊一閃而過,一座座城市迎面而來;疖囘^蚌埠不久在明光站短暫停車,我正好尿急,不知是我當時不知道火車上有廁所,還是“尿令智昏”,我沖到了正對車門的土磚廁所去解決問題。去也匆匆,回也匆匆,當我的一只腳剛踏上車廂的剎那間,火車啟動了,我慶幸自己沒有被列車落下。其實從更大的角度看,我更應該慶幸自己趕上了開往春天的時代列車。 時至今日,我們在回望評價改革開放的時候都應該捫心自問:假如沒有改革開放,我們的命運又會怎樣?其實也用不著去想象,除了上山下鄉的必由之路之外,能夠給我的路一定會很少、很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果沒有高考制度的恢復,后來的我會是煤礦井下、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抑或是吆喝著“酒干倘賣無”的一名商販?能趕上一個好時代,能在當年只有不到7%的高考錄取率(這是就全國而言,就安徽來說,錄取率還要更低一些)中脫穎而出,是多么幸運的事情。而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又正值中國當代史上的黃金十年(1978—1988),夫復何求! 二、人生因蛻變而壯麗 安徽師范大學所在的江城蕪湖,歷史上以全國四大米市之一而聞名,當代史上喧囂一時的“傻子瓜子”風波則是我大學畢業后的事了。母校依赭山,傍鏡湖。湖光山色、江帆塔影的江城與我家鄉淮北平原的遼闊粗獷有著不一樣的秀麗雅致,動靜相宜的校園,意氣風發的莘莘學子,都給了我十足的新鮮感。 荒蕪土地上開出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空前的奇葩,就是新三屆學生間年齡差距過大。以我所在的歷史系一九七八級為例,全年級90人平均年齡接近25歲,年齡*大與*小的相差有十多歲。90人中,包括我在內的十個應屆生,自然成了其中的少年派,十個“小矮人”。低齡化意味著幼稚化、邊緣化,這自然對我們的自信心多少有些影響,去年我到南京與當年同樣是應屆生的方亞光同學的交流中,他對此也是感受頗深。 當然,事物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我們這些老大哥老大姐同學,在上大學以前實際上已經上過了一所高爾基式的社會大學。我們從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中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和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特別是他們大多來自社會的底層,了解了更多的人間疾苦和世間真相,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早已滲透到他們的骨髓之中,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些剛出中學校門的新生代所不具備的,事實上也
回望赭山: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一九七八級回憶錄 作者簡介
莫欣,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1982年起,在安徽省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所擔任教研員,不久后調到安徽省委宣傳部,任干部處處長,后來又調任安徽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任副局長,直到退休。曾主持編纂《安徽出版志》《安徽報刊志》,兼任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