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2922
- 條形碼:9787100212922 ; 978-7-100-21292-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 本書特色
梳理程序正義的學術脈絡,構建源于中國本土實踐的程序正義理論陳瑞華教授是國內較早關注程序正義理論的學者之一,《程序正義理論》**版出版后,在學界引起了廣泛的影響,至今仍有很強的學術生命力。國內市場上大多數有關程序正義的著作都沒有跳出介紹、引進和綜合西方程序正義理論的窠臼。近年來,隨著對中國問題觀察的逐漸深入,陳瑞華老師的這本《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通過與*前沿的理論進行對話,從中國本土出發,提出了“源于中國本土”的程序正義理論,具有開創性的理論貢獻。 此次作者對**版內容進行了較大的修訂,將全書設置為兩個部分:一是程序正義的學術史;二是程序正義的理論。前一部分概述了西方程序正義理論的發展脈絡、理論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觀點,并做出了學術評價。在這一部分,本書第二版還增加了“主觀的程序正義”一章,對一些社會學家對程序正義所作的實證研究做出了分析和評價。后一部分則討論了程序正義作為法律價值的地位,將程序正義的自主性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程序正義的獨立價值;二是程序正義對于裁判結果的塑造作用。在區分對抗性司法程序與協商性司法程序的基礎上,筆者提煉出了對抗性的程序正義與協商性的程序正義這兩個概念,并對后者做出了理論上的總結和概括。
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 內容簡介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義。在我們這樣一個普遍傾向于看重結果、忽視過程的社會,不僅在法律共同體領域,還應包括更大的公民范圍,都有必要重新認識程序,樹立程序思維,通過尋求程序的力量,扭轉實體本位、程序虛無的趨勢。實體和程序雙管齊下,法律權威的恢復或可期待。那么,程序為何重要?程序有著怎樣的價值?程序正義價值如何獨立于實體結果?程序正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程序正義理論》一書對此作出了較為全面的回答。本書主要認為,程序正義觀念起源于自然正義和正當法律程序;存在絕對工具主義、相對工具主義、程序本位主義、經濟效益主義四種程序價值理論模式的分野;程序正義價值有其獨立性和構成要素;程序正義可分為對抗性的程序正義和協商性的程序正義等。程序正義的理論雖然抽象且頗具思辨性,但在作者深入淺出、簡潔流暢的文筆之下,本書的可讀性非常強,可以作為研習程序正義理論的重要參考書。
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 目錄
程序正義理論(第二版) 作者簡介
陳瑞華,男,1967年生人,山東聊城人。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兼任北大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和企業合規。獨立出版了十余部學術專著,代表作有:《司法體制改革導論》《程序正義理論》《企業合規基本理論》《程序性制裁理論》《論法學研究方法》《刑事審判原理論》《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比較刑事訴訟法》《刑事證據法》《刑事證據法的理論問題》《刑事辯護的理念》。倡導“從經驗到理論”的法學研究方法。在程序正義、訴訟構造、程序性制裁、刑事訴訟模式、辯護、證據法、企業合規等諸多領域,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引入了程序正義理論,發展了刑事訴訟構造理論,提出并論證了程序性制裁、合作性司法模式、有效辯護、對物之訴、新法定證據主義等理論問題,對企業合規基本理論做出了開創性研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