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公共財政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0530
- 條形碼:9787100200530 ; 978-7-100-20053-0
- 裝幀:60g純質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財政論綱 內容簡介
《公共財政論綱》一書,從財政思想史和財政實踐史的角度,分析了財政學的中“公共性”這一核心問題的緣起,探討了“公共財政”的定義、基本特征和內涵,不同時期各國財政學家對公共性的論述,以及財政的這一根本特性與市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密切聯(lián)系。本書不單單是一本論述著作,也是一本論辯性質的作品,在論述中對其他學者關于公共財政的意見予以回應。作者指出了當前構建公共財政模式的改革目標,同時介紹了西方財政學發(fā)展的概況。本書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公共財政的奠基著作之一。
公共財政論綱 目錄
**編 基本特征
**章 彌補市場失效
**節(jié) 市場效率
一 經(jīng)濟體制比較
二 兩種資源配置機制
三 市場效率條件
第二節(jié) 市場失效
一 公共產(chǎn)品的存在
二 外溢性的存在
三 規(guī)模報酬遞增狀態(tài)
四 風險與不確定性狀態(tài)
五 其他市場失效狀態(tài)
第三節(jié) 市場失效準則
一 彌補市場失效的必要性
二 公共財政的非市場性
三 彌補市場失效準則
第四節(jié) 市場失效析辨
一 市場失效的歷史考察
二 市場失效的理論分析
三 “市場失效”尷尬?
四 我國的市場失效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一視同仁”服務
**節(jié) 等價交換準則
一 等價交換準則
二 “一視同仁”的服務
第二節(jié) 《資本論》與等價交換
一 《資本論》否定等價交換?
二 公共性否定剝削性?
三 公共財政的階級性
第三節(jié) “一視同仁”觀答疑
一 是否應當“區(qū)別對待”?
二 “一視同仁”否定階級性?
三 政府采購否定了財政的公共性?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非市場贏利性
**節(jié) 公共財政的目的
一 市場贏利的作用
二 政治性政府具有非贏利性
三 經(jīng)濟性政府具有贏利性
第二節(jié) 雙元財政論
一 單元財政模式
二 雙元財政論分析
三 雙元財政的區(qū)分
……
第二編 理論概括
第三編 學說簡史
公共財政論綱 節(jié)選
強調公共收入方面的“一視同仁”原則,對于我國是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的。計劃經(jīng)濟時期,我國稅收為了貫徹政府的所有制政策,實行了“個體重于集體,集體重于國營”的稅收政策。稅收上的這種“區(qū)別對待”政策,顯然是直接服務于計劃經(jīng)濟的,因此,在市場取向的改革中是應當被否定的。然而,在我國改革開放前期特有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矯枉必須過正”,為了盡快克服傳統(tǒng)的計劃經(jīng)濟時期國民經(jīng)濟過度國有化的弊端,鼓勵其他各種經(jīng)濟成分的盡快發(fā)展,在改革的前十余年,我國反過來實行了“國有重于集體,集體重于個體和私營,內資重于外資”的稅收政策。這盡管有著促進市場取向的改革推進和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但也使得我國的稅收制度陷于兩難的境地:實行“區(qū)別對待”的政策,是為了鼓勵和支持市場因素的成長;而這一政策從根本上看,卻又抑制和否定著市場因素的成長。正因如此,當市場因素和市場體系有了較大發(fā)展之后,我國稅收制度的改革重心,就轉到了根本消除“區(qū)別對待”這一弊端上來了。1994年我國之所以進行了以統(tǒng)一稅制為基本標志的稅收制度大改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為市場的公平競爭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也是政府為市場提供一視同仁服務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政府所建立的所有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等,對于所有的市場主體都應當是“一視同仁”的,以確保所有的市場主體能夠依據(jù)同一的規(guī)則和標準,去開展公平的市場競爭。這就是在市場競爭這一球賽中,政府只能起裁判員的作用。對于“球場”上競賽的雙方,政府作為裁判員,必須站在競賽之外公正執(zhí)法,而不是偏袒一方,更不能卷起袖管自己下場打球。否則的話,這一競賽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政府不能進入市場直接“參賽”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所謂“參賽”,就是政府直接進入了市場有效領域,直接參與了市場活動。這在市場經(jīng)濟下,顯然是不能允許的。 之所以政府必須為市場的公平競爭提供同一的規(guī)則,是因為從本質上說,任何市場主體都無力去設立市場競爭的規(guī)則,并確保這些規(guī)則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在正常狀態(tài)下,市場交換的所有各方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無權和無力強制對方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或阻止對方的越軌行為。因此,這是一個市場失效的領域。 然而,市場活動是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大化的活動。當他們在正常和正當?shù)氖袌龌顒又猓绻軌蛞苑鞘袌龅姆绞胶褪侄尉鹑「嗟睦妫灰皇茏柚购蛻土P,相應行為的產(chǎn)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所有的市場主體都如此行事,其結果將是“一切都亂套了”,市場的正常秩序沒有了,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也成為一句空話。因此,這又是一個市場出于自身根本利益的需要,而應當予以彌補的市場失效領域。 為此,需要一個超越于市場主體之上的、擁有強制能力的某種機構和組織,來建立這種市場規(guī)則,來強制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對此,政府顯然是“舍我其誰”的。這就表明,政府為市場正常和正當競爭建立起應有的規(guī)則,是順應市場根本要求而彌補市場失效的舉動。由于這種市場規(guī)則以確保競爭的公正為目的,是對所有進行正常和正當市場活動的資本和私人提供的,因而也是“一視同仁”的。 在政府的這一制定市場規(guī)則的活動中,公共財政的作用盡管不顯著,但并不是不重要的。這是因為,立法機構制定這些規(guī)則的過程,其各種費用都是需要公共財政撥給的;而立法之后的執(zhí)行,更是離不開公共財政提供相關費用的。
公共財政論綱 作者簡介
張馨,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經(jīng)濟學家。獲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1995年)。曾任廈門大學經(jīng)濟學院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經(jīng)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大學一級崗,曾獲得廈門大學“南強獎”(2000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財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