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6174
- 條形碼:9787521746174 ; 978-7-5217-461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管理者、創業者、工程師、產品經理、技術人員、對物聯網及其發展趨勢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對未來市場發展1. 一種思維解鎖轉型關鍵詞,幫助你在萬物互聯時代建立制勝創新模式 在這個時代,出奇制勝的關鍵或許僅僅在于一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能夠重塑企業的商業模式、自我定位,以及消費者與企業的關系。這本書從理論和案例出發,幫助你解決“無效利用物聯網”的痛點。 2. 3個階段、4個原則、1個模型,帶你全面了解物聯網的使用法則 這本書介紹了物聯網的3個發展階段、逆向商業模式的4個原則以及能夠指導企業轉型的三角模型,透徹地剖析了物聯網的內涵及其對商業模式的影響,幫助你更好地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逆向思維。 3. 專業知識+困境剖析+措施建議,真正實現“讀有所用” 這本書圍繞“物聯網”和“逆向思維”展開,真正實現了物聯網技術與企業運營模式的有機結合。不管你是企業管理者、產品工程師,還是癡迷于智能設備的消費者,這本書能夠讓你有屬于自己的收獲。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內容簡介
在物聯網的背景下,產品的邊界逐漸消失了。企業有了更多實現顛覆性創新的機會,消費者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開始注重選擇權和控制權。 然而,許多企業在沖進了物聯網領域后并沒能抓住機會,而是陷入了“無效創新”的怪圈。有些企業費盡心力為現有產品添加高端的功能,但客戶并不買賬;有些企業將互聯網疊加到了各種產品上,卻始終沒有感受到物聯網的價值;有些企業現有的解決方案無法實現突破,它們卻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局;還有些傳統企業面對頻繁涌現的初創企業帶來的壓力不知所措。 面對這些問題,這本書提出了逆向思維,以幫助企業從一個由技術定義的世界過渡到一個由愿景定義的世界。逆向思維能夠助力企業完成從關注產品到關注需求,再到關注體驗的演變,并借助物聯網技術實踐適合新時代的逆向商業模式。無論是對如何實現物聯網價值感到迷茫的小型企業,還是受到舊有商業模式束縛、想要轉型的大型傳統企業,都能夠通過作者提出的逆向模式的4項工程原則、行動路線圖和三角形模型,在這種全新的互聯經濟中找到能夠實現長遠發展的路徑。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目錄
**部分 開啟逆轉之路
**章 從產品到需求再到體驗 // 003
為什么必須改變產品優先模式 // 005
顛覆出租車行業的力量 // 015
以體驗為導向的核心競爭力 // 018
創客文化 // 021
迭代到*優點 // 023
提出解決方案 // 025
6 個正在改變的商業基本面 // 029
一個用愿景定義的世界 // 034
第二章 逆向思維與逆向模式 // 037
企業的逆向思維 // 039
需求優先模式 // 042
逆向思維的特征 // 045
逆向模式的優勢 // 048
共享經濟 // 053
逆向思維的陷阱 // 054
老牌企業的逆向轉型 // 056
對 6 個商業基本面的重新審視 // 059
描述逆向思維 // 063
第三章 全新的詞匯 // 065
交通信號燈的演化 // 066
正在改變的企業使命 // 070
4 項新的工程原則 // 072
可互聯性:物聯網與互聯網 // 075
可組合性:組合是一種藝術 // 076
可調用性:借來的功能 // 077
無縫融入集成:系統之間的無縫合作 // 079
前所未有的安全和隱私風險 // 082
個人可識別信息 // 087
第二部分 物聯網的演化
第四章 物聯網階段:打破形式的界限 // 093
傳感器、執行器和算法邏輯 // 094
連接網絡 // 098
互相連接的設備 // 100
與消費者互聯 // 107
與企業互聯 // 110
組合各種設備 // 114
三條基本的架構原則 // 118
滿足新的需求 // 133
第五章 智能網階段:打破功能的局限 // 135
萬能的計算機 // 137
具有可調用性的設備 // 139
可調用性的三個關鍵架構性因素 // 143
強大的 API // 150
三種不同類型的可調用性 // 153
智能網階段的安全和隱私問題 // 155
借來的可調用性 // 158
*后的階段 // 161
第六章 融合網階段:設備將成為你的體驗 // 163
什么是融合 // 165
推動融合的架構原則 // 168
媽媽剛買了一個全新的手袋:消費產品案例 // 181
智能工廠:工業案例 // 185
人類的角色 // 193
其他場景的應用 // 195
走向融合網階段 // 201
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防護 // 202
云中的碎紙機 // 208
人類自身需要改變 // 210
融合網與逆向思維 // 211
第三部分 實踐逆向思維
第七章 重塑市場和企業 // 215
傳統企業和逆向型企業 // 218
逆向模式轉型路線圖 // 224
多維度的演化 // 241
首席逆向模式架構師 // 242
明確關注的焦點 // 245
成為遠見者 // 246
逆向模式的關鍵在于對自身的定義 // 247
第八章 與逆向模式實踐者的對話 // 250
斯倫貝謝公司 // 251
歐萊雅公司 // 258
軟銀集團 // 265
強生公司 // 270
VeloCloud 公司 // 276
英偉達公司 // 282
第九章 逆向模式的三角形模型 // 290
逆向型互聯世界中的企業 // 291
作為企業文化的逆向思維 // 294
逆向模式三角形 // 299
**條邊:技術 // 302
第二條邊:創新 // 310
第三條邊:企業文化 // 316
你準備好了嗎 // 324
注 釋 // 327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節選
前 言 這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世界 在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即將開始的時候,歷史通常不會給你畫出一條明晰的分界線,或者說給出一個明確的、獨立的拐點。而這樣的轉折時刻在歷史上確實時常出現。其中的一個時刻就發生在 1876 年 3 月 10 日。那時,在波士頓,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對著他那部像絞刑架一樣的磁石電話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沃森先生,請到我這里來,我想見你。”他的助手托馬斯·沃森(Thomas Watson)在另一個房間接聽了這通電話。另外一個類似的轉折時刻或許發生在 2000 年,這一年,汽車共享平臺 Zipcar 公司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成立了。 此時,距離 iPhone(蘋果手機)上市還有 7 年的時間,距離臉書成立還有 4 年的時間。大多數美國人通過撥號調制解調器和以太網電纜訪問互聯網,Wi-Fi(無線通信技術)在那時很稀有。美國在線和當時的時代華納還處于蜜月期,但它們的這次合并將很快被證明是美國企業發展史上*具災難性的并購案之一。此時,亞馬遜還沒有開始贏利;微軟通過銷售辦公軟件套裝主導著整個技術世界;另外,大多數的硬件生產商正在想辦法利用互聯網來推銷更多的硬件產品。 在這個時候,安特耶·丹尼爾森(Antje Danielson)和羅賓·蔡斯(Robin Chase)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他們知道,在美國,平均每輛汽車有約 95% 的時間處于停放狀態,這意味 著數百萬英里的潛在里程數被閑置了。在受到早期瑞士以及德國的“汽車共享”企業的啟發后,他們想到,與其開發另一款將人從 A 點送到 B 點的車輛,或許他們應該重新思考人與車輛進行互動的方式。 這種新的思維方式導致了Zipcar 的出現。這家公司在幾個城市的指定地點安排了多款不同的節能汽車,用戶可以自由地在這些車輛中進行選擇,并預約車輛的使用時段。用戶可以用一張 RFID(射頻識別)卡來解鎖預訂的汽車(今天,這張卡已經被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所取代),并且只需要根據他們實際使用車輛的時間來支付租車的費用。Zipcar 采用這樣的方式,將一些城市居民和學生從“必須擁有一輛汽車”的壓力中解放了出來。2013 年,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 Group)用大約 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Zipcar。 Zipcar 還率先嘗試了一系列全新的技術,這些新技術預示了物聯網的到來。該公司采用收發器來記錄車輛的使用時間和行駛里程數,然后通過無線的方式將數據上傳到一臺中央計算機以及一個可以進行遠程操控的“阻斷”程序中,后者可以在車輛被盜時阻斷汽車的點火系統。Zipcar 不僅是汽車領域**家利用新技術將共享資源轉化為“共享經濟”的創業公司,從很多方面來看,它還是**家把物聯網作為其商業模式基石的企業。今天,隨著特斯拉和谷歌等企業開始將互聯智能汽車甚至自動駕駛汽車逐步從概念轉變為現實,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技術本身沒有使 Zipcar 成為一個行業的先行者,關鍵在于該團隊如何看待自己想要服務的市場。 當時,丹尼爾森和蔡斯并沒有提出常規性的問題,即“為了服務于人們的出行,我們應該研發并銷售什么樣的新技術”;相反,他們選擇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夠利用這些新技術重塑人們出行的方式?”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個問題用“產品”來引出后續的討論,這樣的做法自動將答案局限在了現有解決方案的變體中。而第二個問題用“潛在的客戶需求”引出后續的討論,這使得創業者和創新工程師能夠放開手腳,針對舊的需求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找到之前未被發現的市場,創造全新的財富,甚至改變整個世界的經濟面貌。 變化的時代 在商業歷史上,物品只是物品而已。但今天,我們看到物品正在轉變成系統,這些系統可以做到兩件足以撼動整個世界的事情:計算以及與其他物品連接。在人類*初開始將物品當作工具使用時,物品的形狀往往決定了它的功能。例如,一塊石頭又大又重,所以它可以被用來砸碎一些東西;一根樹枝又長又尖,所以它可以被用來刺穿一些東西。隨著人類學會了通過加工物品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及制造工藝的興起,物品的功能開始決定物品的形狀。一位設計師首先構想出他想要實現的某種功能,然后設計出能夠實現這種功能的合適形狀,*后按照這種形狀制作出該物品。比如,如果他想要一個專門用來敲擊小件物品的工具,那么他就會制作出一把錘子;如果他想要一個能夠切斷麥稈的工具,那么他就會制作出一把鐮刀。 工業時代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制造材料和制造工藝。制造材料包括金屬、玻璃、塑料、陶瓷,以及復合材料;而制造工藝包括鍛造、沖壓、研磨、焊接,以及模塑。大規模生產還促進了各種標準化組件的產生,比如螺絲、釘子、橫梁、車輪、齒輪、電線、電動機,以及電池。 微處理器可以被看作*終的標準化組件,因為這種組件原則上能夠完成任何任務。微處理器的發展使得設計師的想象力再也不會受到任何限制。雖然各種機械的功能依然會受到材料的性質和物理學定律的限制,但是在數字領域中,設計師能夠想象出來的任何功能都可以通過微處理器來實現。其結果是,我們在今天能夠制造出一些物品,它們可以做到在過去用 純粹的機械方式很難實現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想擁有這樣一臺微波爐嗎?它能按照你的要求將設定的烹飪時間精確到秒;另外,它還有制作爆米花和比薩的預設程序。如果使用機械撥盤,那么我們很難實現上述這些功能,但是在使用了微處理器后,一切都成了可能。為了使各種功能能夠很好地適應人類用戶的多種需求,數字電子技術推動了用戶界面工程學的出現。 然而,即便有了微處理器,一件物品仍然只是一件物品。它是獨立存在的,其運作被約束在了其物理形體的內部。另外,它只能執行設計師在制作它時所預想的那些功能。這件物品的內部有一臺非常強大的計算機,這一事實對設計師來說是一種福音,但用戶是完全不知道這一點的。我們甚至不會稱其為軟件,而是將其稱作固件。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對用戶來說,固件和硬件都是已經完全成型的東西。即便有了一片微處理器,一臺微波爐仍然只是一臺微波爐。我們只期待它做一件事情,并且孤立地完成這件事情。 但因為物聯網,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系以及物品的本質都發生了改變。現在,通過一些*新的技術,物品內部的微處理器不僅連接上了互聯網,而且相互連接了起來。這里所說的 新技術包括 Wi-Fi、藍牙,以及 ZigBee(這是一種新的無線組網標準,適用于家庭自動化以及醫療設備的數據采集等應用)。今天,從電視機頂盒到能夠接入互聯網的嬰兒監視器,每一件內置微處理器的物品都已經連接在了一起,并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絡。正是這些內置的微處理器使得這些物品能夠采集、交換相關的數據并協同運作。這樣一種現實正在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并改變我們的工作、購物以及生活方式。 物品已經不再只是一件物品了——這一新的現實模糊了產品和體驗之間的邊界。今天,你的手上或許戴有 Fitbit 的手環或者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它能夠實時監測你行走的步數和消耗的卡路里。但是明天,這樣的設備將從一款能夠連接網絡的活動監測器變成一款能夠主動設計完整的健康體驗的設備。它會訂購你*喜歡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同步你的日程表并發短信給你的私人教練,告訴她你周三的訓練課程可能需要改期;基于你之前幾次的鍛煉強度,這款設備還會與訓練場內的智能設備進行連接,并指導它們按照你設定的健身目標調整訓練時長或阻力大小;*后,這款設備還會測量你運動后升高的體溫,然后與你家中的智能中心進行聯系,預先準備好熱水,以便讓你享受能夠幫助你恢復體力的淋浴。你根本不需要花費精力去安排所有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相反,多個協同工作的系統將會組合在一起,自動滿足你的需求。 物聯網將改變一切 流行文化,比如《少數派報告》這部影片中的多個場景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可能性,讓物聯網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可能帶來的變化在人們眼中顯得非常新奇。這是一種錯誤的印象。事實上,計算、設備以及數據的融合是一種宏大的趨勢,它將從根本上改變商業行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全球經濟。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兒夸張,但我們今天已經擁有了海量的數據以及大量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底特律的某條裝配線上生產的現代汽車已經配備了數百個傳感器和多臺計算機,這些傳感器和計算機通過內部網絡連接在一起,它們的作用是監控和維護汽車的正常運轉,并隨時診斷潛在的系統故障。事實上,根據 Auto Blog(汽車博客)網站上的信息,2016 年,僅雪佛蘭一家公司就已經從客戶的汽車上收集到了 4 220 TB(太字節)的數據。1 根據高德納咨詢公司的研究結果,雖然絕大多數設備的網絡連接都是本地的(沒有連接到互聯網),但汽車依然在 2016 年全球 64 億件智能“物品”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2 不過按照敦豪航空貨運公司和思科系統公司的說法,上面提到的這個數字還是太小了。在這兩個公司發布于 2015 年的題為《物流行業中的物聯網》的趨勢報告中,連接在一起的設備的數量達到了約 150 億,而且這個數字在報告發布后的未來幾年將增加到約 500 億。3 換句話說,有 500 億件不同的智能物品將會配備傳感器(這種組件能夠將外部環境中的物理條件轉換成數字信號)、執行器(這種部件能夠根據接收到的數字信息來改變周圍的物理環境)、微處理器(也就是計算機),以及無線網絡(這種無線電元件可以通過互聯網從其他計算機那里遠程接收或發送各種數據),而這些智能物品在幾年前似乎還是不可能實現卻令人著迷的模擬設備。那么,這些配備了各種組件的物品是否在本質上比那些無法相互連接的物品更有價值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在物聯網當下的發展階段,很多所謂的智能設備都是在匆忙之中被設計和生產出來的,它們只具有*基礎的安全協議,因此這些設備非常容易受到網絡攻擊,而這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雖然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些智能設備的發展路徑清晰地預示了它們將會有更多的功能、更高的價值、更強的安全性,以及更好的個人隱私保護;另外,它們還能提供更多全新的方式來滿足之前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物聯網代表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時代的開始。通過現有的網絡基礎設施,人們已經能夠遠程感知并控制各種智能設備。換句話說,物聯網的基礎系統允許企業把物理世界與由服務器和數據分析組成的數字世界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增強的現實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可以并存。能夠實時適應用戶需求的產品、個性化的物理環境、智慧城市,以及發現和探索我們之前無法看到的市場的潛力,所有這些都是一種新經濟即將到來的征兆。 潛在的經濟影響將是顯著的。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到 2025 年,物聯網每年的潛在經濟影響能達到 3.9 萬億美元至 11.1 萬億美元,這幾乎相當于世界經濟的 11%。4 然而,這個由智能的、互相連接的物品組成的正在發展的生態系統,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誘人的、魔術般的新產品和服務。無論是日常的通勤還是基本的時間管理,物聯網正在不斷地推出全新的方式來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正因為這一點,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商業模式。現在,智能床墊能夠向生產商發送客戶的睡眠模式數據;互聯的閥門可以讓工廠的經理實時監控高壓水處理廠的狀況;新型交通信號燈將利用自動駕駛汽車發送的實時數據來控制交通流量。從基礎設施的故障模式到用戶的行為模式,物聯網將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數據緩存。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并直接與現場的設備進行交互,企業不僅能夠利用物聯網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能夠重塑自己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
逆向思維: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升級路線圖 作者簡介
琳達·貝爾納迪,科技作家、投資者和企業家;IBM負責云計算和物聯網的前首席創新官;IT咨詢公司StraTerra Partners創始人兼CEO。 桑賈伊·薩爾馬,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學習項目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 肯尼思·特勞布,擁有30年軟件工程經驗的顧問,5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技術顧問。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