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秦漢魏晉犯罪學學說叢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68805
- 條形碼:9787519768805 ; 978-7-5197-688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漢魏晉犯罪學學說叢論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對中國秦漢時期有關犯罪問題的學說進行系統考察與分析,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秦漢時期位居代表的性的幾個思想體系關于犯罪問題的整體認識,主要有秦朝法家為主的嚴刑峻法思想、漢初黃老思想、正統儒家基礎上的春秋決獄思想、讖緯神學、魏晉玄學已及《白虎通義》所闡發的新經學思想、《太平經》所蘊含的早期道家思想等,對各家思想中對于犯罪原因、罪的本質、罪的治理等問題的論述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下編集中對各思想體系中代表人物對于犯罪問題的討論進行梳理和闡發。可以說,上篇秦漢時期犯罪學學說的理論基礎,下篇則更多的是對犯罪問題的具體論述,有的還是在犯罪治理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性學說。
秦漢魏晉犯罪學學說叢論 目錄
總 論
一、秦漢魏晉時期的歷史背景
二、秦漢魏晉時期的政治變革
三、秦漢魏晉時期的經濟發展
四、秦漢魏晉時期的思想文化
五、秦漢魏晉時期對于人性的討論
六、秦漢魏晉時期對于犯罪問題的認識
上 篇
**章 秦代的犯罪學思想
一、法家與秦代法制:“一斷于法”的思想淵源
二、犯罪處理中的法律原則適用
三、具體罪名背后的犯罪思想內涵
第二章 黃老學的犯罪學思想
一、以法責罪的根基——“以道統法”
二、“罪”的衡量尺度——從“節欲”到“有序”
三、天道感應下“罪”的后果——“誅暴”
第三章 春秋決獄的犯罪學思想
一、微言大義下“罪”的解釋體系建構
二、“春秋決獄”的具體案例分析
三、“春秋決獄”的理論本源
第四章 讖緯神學的犯罪學思想
一、施政法天背后對“罪”的假設
二、災異學說對“罪”的解釋空間
三、“消變之道”對“罪”的引導緩解
第五章 《白虎通》的犯罪學思想
一、“罪”的本源:“天”的至上性與天人關系
二、“罪”的框架:君臣關系與父子關系
三、忠孝觀念的實踐:宗廟制度
第六章 《太平經》的犯罪學思想
一、“罪”的社會秩序框架
二、道德意義下“罪”的善惡屬性
三、“罪”之善惡觀的現實價值對接
第七章 魏晉玄學的犯罪學思想
一、“罪”的倫理道德維度
二、“罪”的自然主義維度
三、“罪”的人本主義維度
下 篇
第八章 陸賈的犯罪學思想
一、禮治視角下“罪”的本源
二、雜學融合下“罪”的延伸
三、民本主義下“罪”的指向
第九章 賈誼的犯罪學思想
一、“教善懲惡以達道”的禮法觀
二、民本思想和等級制度的融合
三、主客觀相結合的犯罪預防論
第十章 董仲舒的犯罪學思想
一、作為一種價值的秩序:“罪”的倫理維度
二、天人關系下的祥瑞與災異:“罪”的表征維度
三、德禮政刑下的中民之性:“罪”的消解維度
第十一章 劉向、劉歆的犯罪學思想
一、災異理論對“罪”的闡釋
二、王道理念下對君主的形象塑造
三、通儒視角下的“罪”的多元延伸
第十二章 揚雄的犯罪學思想
一、“善惡混”的人性論
二、功過一體的“罪”之循環觀
三、儒家倫理本位的罪責導向
第十三章 王充的犯罪學思想
一、“性”之善惡:罪的本源
二、命定論視角下罪與罰的分離
第十四章 王符的犯罪學思想
一、“天君臣民”脈絡下的國家治理
二、社會批判思想下的罪責指向
三、德禮政刑關系的人性善惡依托
第十五章 荀悅的犯罪學思想
一、天人關系下的“罪”之評判
二、德刑關系下“罪”的處理
三、君臣民關系下“罪”的指向
第十六章 諸葛亮的犯罪學思想
一、《蜀科》與法家思想
二、儒法兼備下的德禮政刑關系
三、慎刑與民本思想
后 記
秦漢魏晉犯罪學學說叢論 作者簡介
劉志松,法學博士,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天津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人大立法咨詢專家,天津市 “七五”普法講師團講師,天津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師團成員,天津政府法治智庫專家,天津市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生導師。學術成果:出版學術專著8部、譯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等發表理論文章多篇。主持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3年國家出版基金重大特別委托項目、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等項目和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民政部年度全國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理論研究項目等省部級項目多項。段知壯,現任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法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先后于哈爾濱商業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第二學位)、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南開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目前為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科博士候選人、蘭溪市政法委特邀督察員、蘭溪市政府法律咨詢專家組成員、蘭溪市政協智庫專家成員。著有《唐代犯罪學學說叢論》,曾在《愛知論叢》(日本)、《亞洲研究》(韓國)、《玄奘法律評論》(臺灣)、《法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并參加重大古籍整理項目《中華大典·法律典·民法分典》的編撰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