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016029
- 條形碼:9787571016029 ; 978-7-5710-160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本書特色
在藝術、科學、人文、商業的交叉地帶,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神秘海域,而真理的寶藏就沉在這片海域之下。 ——所長林超(知名up主,數學與金融學雙專業,科技創業者,前美元基金投資人) 這是一本嘗試將科學、藝術與文化交融的書,每一篇小品文讀起來都妙趣橫生。看完它,我想說,不懂藝術的理科生不是一個號作家。 ——米海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這本書的好看之處,在于它為我們尋找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聯系,那些看似不搭界的人物、事物、話題,原來都是可以串起來的,這是對于“科學是一種文化”的*好詮釋。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次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講述科學目前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及爭議。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聚焦科學、文化與藝術,不斷地拉進鏡頭,去挖掘科學史中的一些不容錯過的細節,并為這些細節建立聯系,跨越不同維度,感知科學串聯起的趣味世界。從科學藝術史中幾個比較大的爭議到當代科學研究解析名畫的特殊角度,從一些很有藝術或文化成就的科學家,到其他領域結合了科學與藝術欣賞的名人,從發生在幾位科學家身上,對社會、文化產生了影響的軼事,到現代各個領域和科學之間的交叉碰撞,再到科學對文學產生的影響……看科學家們如何用各種更具人文性的手段來拓展自己的研究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了解他們的發現是如何影響了科學。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目錄
**章 爭議
?藸枙r代的放射蟲藝術,足夠真實嗎??? 002
戴維·霍克尼到底有沒有揭穿文藝復興畫家們的秘密??? 010
你們的偶像達·芬奇在《救世主》中犯了光學錯誤嗎??? 018
胡克,沒有肖像的人?? 024
奧杜邦的暗面?? 030
第二章 解析
火山、氣候與風景畫?? 038
摯愛凡·高的理科方式?? 045
波洛克和西凱羅斯們的繪畫物理實驗?? 054
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流氓波?? 060
人人都愛倫勃朗,就像人人愛自己?? 066
第三章 放大
偏頭痛:一道光引導的愛麗絲幻覺之源?? 074
請以云的名字向天空呼喊?? 081
一位涂鴉愛好者創立了現代神經科學?? 087
圖靈斑圖還會出現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095
灰色是不敢說,藍色是猶豫?? 101
列文虎克看見的真實?? 106
第四章 玩票
法蘭西**帝國的頭號科學粉絲?? 114
制圖師眼中:世界分開,世界又聚合?? 121
當海馬走進超現實主義電影?? 126
瑪麗與洛伊?? 132
今天你打開戈德堡機器了嗎??? 140
一個動物性行為學專家的誕生:首先,你得是個演員……?? 147
愛跳舞、愛造假的他,是這個時代*出色的科學記者?? 153
第五章 B 面
一個男人和一千種魚?? 160
睡眠研究之父:有多認真,就有多瘋狂?? 167
150 年前一位女天文學家的討薪維權之路?? 174
統計學家南丁格爾?? 181
黑暗中的分子生物學家和他所講述的西西弗神話?? 188
第六章 融合
CIA 院子里的密碼雕塑?? 196
計算機生成藝術:從算法到美學?? 202
假如有一天你的DNA 被拿來大義滅親?? 209
生物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215
爵士樂演奏中的管理科學?? 221
進擊的鼓手,和他們的時間知覺?? 227
第七章 文藝
從科學怪人,到地球上*后一人?? 234
無盡之未知世界:雖恐懼,也向往?? 241
納博科夫:不設限的多重天才?? 250
為未來科學女性打造偶像?? 259
惠更斯的宇宙與開普勒的夢?? 265
科學與詩歌的時時刻刻?? 272
參考文獻?? 278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節選
CIA院子里的密碼雕塑 成立于1947年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英文簡稱CIA),和以色列的摩薩德、蘇聯的克格勃、英國的軍情六處并稱為冷戰時期世界四大間諜組織,當然,許多人經常把CIA和美國聯邦調查局(英文簡稱FBI)傻傻分不清。一提起這個機構,就讓人聯想到穿著黑色風衣的酷男酷女和嗖嗖嗖的子彈什么的,滿腦子警匪片似的場面。然而沒有想到,有一天你會發現,它和藝術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1988年的某一天,留著一臉大胡子的中青年藝術家吉姆·桑伯恩應邀前往位于華盛頓特區與弗吉尼亞州交界處的CIA總部,有備而來他氣定神閑,很快被帶到了歷史情報辦公室——一間光線非常暗的房間,里面已有三個人。 桑伯恩問道,你們中誰的記憶*好,我真心想把這段密碼托付給記憶*好的人。其中兩個人齊齊指向另外一名女子,說她的記性一直很好,能記住所有的事情。 于是桑伯恩禮貌地請這名女子離開屋子,然后才把紙條交到了另兩個人手里。上面是一模一樣的密文和明文,兩人面色凝重地讀完,皆舉棋不定,*后他們一致認為,事關重大,為了避免出洋相,還是讓上頭的人來決定更合適。 這就是后來矗立在CIA院子里的那座著名密碼雕塑“Kryptos”的謎題的首次登場。Kryptos來源于希臘文,意思是“隱藏”,它被用作一個雕塑的名稱,毫無疑問,一定是因為這個雕塑藏了些什么東西。它怎么會來到這么一個鳥都不敢來拉屎的地方呢?全賴當年美國的城建規劃部門突發奇想,號召藝術家們給公共建筑提供創意,其中也包括CIA這座戒備森嚴的大樓。 生于1945年的吉姆·桑伯恩此前只能算是一個不太出名的藝術家,但他十分偏好科技題材,整個20世紀80年代,他都秉持著一種從無形之物中體會自然神奇的理念,和礦石、地球磁場之類的東西死磕。知道了這個機會以后,他就向CIA遞交了提案,說愿意給他們做一個以密碼為主題的雕塑,對方一聽,心想我們這里不就是世界上*優秀的間諜的老巢嘛,密碼這玩意兒可是我們的老本行!行,就你了。但桑伯恩又提出,我只是個藝術家,需要你們的技術支持哦。因此,CIA局長威廉·韋伯斯特給他配了一個該機構已退休的前優秀員工,原密碼破譯中心主管愛德華·沙伊特。說句題外話,韋伯斯特也是個響當當的傳奇人物,他在吉米·卡特(美國第39任總統)任上擔任過FBI局長,后來在羅納德·里根(美國第40任總統)任上又被提名為CIA局長,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集齊過這兩個局長頭銜的人。 沙伊特兢兢業業地干了4個月,為桑伯恩設計出了一套密碼系統,并教會了他多種密碼的使用方法及轉換模式。等到桑伯恩告訴CIA說密碼已經做好時,韋伯斯特他們又有些犯愁,不知道這家伙會做出一段什么樣的文字,如果是什么污言穢語怎么辦?如果是罵CIA或美國政府的怎么辦?所以他們認為還是有必要在動工之前讓藝術家來匯報一下,遂有了前面的一幕。 1990年11月,也就是兩年之后的雕塑落成儀式上,吉姆·桑伯恩把一個信封交到了韋伯斯特手里,并告訴對方,現在你是世界上第二位掌握Kryptos上的四段密文標準答案的人了。他堅信老師沙伊特也沒法破譯全部的密碼。 雕塑主體部分位于CIA總部大樓庭院的西北角,緊挨著自助餐廳,基本以銅質材料做成,四塊大型銅板圍作成一扇S形屏風,一半為加密文本,含有865個字母和4個問號,一半為加密表,含有867個字母,如果把雕塑展平,基本上就是右頁這張圖所示的樣子。出于美觀,雕塑旁邊還配置了小池子和花園,以及一塊三角形的黑石板。 這個加密表是怎么回事呢?這就需要先介紹一下維吉尼亞加密了。維吉尼亞加密得名于19世紀法國外交官 布萊斯·德·維吉尼亞,但此人并非*初的發明者,這套加密法已存在幾個世紀,有文獻可查的可以追溯到1553年,一位意大利密碼學家吉奧萬·巴蒂斯塔·貝拉索就在自己的著作中記錄了它。 比起*傳統的移位密碼和替換密碼,維吉尼亞密碼有一個*大的優點,就是沒法通過簡單分析字符的出現頻次來破解。 我自己關于密碼的知識主要來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一點皮毛。在以字母為基本字符的文字中,一種基本的密碼編撰方法就是把字母順次移位,如將每個字母都用字母表中相隔三位的另一個字母來代替,a→d,b→e……x→a,y→b,z→c,如此能簡單粗暴地把“kill”寫成“nloo”,**眼是看不出原來意思的。但這個規律實在太容易被發現,所以稍強一些的加密是把字母打亂,隨便建立兩個字母之間的替換,或者索性用一些更奇怪的符號來替換字母。 對明文做簡單移位生成密文的做法非常古老,據記載愷撒就曾用過,因此被稱為愷撒密碼。它的破解,據福爾摩斯說,其實可以通過統計字母的出現頻率來實現:很簡單,在英文里面,一些字母的使用頻次比較高,如e、t,而x的使用頻次就很低,它們即便被換作其他字母或符號,頻次特征還將保留,有心之人只需稍加注意,就能識破。 維吉尼亞密碼*大的突破在于引進了一個密鑰,它可以是一個單詞,也可以是一串無意義的字符。通過重復密鑰,可以建立明文和密鑰之間的加密對應,且不是簡單的替換,而是按照密鑰的指示,在加密表中找到相應的字母來替代,才算完成加密。利用這種方法,相同的明文字母可以被加密成不同的密文字母,而相同的密文字母也可以用不同的明文字母來加密,由此打破了頻次分布的規律,看上去亂得沒法琢磨。這種密碼一開始被稱作不可破譯的密碼。 當然,聰明的人類是不可能就這樣被難住的,18世紀奇才查爾斯·巴貝奇,那個著名的差分機發明者、計算機先驅,早就想到了破解之法,至于他如何做到,待會兒再說,先說回Kryptos問世后的趣事。 我們不得不說藝術家桑伯恩在編密碼這件事上做得挺成功。密碼雕塑讓他名聲大噪,特別是1992年他又做了一件相關的作品Untitled Kryptos Piece(無題加密片段),其中不僅包含了Kryptos上的文本,還有一些西里爾字母生成的密碼文本。這很有趣,因為后者是克格勃經常使用的加密方式。后來,Kryptos引來了包括美國密碼協會的人在內的一批解密專家,想要破解上面的四段密文。甚至美國國家安全局(英文簡稱NSA)也表示接受了CIA的挑戰,專門組建了一個小組來破譯Kryptos。但直到1999年,才由一位計算機專家詹姆斯·吉羅格列首度宣布用計算機破譯了四段密文中的前三段。**段是桑伯恩自己寫的一句詩,第二段指明了一個距離雕塑不遠的位置,第三段是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開啟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時的場景描述。 吉羅格列公布了答案之后,CIA也聲稱,他們自家員工戴維·斯坦早在前一年就已經破譯了前三段,而到了2013年,NSA的一份解禁文件顯示,他們在接受挑戰之后,于1993年6月就搞定了前三段。但為什么他們都等到來自民間的吉羅格列公布答案之后才紛紛跳出來呢?我覺得,除了有一定的保密需要之外,兩大機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沒有完全破解全部四段內容才按住不發。沒錯,雕塑密文部分的*后97個字母還留在那里呢,直到今天。 這才是使得Kryptos位列世上五大未解之謎的殺手锏,也是它變成某種標志性文化存在的重要砝碼。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就在某個版本的封套上印了Kryptos的密文,以示致敬;《失落的秘符》也從它身上獲取了很多靈感,開篇即提到華盛頓的雕塑。世界各地的密碼愛好者們都對Kryptos推崇備至,在網上組建論壇,去討論可能的解法,并隨時跟進新的進展。桑伯恩本人分別在2010年和2014年,于公開媒體上給出了兩個線索,一個是“柏林”,一個是“時鐘”。 在已經公布的答案中,**和第二段密文用的都是典型的維吉尼亞加密,當年查爾斯·巴貝奇是怎樣識破其中奧秘的呢?因為他注意到了密鑰是重復使用的,這樣會使得一連串字符也反復重現,那它們很可能就是某個常用詞,而通過分析相同字符串的出現間隔,還可以確定密鑰的長度。有了這些基本前提,再進行抽絲剝繭的嘗試,依然能逐個識別。 巴貝奇雖在接受他人挑戰后破解過一段維吉尼亞密碼,但他從未在著作或論文中發表自己的方法,以至于世人開始都將這種方法歸于1863年發表解法的弗里德里希·卡西斯基名下。事隔多年,后人整理巴貝奇手稿時才發現了他在1854年寫下的完整的破解方法。當然不排除可能有人更早就想出解法,只是沒留下確鑿記載。而關于巴貝奇為何沒有發表公布這一成就,也有著種種猜測,其中一種是,他和后世的圖靈一樣,出于戰爭時期迷惑敵方的目的而選擇沉默到底。眾所周知,圖靈在二戰時期破解了德軍的加密機器“Enigma”,但一直秘而不宣,這樣英軍才有可能一次次截獲重要情報。巴貝奇找到解法的時間,也正值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期間,這可能不僅僅是個巧合。
放大:科學、藝術與文化的現實交匯 作者簡介
小莊,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公眾號“科學藝術研究中心”主編。著有《愛與性的實驗報告》《彬彬有禮地離開吧,不要和地球人談戀愛》等科普著作,譯有《空氣之海漫游指南》《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等近十種作品,長期為《財新周刊》《城市畫報》《國家人文歷史》《經濟觀察報》等刊物撰寫科學文化專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