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止息盛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小說讀者* **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不為人知的短篇小說集。 * 一個用詩意寫小說的瑰寶作家,被譽為孟加拉短篇小說的真正創造者,成為印度創作現代意義短篇小說的**人。 * 用一顆愁苦憂懼的心深刻關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種姓制度、性別不公。 * 絕版多年后,首次出版。 ·他的小說絕不遜色于他的詩歌! 泰戈爾的短篇小說充滿了哲思,詩意盎然。他深刻地揭示了權勢欲望、金錢、情感等對人的內心世界的不同作用。他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斗爭,展示他們心靈博弈的真實細節。總是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敘事中將人性的善惡美丑揭示出來,發人深省。 ·用一顆愁苦憂懼的心深刻觀照印度社會生活的真實,同情女性和弱者。 泰戈爾關注到身處苦難中的底層人民,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悲劇命運,展示了印度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泰戈爾的筆下既有按照常理本來不該遭受慘禍但無端遭到厄運的犧牲者,也有那些由于經受不住金錢、權力的誘惑從好人蛻變為心術不正的投機專營者,以及被印度種姓制度、嫁妝制度、童婚制度戕害的無辜女性。尤其是女性——她們的困境,家庭中和丈夫之間的不平等所帶來的遭遇,讓人心痛,也是對當下女性現實困境的一種回應。另外,泰戈爾的現實觀照又是深切的,充滿著對弱者的同情,泰戈爾曾經說過生物之中*不幸的就是人類,人們與現實社會展開著強烈的斗爭。
止息盛怒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疑難得解、姐姐、禁入的大門、止息盛怒、過客、小媳婦、喀布爾人、小少爺歸來、利潤與損失、懲罰、骷髏、塔拉普拉桑納的名望、爺爺、編輯、眼睛的恩典、饑餓的石頭等。
止息盛怒 目錄
疑難得解?
姐姐?
禁入的大門?
止息盛怒?
過客?
小媳婦?
喀布爾人?
小少爺歸來?
利潤與損失?
懲罰?
骷髏?
塔拉普拉桑納的名望?
爺爺?
編輯?
眼睛的恩典?
饑餓的石頭
生與死?
郵站長?
全無心肝?
獻出的財富?
心愿得償?
止息盛怒 節選
過客(節選) 馬蒂拉爾老爺是卡塔利亞地方的貴族,正帶著家人搭船回鄉。一天下午,他讓船停靠在一處河邊市場附近,以便準備用餐。此時一個婆羅門男孩走過來問道:“老爺,您要上哪里去?”這個少年*多只有十五六歲。 “卡塔利亞。”馬蒂拉爾老爺回答。 “您可以順道帶我到南迪格拉姆嗎?” 馬蒂拉爾同意了。“你叫什么名字?”他問。 “塔拉帕達。”男孩答道。 這男孩很美,膚色淺。他的笑容和大眼睛有著青春的優雅。他的身體——赤裸著,只纏了一條腰布——毫無余贅,仿佛出自雕塑家滿含愛意的手,又或者他在某一次輪回時曾是年輕的圣人,純凈的虔誠奉獻抹去了一切粗糲,把他打磨成晶瑩完美的婆羅門。 “先生 ,請過來盥洗吧,”馬蒂拉爾老爺體貼地說,“你可以跟我們一起吃飯。” 塔拉帕達說:“我來吧。”然后他毫不猶豫地做起了烹調的工作。馬蒂拉爾的仆人是北印度人,不擅長烹飪魚類。塔拉帕達接過來,很快就做好了這道菜,還熟練地做了一些蔬菜。然后他在河里稍加沐浴,再打開自己的包袱,拿出一件干凈的白上衣、一把小木梳。他把額上的長發往后順著后頸梳齊,整理好身上閃著水光的圣線,才又走上船。 馬蒂拉爾老爺請他進船艙。老爺的妻子與九歲女兒也在里面。他的妻子安娜普爾納見了他,感到一種親切的吸引力,于是不免疑惑:“這是誰家的孩子?他從哪里來?他的母親怎么舍得拋棄他呢?”她為馬蒂拉爾及男孩擺好坐墊,讓這兩人并排坐在一起。男孩的胃口不大。安娜普爾納覺得他肯定是害羞,便極力向他讓菜;不過這男孩一旦已經足夠,就不會受到引誘而繼續取用。很顯然他做事完全依自己意愿而行——而他這樣的從容并沒有任何強勢獨斷的意味。他也并不害羞。 大家都吃完之后,安娜普爾納坐到他旁邊,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她打聽到的并不多,唯一知道的是,他在七八歲的時候自己選擇了離家出走。 “你的母親不在世了嗎?”安娜普爾納問他。 “還在世。”塔拉帕達說。 “她不愛你嗎?”安娜普爾納又問。 塔拉帕達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很奇特。“她為什么會不愛我呢?”他說著笑了。 “那么你為什么要離開她?”安娜普爾納說。 “她還有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塔拉帕達說。 這個莫名的回答讓安娜普爾納很難過。“為什么這么說呢!就因為我有五根手指,我就要切掉一根嗎?” 塔拉帕達還年輕,所以他的人生故事很簡短;不過這男孩的確與眾不同。他是家里的第四個兒子,父親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雖然家里手足眾多,他卻受所有人喜愛:母親、兄弟、姐妹、鄰居,都寵愛他。甚至他的老師也從不體罰他,要是他遭受體罰,每個人都會大為驚駭。他沒有理由要離家。那些吃不飽飯的男孩經常從樹上偷摘水果,然后被果樹主人痛打,卻也從不離開老家與總是責罵他們的母親。而這個眾人寵愛的男孩卻加入一個亞特拉巡回劇團,不假思索地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人們四處尋找,終于把他帶了回來。母親緊擁著他哭泣,眼淚沾了他一身,他的姐妹也哭。兄長硬撐著表現得像個監護人,可是很快就放棄了勉強的說教,張開雙臂歡迎他回家。婦女們邀請他來家中做客,流露的愛護之心甚至更為強烈。但是他不接受羈絆,即使是愛的羈絆也不行;他出生時的星象已經注定了他是一個流浪者。每當他看見來自遙遠異鄉的修行者坐在本地的菩提樹下,或者吉卜賽人坐在河邊,編織著坐墊與柳條籃,他的心就開始悸動,渴望自由,渴望出發探索外面的世界。在他離家出走兩三次之后,家人與村人終于放棄了希望。
止息盛怒 作者簡介
泰戈爾(Tagore,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被世人尊為“東方詩圣”。1913年,《吉檀迦利》讓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他生于孟加拉名門,屬于印度四種等級中身份Z高的婆羅門。8歲就開始作詩,15歲時出版詩集《原野之花》,被稱為“孟加拉的雪萊”。188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寫愛情與美;1891年接觸到農村悲苦的生活后致力于觀照真實的社會。寫過一系列愛國主義的詩、小說和戲曲,還積極參與了印度的獨立運動。雖然他流傳最廣的是詩歌,但作為印度孟加拉語短篇小說的開創者與奠基人,這些故事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流傳,依舊是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