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9548
- 條形碼:9787521219548 ; 978-7-5212-195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本書特色
從這套叢書中,我讀出了神之奇,人之本,天之倫,地之道,武將之勇猛,文人之風雅,仿佛看到河東先祖先賢神采奕奕,從大河岸畔、田野深處朝我走來。 ——李敬澤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內容簡介
舜,史稱“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領袖,建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帝舜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帝舜時代距今已經四千多年,撲朔迷離的帝舜傳說,在這本書里,得到了比較完整的敘述。作者對大量的文史資料進行了認真的爬梳抉剔,也對種種傳說和遺跡進行了田野調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蒲坂建都、舜鄉負夏、鳴條舜帝陵等篇章勾勒帝舜蹤跡,并獨辟專章《在今朝》,詳細介紹了德孝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目錄
001?? ?? 引子:一個叫蒲的地方
004?? ?? **章?? 在蒲坂
004?? ?? **節?? 喚醒千年文字
015?? ?? 第二節?? 大地上的印證
021?? ?? 第三節?? 傳說的偉大力量
028?? ?? 第四節?? 千秋功業,起點在此
035?? ?? 第五節?? 禮樂之光
045?? ?? 第六節?? 堯王臺上說禪讓
057?? ?? 第七節?? 湖光山色之外
071?? ?? 第八節?? 沿山走,沿河走
083?? ?? 第二章?? 在負夏
083?? ?? **節?? 舜鄉,另一種敘述
089?? ?? 第二節?? 探尋負夏城
102?? ?? 第三節?? 廟會,民眾和神祇的狂歡
111?? ?? 第四節?? 一條美麗的路線圖
120?? ?? 第五節?? 歷山訪古
132?? ?? 第三章?? 在鳴條
132?? ?? **節?? 一個人的舜帝陵
139?? ?? 第二節?? 為什么是鳴條崗
148?? ?? 第三節?? 了卻君王身后事
159?? ?? 第四節?? 舊邦與維新
167?? ?? 第五節?? 游覽舜帝陵
179?? ?? 第四章?? 在今朝
179?? ?? **節?? 穿越四千年的遺產
190?? ?? 第二節?? 今日德孝
200?? ?? 第三節?? 好村子雷家坡
208?? ?? 第四節?? 民間的治史熱情
218?? ?? 第五節?? 這里*早叫中國:先聲和余響
228?? ?? 第六節?? 眺望陶寺
237?? ?? 后?? 記
240?? ?? 參考文獻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節選
引子:一個叫蒲的地方 大約在四千年前,一群先民在黃河岸邊遷徙。 這是一個原始部落群,稱作有虞氏。他的首領,后人叫作舜。 有虞氏部落原來以捕鳥為生。他們熟悉鳥性,能聽懂“鳥語”,捕捉鳥兒時,要模仿各種委婉動聽的鳥叫,把鳥兒引誘過來。深山里,經常有野獸出沒,他們學會了張開大口發出怒吼,嚇唬野獸。或者把野獸驅趕到預設的陷阱里。后人根據他們張開大口呼喊驅趕野獸的樣子,造出了一個“虞”字。有虞氏部落,崇奉一種叫騶虞的仁獸為圖騰。騶虞只吃死的動物,不吃活物,被稱為仁獸。 黃河南下,在這里拐了個彎,向東。像一個胳膊肘子,大小臂勾連。那時的黃河肘彎里,氣候濕潤,降雨量也大。成片的大森林,河岸是一望無際的水草。森林里,草地上,奔跑著大象、犀牛、黑熊、鹿群,河水寬闊清澈,灘地有水鳥起落。這個部落就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他們在森林里圍獵,在河里捕魚。這一帶,就成為初民*早的居住地。 我們的舜啊,那時已經學會種植采集,要狩獵,要耕種。中原地區適宜農作物生長,他們開始種植牟麥(即大麥)。麥穗帶芒,他們把種植這一類作物的*好時日,叫作“芒種”。使用的工具也都還是石器、骨器,還有蚌殼做的。用弓箭,箭鏃也多是骨鏃。有了火,有了陶器,陶器的花紋也還較為簡單。居住呢,全都是原始的茅草屋,有地上的,也有地穴式的,半地穴式的。有個容身之地罷了。 風雨雷電,洪水泛濫,舜帶著他的部落,要遷徙。 往哪里去?逐水草而居。 舜和他的一干族人,沿著山,沿著河,行行重行行,有那么一天,終于看到了一塊平坦的地面,嘉禾青草,綠茵茵。瀕水,水邊是一叢一叢茂盛的蒲草。 舜指了指連綿起伏的蒲草,回望他的族群,那意思是,就這里吧。 這里成為他們新的定居點。 這里有蒲草。 蒲草在黃河灘常見。蒲草葉子細長柔韌,叢生,中間會長出蒲薹,薹尖是一尺來長的蒲棒。蒲棒開花,又凝結成為密密實實的果實。火紅色,向上勁挺。蒲草葉子柔軟,可以編織草繩草墩,蒲薹成熟以后,長蒲絮,飛飛揚揚,十里蒲花。蒲棒像一根火燭,人們認為是祥瑞之物。黃河之濱,田野水岸,連綿的蒲草挺拔的蒲棒,人煙出沒,蒲草在日光里挺拔搖曳,舜和他的氏族,逐漸在這里駐扎下來,一個部落,在此定居。 人們把這里叫蒲。 舜在這里立國以后,就以部落名“有虞”作為國號,“蒲”就成了*早的國家都城所在地,具備了早期城市的特征。史書有所謂“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說法。無疑地,“蒲”作為華夏民族的早期帝都,可能很原始,很簡陋,但在當時,卻是先民心目中*神圣莊嚴、繁花似錦的地域,*令人向往的中心。在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上,它是一處原始文明的發端,走向新岸的驛站。舜都蒲坂,成為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秦以前,這里一直叫蒲。 秦以后,叫過蒲坂、蒲城、河東、蒲關等。 有虞氏族人,搭蒲為廬,依坂而居,就叫蒲坂了。 我們的舜,在平陽,在蒲坂,在負夏,就此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壯的文明演進的活劇。 舜在黃河岸邊,種植,制陶,觀天象,制定歷法,創造發明。舜的部落壯大以后,作為部落聯盟的首領,舜協和萬邦,開始建立早期的國家管理制度。在這里,形成早期的中華文明。 帝舜時代至今已經四千多年。四千多年,帝舜不死,今天仍然吸引我們時時回眸。
德孝舜地(典藏古河東叢書)/畢星星 作者簡介
畢星星,山西臨猗人,曾任《山西文學》副主編。著有長篇文化散文《大音絕唱》,散文隨筆集《堅銳的往事》《走過帶傷的歲月》《走出歲月的陰影》等十多種,長篇紀實文學《藍火苗,紅火苗》。近年主要作品有《鄉村檔案》《鄉村風景》系列散文。近期出版文化散文集《河槽人家》。作品多次入選各個年度年選及排行榜,有作品獲過冰心散文獎,趙樹理文學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