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1:先秦與軸心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0766
- 條形碼:9787530680766 ; 978-7-5306-807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1:先秦與軸心時代 內容簡介
蜚聲教育界的語文教師樊陽,傾盡30年時光的講述,帶領我們走入充滿溫情與敬意的人文世界,照亮自己,指向來路。 本書將帶我們漫游兩千年前群星璀璨的先秦與古希臘:在至淳的“詩三百”中捧起先民“思無邪”的美好;跟隨孔子重建禮樂的行思,探究古老的生活美學;循著老莊的行腳構建中國人開闊而自在的靈魂;孟子這位雄辯斗士給予后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智識與勇氣;古希臘三杰震古爍今,為世界帶來理性與哲思的曙光;盲詩人荷馬,吟唱著西方文學源頭的宏偉詩篇……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1:先秦與軸心時代 目錄
推薦序:樊陽的教育文化長征(楊東平)
總序:穿越歷史與融入民間(樊陽)
引言:先秦與軸心時代
**講 千年的追問: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二講 《詩經》:神圣而親切的家園
第三講 《詩經》中的千古愛情
第四講 《詩經》中的社會民情與生命探求
第五講 孔子是一個虛偽的形式主義者嗎?
——孔子與《論語》的一個側面
第六講 《孟子》:道性善與內圣外王
第七講 至誠:讀《大學》與《中庸》
第八講 老子與道家思想
第九講 直書良史:《左傳》(上)
第十講 古文豐碑:《左傳》(下)
第十一講 特殊的隱者:《莊子》(上)
第十二講 人之局限與逍遙游:《莊子》(下)
第十三講 墨子與墨家流變
第十四講 先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第十五講 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臘神話
第十六講 命運!命運!
——古希臘史詩與悲劇
第十七講 愛智慧:古希臘哲學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1:先秦與軸心時代 節選
樊陽的教育文化長征(楊東平) 樊陽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和其他教師不一樣的是,從執教之初,他就在常規教學之外模仿孔子杏壇開講,此后,發展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的系列閱讀講座與人文行走。這場長達28年的行走,用行動闡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終ji內涵。他成了全國模范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第二屆全人教育獎獲得者,有諸多榮譽。但對樊陽而言,他的幸福和痛苦,都在教學過程之中。 在中學課堂中展開的,是應試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持久較量。這場實力對比極不相稱的拔河,更是一場刻不容緩的救贖。他眼看許多學生的自信和興趣過早地被應試教育毀滅,所謂“學渣學ba不過都是學奴”,他與生活戰斗,與應試教育抗爭,克服了謀生的壓力、生活的痛苦與茫然,戰勝自己、戰勝生活、戰勝命運。他用事實證明這樣簡單的道理:熱愛讀書、會思考的孩子,考試也不會差。他帶過的十幾屆畢業班,每屆都是年級**、區市名列前茅。他同時證明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堅守人文教育的理想并不是天方夜譚。在他的講壇中,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讓學生發現自我,能夠“獨立思考、真誠表達”成為教育的目標。 以語文教育為陣地,這是一場重塑母語教育、艱苦跋涉的千里長征。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以考定學,以考定教”,曾經生動活潑的語文與悠久博大的傳統相隔絕,與生活和世界相割裂,變得僵化刻板、程式化和碎片化,與人文教化無緣,許多中小學生對語文課的厭惡遠在數學之上,這不啻是文化和教育的悲劇。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掙脫,秉持的是教學自由、思想自由的理想。他堅信中學教師bi須拿人類文化zui**的部分——文學文化名著來滋養年輕的心靈,才不致教出文化的侏儒。人文教育應該在共同閱讀中促進心靈的成長,自主和批判性地閱讀世界,使學生成為能夠推進社會進步的合格公民。樊陽頗具創意地解決了三個教育問題:一是打破教學內容的限制,以經典閱讀和討論作為zui主要的教學內容,從而把語文課變成了人文教育;二是打破時空限制和學科壁壘,將自然山川、名勝古跡、博物館等作為教育資源,讓閱讀、討論、寫作有機結合,創設了人文行走的綜合教育方式;三是打破學生年齡與年級的限制,通過書院制、拼板學習等方式,發揮混齡學習和小組探究學習的優勢。 今天看來,這種打破和創設真的是先走一步,與當下的跨學科學習、項目制學習、整本書閱讀、游學等創新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學校在窗外,他人是老師,世界是教材”這樣的理念,在樊陽的杏壇已經早早地實踐了。許多學生被幸運地喚醒、點燃,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樊陽是一位讓學生敬而不畏的老師。年少的學生會把他形容為善良正義、慈悲溫潤、博學多才的天使長加百列、文殊菩薩、古茶樹和玄龜;年長的學生會把他形容為勇敢的刑天、堅持理想的堂吉訶德和西西弗斯;同事們稱他為熱愛教育、敢于嘗試、敢于實踐的“孫行者”。媒體報道稱他“贏得普遍榮譽卻無人效仿”,因而,他又經常被稱為“孤獨的布道者”。樊陽自己并不覺得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他在堅持的過程中不斷感受生命的意義與樂趣,他極為享受教學相長的過程,享受行走中迸發的無窮熱情和智慧火花,享受學生的熱愛和成長,達成了“理想與生活合一”的幸福狀態。這真是一個教師的光榮和驕傲,是在現實生活中難得的人生的化境。 2014年8月的一個周末,在上海武康路附近的季風書園,我參加過樊陽“行走上!钡闹v座,躬逢其盛。如今,這個文化的制高點也已進入上海的人文歷史。我們仍在繼續書寫、思考、行走、閱讀,春風種子,處處杏壇,“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正能量,社會進步的希望所在。 這套四冊之巨的“行讀中西的人文課”,洋洋大觀,作為樊陽和他的團隊28年人文行走的結晶,如他所述“既貫穿經典文學文化的閱讀,又關注文本背后社會歷史與哲學思想的演變;把作家作品始終放在人類文明文化演進的大背景下品讀討論;同時進行中西方空間上的映照比較,并把文學、歷史、地理、哲學有機融為一體”。它將成為讓全體人文閱讀學習者受益的讀物;在穿越歷史,融入民間的歷程中,也成為“人文行走”與青年、與世界交流的新渠道。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1:先秦與軸心時代 作者簡介
樊陽,教育部全國模范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語文高級教師。獲得教育部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第二屆全人教育獎、《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全國教育、文化類獎項和榮譽。著有《哪里都是杏壇》,主編《人文行走在上海》系列書籍。 1991年創辦面向中學生的“樊陽人文公益講壇”,以每周中西文學文化講座、每月融合文史地的人文行走形式,帶領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行讀萬里。迄今30年,公益講座逾千場,人文行走萬余公里,近千名學生受益!缎凶x中西的人文課》系列正是30年間進行了7輪的文學文化講座的精彩呈現,以文明史貫穿文學史,中西對舉,聯系生命歷程,體察人性之豐富。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