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73547
- 條形碼:9787508673547 ; 978-7-5086-7354-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本書特色
◆3年時間,小米硬件生態大布局,77家生態鏈企業,30家發布產品,超百億年收入,《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將全面記錄小米野蠻成長的3年 ◆從生態布局、管理、發展到產品定義、設計、定價,小米生態鏈將一切你想知道的真相都寫進了書里! ◆數百款硬件產品,無數次經驗教訓,硬件創業者不容錯過的一線實戰分享 ◆解讀小米生態鏈獨特商場戰法,揭開優質產品背后的先鋒思維,職場人士啟迪商業思路的佳作 ◆繼“參與感”之后,小米再度開口!小米CEO雷軍、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劉德親筆作序 ◆收錄珍貴內部圖片,內含小米101條戰地法則小冊,全書四色印刷,裝幀精美 ◆干貨滿滿,即將引發全新企業經營模式改革風暴!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內容簡介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以小米生態鏈內部視角,全面記錄、梳理了小米生態鏈的萌生、發展、壯大過程,以及如何以很好的產品殺入不同領域的故事。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生態鏈篇,闡述小米硬件生態系統的搭建、布局、管理、發展和奔跑之中的思考;下篇為產品篇,闡述小米生態鏈產品從產品定義,到設計研發定價等各個維度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都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既可以為制造企業轉型提供全新的思路,也是硬件創業者的內容,對于互聯網企業切入實體經濟也是很好的參考。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目錄
序一 小米,就是要做中國制造業的鲇魚 VII 雷軍 序二 用真金白銀和血汗換來的戰地筆記 XII 劉德 上篇 生態篇 引言**章 搶跑IoT**節 離手機近的先打下來 8 第二節 工程師投資團隊 13 第三節 按找老婆的標準找團隊 19 第四節 全民持股,幫忙不添亂 25 第五節 集體智慧 32 第六節 生態賦能 38 第二章 竹林效應**節 竹林生態優于百年松樹 47 第二節 利益一致,互為價值的放大器 53 第三節 兄弟文化 61 第四節 微妙的競爭 66 第五節 復雜的模式 69 第三章 奔跑中的思考**節 用軍事理論做商業 75 第二節 以小米速度保持先鋒勢能 81 第三節 看透本質 88 第四節 保持逆境狀態 95 第五節 “十一羅漢”模式 102 第六節 去除噪聲 110 第七節 一場精密的戰爭 117 第八節 回歸商業本質—效率 120 第四章 自動生成的未來**節 可以閉著眼睛選擇的品牌電商 125 第二節 智能家居是個偽命題 132 第三節 遙控器電商 139 第四節 公司的屬性決定了公司的高度 144 第五節 自動生成的未來版圖 149 下篇 產品篇 引言 第五章 做產品,摸準時代的脈搏**節 未來十年是大消費的十年 159 第二節 螞蟻市場 164 第三節 品質消費 170 第二章 精準產品定義**節 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 180 第二節 守正方可出奇:回歸產品核心功能 184 第三節 解決產業級痛點,做下一代產品 188 第四節 大眾產品高質化 195 第五節 小眾產品大眾化 200 第六節 誠實定價 211 第七節 跳出產品看產品 220 第三章 追求設計的解**節 合理性的化 227 第二節 極簡,少即是多 235 第三節 自然,不突兀 245 第四節 “性冷淡里帶點兒騷” 247 第五節 不自嗨,不炫技 251 第六節 干掉說明書 255 第四章 關乎品質,決不妥協**節 死磕細節 262 第二節 真材實料 273 第三節 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 277 第四節 內測如同煉獄 280 第五節 品控貫穿始終 283 后記 288 一群產品人,成就了小米生態鏈 288 洪華 一篇文章說清楚小米的經營邏輯 292 小馬宋 附錄一 小米生態鏈101條戰地法則 297 附錄二 小米生態鏈產品工業設計獲獎清單 315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節選
推薦序一 小米,就是要做中國制造業的鲇魚 雷軍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07年金山上市以后我就算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從來不約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約今天和明天。這樣待了三四年,直到40歲,進入不惑之年,突然有一天我覺得人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還得有點兒追求和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2010年,正好我財務自由了,很多想法有機會去實現,于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業做小米。小米創業的**步是智能手機。2010年開始組建公司,2011年發布**款手機,很快就在智能手機市場撕開一個口子,用四年時間做到中國手機市場的**。 2013年年底,我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趨勢。當然,那個時候只是看到趨勢,IoT成為真正的現實至少還需要5年甚至8年。我們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復制100個小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我們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公司(Baidu)、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公司(Tencent)],不想被它們擋得無路可走的唯一方法就是繞行,去開辟一個新的戰場。所以,在我們布局IoT的同時,也是為繞開BAT這三座大山。 無疑,我們的戰略是對的。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投資了77家公司,已經有30多家發布了產品,這些產品幾乎沒有失敗的。我覺得是大家實踐了小米模式,所以產品獲得了成功。今天,我能給小米生態鏈打99.99分。 小米模式的本質是效率 對于小米和我,大家耳熟能詳的是“風口理論”、“互聯網七字訣”,還有“鐵人三項”等理論。但大家似乎一直沒有搞清楚小米的本質是什么。 現在我告訴大家,小米公司的本質就是兩個字:效率。我總是在說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提升效率。 這幾年中國人都到國外去買買買,為什么我們國內生產的產品沒人買,還非常貴呢?因為店面費用高、促銷人員費用高、渠道貴、中間環節多……所以物美價廉基本沒有可能。我覺得中國制造的核心問題是: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出了問題。企業沒有在研發上下功夫,而是考慮在這個鏈條中如何賺到錢,層層加價,層層效率都很低下。國內很多產品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效率低下,效率低到令人發指的程度。這樣的惡性循環的結果是,產品差,價格高,用戶不滿意,每個環節都賺不到多少錢。 用互聯網思維去提升效率,其實這里面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效率隱藏于所有環節中,看你如何把它挖出來。比如小米用自己的電商平臺銷售,這就是*大限度地砍掉了中間環節,讓產品從廠房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是*短的;比如我們選擇精品戰略,而不是機海戰略,也是從效率的角度出發,機海戰略會將有限的研發、生產、營銷資源分散掉,分攤到每個產品線的成本就會很高,而我們就是集中全部火力開發一款好的產品,把所有資源都用在這個產品上;再比如我們對品質要求極高,這也是為了效率,要知道如果產品品質出問題,在售后環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會大大影響公司運營的效率…… 其實,小米智能硬件生態鏈的模式本身也是從效率出發。我們用“實業+金融”雙輪驅動的方式,避免小米成為一家大公司。如果我們自己搞77個部門去生產不同的產品,會累死人,效率必然低下。我們把創業者變成老板,小米是一支艦隊,生態鏈上的每家公司都在高效運轉。 就是在效率這個核心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做到了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把200多元的移動電源產品做到69元,把動輒四五千的空氣凈化器做到699元,把市場上4 000多元的高檔床墊做到699元……當然,受益的是消費者,高質量的產品可以在市場上迅速普及開來。 這就引出了小米模式的另一個視角:從消費者的視角解讀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質、高性價比。 我們常說品質、口碑、性價比,它們*終凝聚成用戶的信任。用戶只要看到小米或是米家品牌,就不用思考,不用猶豫,一定是品質*好的,一定是同類產品里性價比*高的。小米要永遠堅持走性價比的道路,不透支用戶的信任,與用戶交朋友。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2022重印版) 作者簡介
洪華 小米生態鏈谷倉學院院長、北京青禾谷倉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任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主任,長期致力于創新創業方法論研究,曾任第十六屆亞運會火炬設計組組長,曾獲“2013年度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度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董軍 歷任《中國經營報》主筆、采訪部主任、3C事業部主任,專注于TMT行業報道20年。深入報道過數百家知名企業,面對面采訪過眾多行業領軍人物,擅長企業深度分析以及行業趨勢報道。參與撰寫《思維》《力量》兩本暢銷書。后創辦自媒體“懂懂筆記”。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